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是不把自己當回事

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是不把自己當回事

作者 | 樊登讀書 · 令狐少沖

主播 | 樊登讀書 · 夏涵

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是不把自己當回事

世界著名實體學家丁肇中,在一所大學進行演講時,有聽衆問:

“您能不能談一談未來20年實體學的發展方向?”

滿場聽衆期待丁肇中的真知灼見,不料,丁肇中說:

“這個問題太大,我回答不了。”

又有聽衆問:“您的科學研究能帶來經濟收益嗎?”

丁肇中回答:“不知道。”

之後的提問時間裡,丁肇中講了10次“不知道”。

他臉帶微笑,似乎“不知道”三個字,是平時說得最多的話。

大家十分驚訝,但很快明白,這是一種務實求真的人生态度。

演講廳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緻敬這位科學家的“十問十不知”。

真正優秀的人,從來不把優秀挂在嘴邊。

就像蔡康永所說那樣:“愛炫耀不是因為優越感,而是來自不安全感。”

康奈爾大學曾經做過一個心理學實驗,用于評估人的自知能力。

實驗中,心理學家讓參與者接受邏輯能力的測試,再讓他們評估自己的成績。

最後發現,能力越弱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的邏輯推理水準。

這次實驗,誕生了著名的鄧甯-克魯格效應:

越無知的人,越認為自己無所不知。

生活中,總有些人懷着“迷之自信”,什麼事都搶在别人前面。

他們争風頭、炫本事,陶醉在自我的世界裡不能自拔。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些人隻是口頭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是不把自己當回事

一旦遇到考驗能力的時刻,他們的假面目會馬上被戳穿。

有一次,作家鄭淵潔參加一個會議,跟身旁的作家聊天。

一個作家走過來問:“你看過俄國作家寫的《金薔薇》嗎?”

鄭淵潔說沒有看過,那位作家表現得很吃驚,大聲地說:

“你連這本書也沒有看過,到底是怎麼寫作的?”

他的聲音傳遍整個會場,語氣中充滿不屑,鄭淵潔被突如其來的羞辱弄得十分尴尬。

會議開始後,輪到鄭淵潔發言時,鄭淵潔說:

“最近這幾天我在看蘇聯作家斯夫琴科的作品,大家看過他的作品嗎?”

在場大多數人紛紛點頭,鄭淵潔笑了笑,說:“這個作家的名字是我瞎編的。”

剛才表示看過的作家,羞愧得無地自容。

哲學家羅素說:

“這個世界最荒唐的地方就是,蠢貨和瘋子都自信滿滿,而智者經常自我懷疑。”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無知,是無知而不自知。

明明在街上赤身而過,卻以為自己穿着“皇帝的新裝”。

他們的優越感,在别人眼裡根本一文不值。

這種盲目的自信,把人生向上的道路徹底堵死了。

古希臘戴菲爾神殿裡有一道神谕:

“蘇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

蘇格拉底并不同意,為了證明神是錯的,他拜訪政治家、詩人、工藝家。

對談間,蘇格拉底發現他們對自己的長處沾沾自喜,卻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

蘇格拉底恍然大悟:

“神谕裡說我是最聰明的人,原來不是因為我知道得很多,而是我知道自己的無知啊!”

人生來就有傲氣,學了一點東西,就把自己當回事。

這種人隻會困在半山中,永遠不能抵達峰頂。

有智慧的人恒處低位,他們卑微如塵埃後,便迎來人生的轉折點。

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是不把自己當回事

有一次,張良散步的時候,見到一位穿着黃色大褂的老人。

那位老人故意把鞋子踢到橋下,對張良叫:“年輕人,把鞋子撿上來。”

張良把鞋子撿上來後,老人把腳一伸:“給我穿上。”

張良有點生氣,但想到對方是老人家,就給他恭敬地穿上鞋。

老人微微一笑,對張良說:“年輕人,你很不錯啊,我有些學問想教你,五天後天亮時,你來橋上見我。”

張良一聽,心花怒放,忙跪下磕頭。

老人為了考驗張良的誠意,天亮前就來到橋上,張良連續兩次遲到,老人訓斥了他。

張良很羞愧,第三次赴約時,他半夜就來到橋上,等候老人到來。

老人來後,露出慈祥的笑容,交給張良一本《太公兵法》。

靠着這本兵法,張良成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軍事家,輔助劉邦建立漢朝江山。

如果張良忍不住擺架子,哪裡會有日後的風光。

金黃的麥田中,舉頭向天的麥穗會被抛棄,因為内裡空無一物;

低頭向地的麥穗會被垂青,因為裡面藏着飽滿的果實。

在平凡的日子裡,保持謙虛和低調,即使光芒再小,也會照亮未來。

每天邁出一小步,日積月累,便會踏出通往理想生活的道路。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去過100個以上的國家是什麼體驗?

有一個高贊的回答說:

“去了幾個國家後,就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有多無知。

語言、學識、地理、文化等方面,都暴露出知識儲備嚴重不足的問題。”

見過大千世界之後,便會知道天上有天,人上有人。

自以為鶴立雞群,是因為在跟雞群較量;

自以為木秀于林,是因為林子裡隻有矮小的樹苗。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多的是沒有攀過的山,沒有涉過的水。

虛心地面對萬事萬物,才能不斷超越昨天的自己,成就最美好的自己。

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是不把自己當回事

林肯是最有威望的美國總統之一,他父親是一名目不識丁的木匠。

由于家境貧窮,林肯小時候接受正規教育的時間,前後加起來不足一年。

在知識就是前途的時代,林肯似乎注定要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

但林肯從小極為謙虛好學,放牛、砍柴、挖地的時候,衣服裡總放着一本書。

長大後,林肯在艱苦的工作中,依然把書帶在身邊,有空就翻。

他啃下了《美國曆史》等曆史、文化類書籍,成為一個博學的人。

29歲的時候,林肯開始步入政壇,後來當選為國會議員。

他曾經向大衆親口承認,自己接受的教育“極不完全”。

為了掌握民意、豐富知識,林肯向農夫、律師、商人等各階層的人士請教。

他的座右銘是:“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

憑借這份好學精神,林肯最終成為美國總統,登上政壇巅峰。

平心而論,林肯讀過的書不計其數,學識高于很多請教過的人。

但他的眼中,永遠隻有自身的不足,這份格局,讓他不斷攀登向上。

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是不把自己當回事

享譽世界的國術大師李小龍說過:“清空你的杯子,方能重新注滿。”

把所知道的東西看得很重,就無法清空自己,吸收有營養的知識。

宇宙無窮,學海無涯,任何人在無邊的世界中,都隻是渺小的存在。

低下自視甚高的頭顱,未來才有無限的可能。

于謙在節目訪談中曾經說:

“做人不要非得高,你隻有低了,才能得到别人的接納。

為什麼海能納百川?不是因為海大,也不是因為海深,是因為海的姿态低。

你隻有保證低姿态,才能吸收各種各樣的營養,才能被所有人接納。”

很多時候,自視過高并不會得到贊賞,更有可能遭人白眼。

别真把自己當成上帝,我們都是腳踏實地的凡人。

接受自己的一無所知,就會知恥而後勇,在未來的挑戰中鼓勇前行。

永不滿足的幹勁,會讓運氣如開了閥門的水一樣,源源不斷地湧到面前。

到了命運的拐點,你會一躍而上,成為衆人眼中閃耀的星。

點個「在看」,願你在謙虛中不斷成長,靈魂一天比一天美好,與未來的驚喜不期而遇!

作者 | 令狐少沖,自命俠客的新媒體作者,熱衷于執筆抒發情感、持劍捍衛正道。

主編 | 阿醫

排版 | 鄭向北

音樂 | 石頭Piano - 你不要擔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