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國時期,一個大子和一塊大洋誰更值錢?折算成人民币是多少錢?

喜歡聽相聲和評書的朋友,或許會對“大子”這種錢币機關不陌生。

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早年間常說單口相聲,在講述民國時期的單口相聲時,郭德綱經常會說這麼一句話:“小子不賣,大子一塊”。讓許多“綱絲”印象深刻。

但大部分網友隻清楚小子和大子應該代表當時的一種貨币,卻不清楚這種貨币的實際價值。

今天,就來和大家好好聊聊,民國時期的一個大子和一塊大洋,到底哪個更值錢?一個大子,又相當于現在的多少人民币?

民國時期,一個大子和一塊大洋誰更值錢?折算成人民币是多少錢?

1914年,民國大總統袁世凱釋出《國币條例》,銀元(銀元又稱大洋、袁大頭)成為市面上主要流通的貨币之一。

不過,整個民國時期社會動蕩,物價不穩定,普通群衆收入偏低,日常生活中他們并不使用銀元,而是使用銅闆。銅闆,就是郭德綱相聲中說的大子。

民國時期,政府沒有發行一文銅闆,清朝時期的一文銅錢停止鑄造,一系列貨币改革讓當時通貨膨脹。為了穩定經濟,湖南、四川、北京、山東各省開始鑄造一種最低面額為10文的銅闆。

後來,各省在10文銅闆的基礎上又鑄造了20文銅闆。是以,民國時期的10文銅闆俗稱“小子”,20文銅闆俗稱“大子”。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晚年時期回憶,1927年,自己上中學時午飯永遠吃不飽。中學時代的季羨林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每天中午,家裡隻給他兩個大子。

到了午飯點,季羨林用兩個大子買了一碗豆腐腦、幾個炸綠豆丸子、一塊鍋餅。對于正在長身體的中學生而言,這些食物隻能勉強不餓,但又吃不飽。

民國時期,一個大子和一塊大洋誰更值錢?折算成人民币是多少錢?

這段季羨林先生的自述回憶,可以幫助後人了解民國時期一個大子的實際購買力。

放到今天,一碗豆腐腦加上幾個炸綠豆丸子,還有一塊鍋餅,總價不會低于八元人民币。那兩個大子至少抵得上8元人民币,一個大子就是差不多4元人民币。

根據當時的匯率,一塊大洋能換100個大子,是以大洋要比大子更值錢。

學者李開周考證,1914年的上海,一塊銀元可以購買44斤大米。南方物價比北方偏高,同時期的一塊銀元在北京的市場上可以購買50斤大米。

現在超市裡一斤優質東北大米的價格不會低于五元人民币,這樣進行換算,一塊銀元的實際價值相當于如今的250元人民币。一塊銀元換100個大子,一個大子就差不多相當于2.5元人民币。

之前,我們按照季羨林先生的回憶,一個大子就相當于四元人民币左右。這種計算方法是根據當時的物價、米價得出的最終結論,差距應該不會太大。

民國時期,一個大子和一塊大洋誰更值錢?折算成人民币是多少錢?

或許有人會說了:這樣簡單地用大米換算大子和銀元的價格,沒有任何說服力。因為按照當時的實際購買力,魯迅先生在1923年花了800塊大洋,就買下了阜成門内西三條胡同的六間小院。

若按照之前換算的銀元價格,相當于魯迅先生僅用20-30萬元人民币就買下這套四合院。

大家都清楚,現在北京西二環房子的每平方價格至少超過10萬元人民币,更别說一套有六間房子的小四合院。

另外,經過袁隆平老先生和其他科學家的努力,現在每畝水稻實際産量輕松突破700斤,民國時期每畝水稻産量約200-300斤。

總的來說,無論是按照米價還是房價換算銀元和大子的價格,似乎都有些不現實。

的确,民國時期的貨币與人民币沒有太多可比性。就好比現在遠離城市的鄉鎮物價稍微偏低些,到了大城市,日用品包括食品價格肯定會高一些。

民國時期,一個大子和一塊大洋誰更值錢?折算成人民币是多少錢?

根據身邊人經曆,解放戰争時期,上海江南造船廠的一位普通勞工,每天的工錢是二角銀币。二角銀币相當于60文銅錢,60文銅錢可以購買60個大餅。

今天一個不加任何餡料的大餅,價格差不多在兩塊錢左右,是以這個勞工每天的工資大約在120元錢。

300文銅錢可以兌換一塊銀元,那一塊銀元就相當于600元人民币。

當時的物價,一塊銀元能買44-50斤大米,8-10斤豬肉。按照今天類推,工廠勞工月平均工資大概在4000-5000元人民币左右。

民國時期勞工月工資6塊大洋計算,差不多一塊大洋相當于600-700元,一個大子相當于六元人民币左右。

這種計算方法比較靠譜,不會太脫離實際。畢竟,任何朝代隻計算上層貴族的收入與奢侈品價格,沒有太大意義。隻有計算普通群眾收入和購買力,才是靠譜的比較。

是以,民國時期銀元和大子之間的匯率應該按照1:100計算,兩個大子在當時能夠買一碗豆腐腦和幾個炸綠豆丸子還有一塊餅,放到今天大概是7-8元人民币,一個普通勞工每月收入在6塊銀元左右。

民國時期的米價和肉價相比較今天價格有些偏高,是以就不難了解,倒退幾十年還有很多人吃不飽,甚至淪為乞丐。

民國時期,一個大子和一塊大洋誰更值錢?折算成人民币是多少錢?

魯迅先生的著名文章《孔乙己》,也有相似記載。孔乙己用了九文大錢,買了一碗酒、一碟茴香豆。

今天的一碗散裝白酒,價格至少達到20元左右,一碟茴香豆的價格大概有五元人民币。

是以古今錢币價值換算沒有一個實際的平均值,即使是同一時期,可地區不同,物價都會差别非常大。

最好的計算方法就是找到民國時期普通人月實際收入,通過實際收入換算當時的購買力,再與人民币的價值進行對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