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作者:小何小何滿目星河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後人。張良出身貴族,卻親眼目睹家族的崩塌,從童年就懷着報國報家之心。他不僅投身農民起義,更是劉邦手下的重要謀士,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就在劉邦稱帝之後,張良卻選擇了隐退,徹底遠離了朝政。這一切的緣由到底是什麼?張良在隐退後又經曆了什麼?他憑什麼被後人尊稱為"謀聖"?讓我們一起探尋這位謀士的傳奇一生。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家族隕落,勵志報國

張良出身于南韓貴族,其祖上世代侍奉南韓王室,身居要津。然而,随着戰國時代諸侯争霸的大潮襲來,張家的命運也随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公元前230年,秦國經曆了商鞅變法後開啟了一系列征服戰争,最終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了中原。在這場戰火硝煙中,南韓也難逃厄運。公元前230年,秦軍攻陷韓鄭,将南韓的都城函谷關而不捷。此後數年,秦軍漸次占領了南韓大部分領土。到了公元前226年,南韓實力已所剩無幾,不得不向秦朝低頭稱臣。

作為南韓貴族的張家,眼見國家覆亡,家族地位一落千丈。張良的曾祖父張開地是擁有軍權的大臣,其父張平更是擔任過南韓相國重臣,世代侍奉韓王。可是現在,他們一家隻能做亡國遺民,流離失所。

幼年的張良親眼目睹了家族的巨變,國破家亡的慘景深深烙印在他的心裡。自那之後,他下定決心要為家國雪恨,報效韓室。秦統一天下後,張良雖已家道中落,卻仍然變賣了所餘家産,想要暗殺暴君秦始皇,可惜未能得逞。直到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傳來,張良才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希望。

在此之後的幾年間,張良暗中拉攏了一批同樣懷着報國報家之心的亡國遺民,成立了一支散兵遊勇隊伍。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後,張良很快就加入了這場農民起義的行列,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反秦複國之路。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投奔劉邦,謀定漢朝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後,張良很快加入了這場農民起義的行列。此後數年間,張良一直追随着起義軍北上作戰,立下過不少功勳。直到公元前206年,起義軍攻克關中後,張良開始與劉邦結下不解之緣。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當時,起義軍主力已攻占鹹陽,秦朝大臣丞相李斯等人紛紛出降。劉邦率領起義軍中一支力量攻打上邽,正遭到了秦軍頑強抵抗。張良當時已是起義軍中謀略出衆的大将,他得知劉邦所部被困,當機立斷設計了一計退敵。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張良令将士僞裝成商人,佯裝逃入上邽城,再在城中放火燃起濃煙。秦軍誤以為内應已至,由于視線受阻無法判斷火勢實況,一時疏于防範。此時劉邦所部乘機突破重圍,攻破了城池,全殲了城中秦軍。這一計策使劉邦受益匪淺,兩人從此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其後起義軍漸次擊潰了秦軍殘餘勢力,統一中原局面已定。公元前206年,各路諸侯于沛縣共立劉邦為王,張良屢建奇功,被任命為沛相國。此時的劉邦已是諸侯中最有實力的一股勢力,但仍舊面臨着諸如項羽、項籍等勁敵的威脅。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公元前205年,張良建議劉邦先擊破項羽,大獲全勝。随後又說項羽雖強,但終歸貪功好利,建議邀項羽共同讨伐項籍。果然,項羽受計前來,劉邦遂與張良先斬了項籍。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此後,随着張良連番出謀劃策,劉邦逐漸掃清了其他諸侯王的威脅,最終于公元前202年統一天下。同年五月,劉邦在洛陽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宴會,正式被群臣擁立為皇帝。張良也随之被封為太傅,受到了很高的禮遇。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然而,在這場慶功宴上,誰也沒有想到,劉邦當衆對張良等人的表彰,竟成了他們最後的輝煌時刻。從此之後,張良等漢初三傑的人生道路将徹底分叉,各自選擇了截然不同的結局。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隐居山林,集中修身

張良輔佐劉邦,功勳卓著,對漢朝的開國大業貢獻良多。然而,正當大家都以為他會如其他功臣那樣,受封大爵重賞之時,張良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隐退。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公元前202年,劉邦正式登基稱帝,張良被賜予太傅爵位。但就在半年之後,張良卻突然上書請求退休,聲稱年老體衰,希望能退居田園,靜享晚年。劉邦雖然萬分不舍,但也無可奈何,隻得依了張良的願望。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從此以後,張良徹底遠離了朝堂上的權力鬥争,深藏于山林之中,一心投入了佛道修行。當時,佛教文化剛傳入中原,張良頗為心折,誓言要以餘生探索人生真谛。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張良退隐後的最初幾年,一直寓居于河南地區。後來,他又遊曆了幾處素有名山勝景之地,最終定居于今河南焦作市的伏牛山。在那裡,他潛心修習佛法,同時也廣納其他思想文化的精粹,探究生命的奧秘。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當時,張良已年過七旬,但仍保持着昔日謀臣的銳氣與睿智。他廣泛結交了當世高僧道士,與他們暢談做人之道。同時,張良也從老家帶來了諸多佳話典故,為當地文化的薪傳注入了新的活力。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在伏牛山隐居期間,張良曾多次應邀為王公貴族講解佛學義理。可即便如此,他也堅持回避了一切與朝政有關的事務,始終恪守獨善其身的本心。有一次,劉邦想要廢黜太子,張良得知後隻是勉強為呂後提了個請賢的主意,卻始終未曾插手此事。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隐居多年後,張良已年邁體衰。為了将自己一生的智慧心得留存下來,他開始著書立說,闡述了自己對于治理國家、為人處世的獨特見解。然而遺憾的是,這些著作如今已無存世之作,我們隻能從史書記載中窺探其中的一些蛛絲馬迹。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總的來說,張良隐居後的歲月雖然清貧寂寥,但他的精神追求卻異常高遠。他潛心修行,寄情自然,始終堅持獨善其身,超然世外。正是這份高潔堅貞的品德,讓張良雖然早早隐退,卻也被後世尊為"謀聖"的地位。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不問朝政,獨善其身

張良雖然隐居深山,遠離了塵世紛擾,但他對朝政事務卻并非全然不聞不問。隻是,他從未直接插手幹涉朝廷權力鬥争,始終保持着獨善其身的高潔操守。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曾有一段時間,劉邦打算廢黜太子劉據,當時朝野上下意見不一,紛争不休。呂後作為劉邦的妃嫔,極力尋求張良的意見和支援。她舊年曾得張良指點,對他極為敬重,這才舍命相求,希望張良能出謀劃策。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得知此事的張良,卻隻是婉拆謝絕,斬釘截鐵地回絕了呂後。在回信中,張良隻字未提廢立太子之事,而是大略建議呂後要以愛護天下百姓為重,廉潔勤政,任賢達才。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這番話并未直接點明太子繼承問題,卻從一個更高層面對呂後說明了做人、治國的原則。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張良對朝政有所了解,卻已完全不願再卷入其中。他的态度正是維護了自己隐士身份的高貴操守。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除了上述這件事,張良在隐居後幾乎再也未曾插手朝政。即便後來漢武帝時,朝廷曾多次欲延他複出,他亦矢口否決,并生怕自己的隐居生活被擾亂。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當然,張良雖然遠離了朝政,但他的聲望依然無處不在。即便是在深山老林,亦常有達官顯貴前來求教問道。不過,張良卻素以謙遜自持,素餐野食,雖然接受這些追随者,但從不貪圖權富,寄身菜根,一如既往地過着清貧寂寥的隐士生活。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總的來說,張良隐退後的生活固然清苦,卻也正是以而得到了精神上的充實和升華。他遠離了世俗的糟粕,全心全意投入到了佛道修習中,整個人的生活态度都變得超然物外。雖然不問朝政,但他卻以自身的品德操守,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卒于隐居,永留佳話

張良一生經曆坎坷,宏圖大謀還是隐士清修,皆出于自己的選擇。最終,他也在隐居修行的道路上走到了盡頭。

張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麼?曆史上謀臣那麼多,為啥隻有他能稱謀聖

張良卒于西漢元帝初元二年,享年86歲高齡。當時,他已在河南焦作的伏牛山隐居數十年。臨終之時,張良依舊貧病交加,隻有為數不多的幾名侍從陪伴左右。

盡管如此,張良的百年人生可謂經曆滄桑,飽經磨難。從亡國遺民,到農民起義将領,再到開國功臣,最後隐居山林,修習佛道,張良前半生可謂事業有成,後半生則一心求道,前後判若兩人。

然而,不管是張良生前的驚天謀略,還是他老來的高潔品行,都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産。由于張良隐居晚年,著作散佚,我們隻能從斷斷續續的史載中窺見他的一些智慧結晶。

其中,對張良評價最高的,莫過于他在晚年隐居時留下的那番豪言:

"一身振衣百萬家,何潤之植樹以利其陰。"

這番話生動形象地比喻了一個領袖應有的遠見卓識和胸懷渺大,指出隻有真心關愛群眾,才能獲得人心所向,真正統領天下。這樣的話語,也正展現了張良的智慧和同情心。

在更早的時候,張良在赤壁之戰中就已經展現出了自己出衆的謀略才能。當時曹操在赤壁被圍困,張良遂獻計指出應設火攻之法。果不其然,曹操大軍在煙霧缭繞中潰不成軍。這樣的遠見卓識,也為張良後來的"謀聖"美譽奠定了基礎。

而在更為年輕的時候,張良曾親手殺死了不少敵将,戰功赫赫。其中,他在函谷關擊潰韓王惠的軍隊,掃清了割據中原的最後一股力量。這一功勳也為之後漢高祖劉邦一統天下,奠定了重要基礎。

結尾

總的來說,張良一生貫徹了"匡扶漢室"的信念,既有出将入相的卓著建樹,又有超然物外的高尚品德,可謂半生為謀,半生為道,将儒釋精神完美融會貫通。正是由于這樣出衆的一生經曆,他才能被後世尊崇為"謀聖"和"佛門宗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