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術中醫生斷開患者的氧氣長達三分鐘,隻為縫好那關鍵一針

深夜,救護車疾馳駛入醫院大門。很快,傷者就被送到了急診科。

手術中醫生斷開患者的氧氣長達三分鐘,隻為縫好那關鍵一針

此時,醫院各相關科室都就位了。因為,剛剛從120獲悉:傷者可能傷得很重,可能需要手術。

有可能涉及手術,自然少不了麻醉科。

提前得到消息的麻醉科,也派值班的李醫生下來檢視情況。畢竟,這種大搶救,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另外,如果涉及手術,提前了解傷情也是必要的。

看到傷者的時候,大家都很震驚:傷者後背插了一根鋼管!

看斷面,似乎被截斷了。至于怎麼傷的,聽說是拉鐵管出了車禍。

聽到這裡,大家一下覺得老人言“窮不拉管、餓不拉卷”是那麼有道理。意思是,大車司機無論多麼缺錢,都不要運送鐵管或者成卷的貨物。

必要的一些檢查完善後,傷者立即被送往手術室。

手術中醫生斷開患者的氧氣長達三分鐘,隻為縫好那關鍵一針

到了手術室,第一個難題就出現了:患者無法平躺,麻醉怎麼上?

早已準備好的外科醫生,此時也帶着疑慮看向李醫生。

确定患者不能平躺後,李醫生幾乎沒有停頓。就在大家還在質疑側卧位怎麼上全麻的時候,李醫生已經在可視插管裝置輔助下完成了氣管插管。

有了這根保證生命的氣管導管,所有人懸着的心都放了下來。

然而,手術中的一個大問題來了:患者的呼吸動作,導緻醫生無法縫合破裂的膈肌。也就是說,必須讓呼吸停下來,外科醫生才能進行縫合。

外科醫生試探地問:能不能停一下呼吸機?

需要停多久?麻醉科李醫生問道。

可能要3~5分鐘。

到底需要多久?能不能在3分鐘内搞定?

我們争取在3分鐘内。實在不行,中間停一下。

一番“談判”後,手術繼續在掐表中進行。

在這之前,為了確定患者不缺氧、不出現二氧化碳蓄積,李醫生加查了一次血氣。

手術中,李醫生緊緊盯着監護儀上的各項資料。

此時,由于呼吸暫停,各種資料都要重新辨識:如果出現缺氧,脈氧可能會下降,心率和(或)血壓會上升;至于,呼氣末二氧化碳,早已因為停機控而噼裡啪啦窒息報警。

感覺還好,李醫生就抽空看一下手術區進展。趁外科擡起針的時候,他就悄悄為患者輸送一點兒氧氣。

當外科完全處理好關鍵步驟後,讓李醫生趕緊恢複呼吸。

那時,他們還在想:人居然可以這麼久不呼吸!

其實,這是李醫生悄悄做好了一切準備:得知可能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停止呼吸動作後,他提前手動控制呼吸,隻為進一步提升患者氧儲備。另外,術中悄悄的幾次輸氧,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看到不緊不慢用手控為患者恢複呼吸的時候,外科醫生心急火燎地說:快點兒呀!

李醫生說:不能着急。這期間,雖然血氧沒掉下來,但不能排除有二氧化碳蓄積的情況。一旦快速排出二氧化碳,可能會導緻心髒或者腦血管的痙攣。那樣的話,很有可能增加心腦血管意外事件。

手術中醫生斷開患者的氧氣長達三分鐘,隻為縫好那關鍵一針

過了幾分鐘後,監護儀上的資料都恢複了正常。為了確定患者内環境的正常,李醫生再次為患者複查了血氣。

半小時後,手術完成、患者蘇醒了。

醒來後第一句話:我還活着吧?

說着、說着,不由自主地哭泣起來。見狀,大家趕緊安慰他:不能哭,影響刀口愈合。

其實,哭不哭與刀口愈合一毛錢關系都沒有。這樣善意的欺騙,隻是讓他安靜下來。這時候的情緒激動,可能擾亂李醫生觀察監護儀上的生命體征。

手術室門口,患者家屬感恩戴德感謝外科救命之恩,而麻醉科則繼續上路、迎接下一次的挑戰。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