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時候,皇室對于過春節,還是非常熱衷的。清朝的皇帝,一般都會給自己放五天假期。
在乾隆年間,年前的臘月二十三,也就是過小年的時候,每逢祭竈時乾隆爺還會親自進行一段特别的儀式——炕上擊鼓拍闆唱曲。
據清、姚元之的《竹葉亭雜記》記載:“ 每年坤甯宮祀竈,其正炕上設鼓闆。後先至。高廟駕到,坐炕上自擊鼓闆,唱《訪賢》一曲。”這裡的後即皇後,高廟即乾隆爺,而乾隆爺在炕上所唱的很可能是大鼓書。想象一下這個畫面,很有意思的!
從臘月二十六那天開始“封筆”,“封玺”,等到正月初一,再搞個儀式,正式開始工作。乾隆皇帝的時候,因為國家富足,是以,他的春節活動會更豐富一些。

清朝的皇帝喜冷怕熱,多數時候都住在圓明園 ,辦公享受兩不誤,乾隆也不例外。每逢春節,乾隆就要起駕回到紫禁城中過年,臘月二十六就停止一切辦公,開始為過年做準備。
清朝的時候,皇帝大多是自己吃飯,隻有大年三十年,才會跟皇後、嫔妃等人一起在乾清宮吃飯。
在三十的早上,乾隆和皇後嫔妃要共進早餐,這也是一家人難得團圓的時候,嫔妃們會打扮的花枝招展像皇帝、皇後請安拜年,然後大家按照級别的高低依次坐下。吃的一般是黃米飯、饽饽,年糕等素食,頗有些憶苦思甜的味道。當然,在這種場合,大家還是很拘謹的,多是象征性吃一點罷了。
午餐是下午四點才開始,最豐盛的當屬晚餐,它設在保和殿,乾隆是一人一桌,桌子用檀香木制成,桌邊是用金絲繡成的桌圍子,相當考究,緊挨着是皇後和皇貴妃,再下來是嫔妃才人。晚宴的異常豐盛,雞鴨魚肉,山珍海味,應有盡有。當然 皇帝這一桌是最豪華的,皇後貴妃次之,等級還是非常鮮明的。一切就緒後,太監首先給皇帝進膳湯,接着給皇後貴妃等一幹人。地位不同,碗的花樣也不同,湯的多少也不一樣,總之,跟皇帝在一起用膳,真的活受罪。
豐盛的宴席不僅皇帝一家人吃,一般還邀請一些大臣一起來吃,普天同樂。
一年中最隆重的儀式莫過于百官向乾隆拜年。大年初一,天剛蒙蒙亮,百官就齊聚太和殿前廣場上。銮駕儀仗早早就排列在那,皇家樂隊威武整齊站在大殿屋檐下。乾隆端坐在養心殿,惬意地飲上一杯屠蘇酒,他的酒杯是特制的 ,重達一斤,用黃金珠寶鑲嵌而成,名曰金瓯永固杯,寓意江山永固。
拜年辰時一到,鐘鼓齊鳴,乾隆在音樂聲中登上太和殿寶座。三聲靜鞭甩響,禮官高喊“排班”,百官就依次列隊跪下,大學士跪捧賀表,有宣表官大聲宣讀,都是些期盼國泰民安,江山永固的吉利話。宣讀完畢,百官向乾隆行三跪九叩的大禮。乾隆賜坐賜茶,百官再次扣頭謝恩。喝茶也隻是象征性,一年能有一次這樣的殊榮,讓百官心存感激。飲茶儀式結束後,靜鞭再響,音樂奏起,乾隆下殿,百官退朝,拜年大典結束。
乾隆做為紫禁城的主人,給服侍他的人發些紅包是少不了的。不過,人家不叫紅包,稱之為“如意荷包”。會賜給身邊的八旗子弟,太監,宮女。依據地位高低,親疏遠近,荷包裡會有價值不同的賞品,包括金如意、銀如意,銀錢等等。其餘的則與民間過年的方式大同小異。諸如貼對聯,放鞭炮 。但有一點,紫禁城的對聯是在木闆上刻字刷漆做成的,顯得恢宏大氣。因為對聯是木闆隻能挂在門上。
滿族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