天天看點

别小看那些不起眼的古錢币,以後也會買不起

這幾年大浪淘沙,小小的錢币終于站上“收藏主流大項”的舞台,甚至隐隐有了“硬通貨”的趨勢。一塊銀元,一枚古錢名譽品,隻要你舍得“放漏”,拿出來就有人搶購,這等變現能力實在讓其他收藏品汗顔。

然而,風口沒趕上那就是錯過了,甭管那些錢币漲十倍還是一百倍,沒及時上車的人隻能眼巴巴看着。對于小玩家來說,如今咬牙拿出幾個月、幾年的收入去買熱門錢币,一要面臨周期内資金無法周轉的窘境,二要面臨無法預知的風險,實在是有心無力。

那麼不如放低預期,要知道如果收藏對了獨幕喜劇種,以後的收益甚至要遠遠超過大名品的。

别小看那些不起眼的古錢币,以後也會買不起

靖康元寶折二

在你印象中,是否覺得這些年能漲十倍、一百倍的古錢币,都是古泉名珍、大名譽品?那你就錯了,而且錯得離譜!

以十年為期,穩如老牌名譽品,如橋足布、莽泉四品、乾封泉寶、靖康折二、泰和折十、順天與得壹、天佑與龍鳳、天啟通寶背府、清代母錢等,這些年來的漲幅最多也就幾倍,絕對不超過十倍,有些品相差的甚至還越賣越便宜。

這是因為它們本身的“基礎值”已經很高了,十年前就能賣到幾千上萬,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是以哪怕它們“隻”漲了幾倍,跨越的資金層級依然是“奢侈品”。

别小看那些不起眼的古錢币,以後也會買不起

曹锟文裝像紀念币

古錢名譽品因市場承受能力有上限,加上新發現數量的影響,是以不太可能出現跳躍式的暴漲。一枚王莽中泉三十極美品在2012年賣9萬元左右,現在還是這個價,如果漲到100萬,那就是無人接手的尴尬局面。

相對而言銀元就誇張得多,十年前三鳥币、甘肅加字、龍鳳壹圓、湖北雙龍、徐世昌、段祺瑞、曹锟等紀念币,在市場上還能淘到,但也需要幾千幾萬元的高成本。現如今這些名譽品基本都變成P盒、N盒的評級币了,動辄幾十萬上百萬。

那是否說明銀元更值得投資呢?問題在于,沒趕上時代的玩家們,現在很難再像中彩票一樣去“撿大漏”,拍賣行有幾個人能玩得起?小玩家隻能靠通貨慢慢積累,而十年前一塊通貨袁大頭在700~800元,現在1300~1400元左右,甚至還沒翻倍,難道指望十年後通貨袁大頭漲100倍賣14萬嗎?不可能的事情。

也就是P盒的資本炒作誇張,把高分的炒到高價,不然通貨銀元的漲幅基本都是跟着通脹走的,保本加小利潤。如今真想賺大錢隻能花巨款去炒盒子,風險更高。

别小看那些不起眼的古錢币,以後也會買不起

蘇州坑隆慶通寶

那麼這十年,真正能讓小玩家玩得起的暴漲品種,到底是哪些呢?

大家應該在我過去的文章裡看過很多次了,是那些群衆基礎高、有存世量但不泛濫、材質工藝佳、版别多可玩性強的品種。

如大觀折十、天啟十一兩、崇甯小平、隆慶通寶等,當然還有如今最火熱的鹹豐重寶系列大錢。以前這些錢币是可以小幾百就能買到的,眼力好一點甚至幾十塊就能在地攤淘到真貨,現如今哪個不是最少幾千塊的硬貨?上萬的也比比皆是。這些才是真正暴漲幾十倍的品種。

别小看那些不起眼的古錢币,以後也會買不起

康熙通寶“羅漢錢”

還有康熙羅漢、大順通寶、永昌通寶、周元通寶、端平通寶、永安五铢等,再往前推移到20年前,那就是地攤上幾塊十幾塊就能買到的。和現在一比那就是百倍以上的漲幅。

更别提徽宗版别、康雍乾版别的一些熱門品種,就這幾年漲10~20倍的數不勝數。割韭菜的“網紅美鏽”我就不多說了,那更誇張,1塊錢成本賣1000塊錢,上千倍的都有。

之是以産生這種現象,原因很簡單,這些錢币曾經的“基礎值”很低,說白了就是便宜,每個人都能玩得起。它們本來就是受廣大小玩家歡迎的獨幕喜劇種,趕上如今的風口順勢暴漲,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高端币看似高大上,但終歸不過是少數有錢人的奢侈品罷了。但獨幕喜劇種需求量大,基礎價格低,潛力自然更大。大衆汽車旗下有蘭博基尼、賓利和布加迪等超豪華品牌,但這些豪車不過是撐門面罷了,真正成就大衆千億市值商業帝國的,還是那些銷量巨大的平民汽車。

别小看那些不起眼的古錢币,以後也會買不起

四铢半兩

很多人誤解了“甯吃仙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這句話,并不是讓你“窮大方”,沒錢還要拼了命的去買昂貴品種,一旦被套住那就尴尬了。我說過:昨日的小精品已經變成今日的名譽品,那麼今日的屌絲錢,也必将成為明日的小精品。

過去便宜的錢币如今都暴漲很多倍,那麼如果你是一位小玩家,目光就應該關注到現如今的獨幕喜劇種裡面。徽宗版越來越貴,北宋其他年号版别的潛力真的全都開發出來了嗎?更何況南宋已經開始“起步小跑”了。

康雍乾的名版變成高價,乾嘉道已經開始“狂奔”了,那鹹同光宣的小錢你注意到了嗎?早有人開始布局了!

别忘了除了先秦錢币,還有漢代的四铢半兩、三官五铢;别隻覺得崇甯大觀書法漂亮,金代的正隆元寶也不落下風,大定通寶也在厚積薄發;别光盯着明代的洪武天啟大錢,洪武永樂宣德萬曆天啟等小錢也十分具有開發潛力,還有南明錢、三藩錢等着你去淘呢。

至于三國時期和五代十國時期,大家貌似隻關注那些存世稀少的名珍,量稍微大點的小錢都被忽視了。你說它們有沒有潛力?

别小看那些不起眼的古錢币,以後也會買不起

定平一百

從市場趨勢來說,以後能漲十倍、一百倍的錢币,必然是“基礎值低”的品種。現如今那些已然變成高價的品種,不太可能出現跳躍式翻倍的現象,甚至已經“過度透支”未來的行情了。

是以,資本以後想炒作哪個品種,肯定會挑一些便宜的、群衆基礎高的、品相漂亮的、有一定存世量的,這樣才可以利潤最大化。大家在收藏的時候牢記上述幾個特點就行了,像遼下八品、會昌開元那麼“醜”,估計炒不起來。

說實話,古錢币相對于銀元,機會更多,因為華夏幾千年的文化結晶,任何一個朝代都能成為話題,變成風口。

文章寫得僅僅是參考,更重要的是,真心喜歡錢币的玩家,不管貴還是便宜,總會為了心頭所好去收藏一些冷門品種,然後玩着賞着财富就送上門來了,不用刻意去追求。别小看如今一些不起眼的小錢,以後也會是我們買不起的精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