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聯最初隻是個農業國,二戰時幾乎成廢墟,如何變成超級大國的?

現在翻閱世界地圖,已經找不到蘇聯這個曾經這個超級大國了,它在1991年正式解體了,提起這個,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還是感覺很唏噓。不管怎麼說,它也是曾經是昔日社會主義國家的“老大”,也創造了一個奇迹,剛開始成立的時候,還不過是一個農業國,國民經濟比較落後,但是時間可以改變一切。

蘇聯最初隻是個農業國,二戰時幾乎成廢墟,如何變成超級大國的?

後來還經曆了二戰的“炮火”,偌大一個國家幾乎廢墟一片,沒想到短短幾年後,就變成一個超級大國。放養現在世界,幾乎算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迹。就像中國從1949年建國開始,到現在這個規模,也是持續了好多年。而蘇聯能夠做到這些,到底是怎麼是回事呢?

第一:原有的基礎

蘇聯的“前身”就是沙俄,雖然這個國家在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當中,實力并不是相當強大,但是也有自己“優勢”。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大部分“遺産”,地域可是相當寬闊,尤其是石油,礦産資源等更是相當豐富。而這些東西,更是發展國力的必備條件,尤其是重工業,軍事等。尤其是沙俄早在19世紀60年代,廢除了農奴制度,鼓勵農民開墾荒地。這種方法促進了老百姓的生産積極性,提高了國家生産力。

蘇聯最初隻是個農業國,二戰時幾乎成廢墟,如何變成超級大國的?

不要小看這個制度,美國政府也是在林肯總統時期廢除這個制度,國家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這樣的話,也标志着它向資本主邁進了一大步。這樣也擺脫了原有的落後農業制度,雖然有些人對此并不滿意,但是整體來講還是國家受益很大的。

第二:科學技術

蘇聯本身的科學底蘊,也是相當豐厚,這點從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來看就可見一斑。而在二戰結束後,政府對于本國的科學發展,也是相當重視的,基本上是大力扶持,這促進了這個行業的快速發展,像核武器,飛彈等都是在那個時候研究出來的。這些成果,截止到現在,依然儲存非常完好。尤其是它的“繼任者”俄羅斯,更是受益很大。

蘇聯最初隻是個農業國,二戰時幾乎成廢墟,如何變成超級大國的?

第三:相關制度

前蘇聯是世界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算是開創曆史先河。它主要實作的就是集中所有制,在第二次戰争時期,可以說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時是集合了所有的力量支援前線,保證了軍隊戰鬥力。而這個制度也延續到了二戰結束後,雖然中間也略作變動,但是總體保持着這個大體方針。這給人的整體感覺,就是國家整體實力相當強大,但是真相究竟如何,外界就不得而知了。

蘇聯最初隻是個農業國,二戰時幾乎成廢墟,如何變成超級大國的?

第四:客觀原因

其實蘇聯被譽為“超級大國”,除了上述幾個原因以外,還有很多其他原因。熟讀曆史的人都知道,蘇聯是由15個“加盟國”組成,綜合起來力量自然比較壯大。另外二戰結束後,當時蘇聯的上司人是斯大林,這位本身也是比較有上司能力,放棄了列甯提出的新經濟思想,推行農村集體化等政策。由此一來,也确實促進了蘇聯經濟的發展。

另外蘇聯被譽為超級大國,也是因為它在國際上的地位,尤其是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英法美代表資本主義,而中蘇代表了社會主義世界,兩種思想激烈對抗。如果說美國是資本主義的“大哥”,而蘇聯是社會主義“老大哥”。

蘇聯最初隻是個農業國,二戰時幾乎成廢墟,如何變成超級大國的?

然而,蘇聯這個超級大國,裡面存在很大“水分”,并不是像表面上表現出來的那麼強大。尤其是這個集中的制度,到了後期它的弊端越來越多地顯現了出來,甚至拖垮了蘇聯。本身整個國家實行的“計劃經濟”,有些經濟資料并不一定十分準确。尤其是第二次戰争結束之後,蘇聯為了和美國“對抗”,某些方面還會“弄虛作假”。

都知道蘇聯是由15個國家組成,不過并不代表着他們團結一緻,尤其是蘇聯對于這些國家采取“掠奪”政策,促進了蘇聯經濟發展,進而導緻他國不滿。這些國家的資源,充實了蘇聯的“錢袋子”,才造就了經濟繁榮的“假象”。

蘇聯最初隻是個農業國,二戰時幾乎成廢墟,如何變成超級大國的?

另外,為了國家發展軍事戰鬥力,蘇聯政府甚至有些“不惜代價”,不顧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加劇了蘇聯的社會動蕩。如果說它是超級大國,真正來講的話,隻有軍事戰鬥力,猶如“瘸腿”一般,不利于國家整體發展。并且這個超級大國的“稱号”,客觀上來講也是有些名不副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