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蜈蚣道人
《水浒傳》裡面,有不少江湖高手,如擎天柱任原,摔跤擺擂三年,未曾一敗。
武松在落草梁山之前,遇到的最強對手,就是飛天蜈蚣。
蜈蚣道人出場前,魯智深在瓦罐寺單挑生鐵佛崔道成和飛天夜叉邱小乙。
但崔道成和邱小乙的戰鬥力比起飛天蜈蚣來還是差了許多,隻能欺負吃不飽飯的魯智深。
飛天蜈蚣是個狠人,但他沒能活過一集,剛一出場就遇見了武松。
此時的武松剛得到兵刃“镔鐵雪花刀”,正愁無處試刀。
蜈蚣道人跟武松單挑20回合,後被武松一刀砍了。

9、拼命三郎石秀
在我看來,有“小武松”之稱的石秀,步戰實力更勝燕青。
燕青的戰鬥風格是“靈巧機敏”,他打不了硬戰,也不敢打硬戰。
面對董超薛霸,燕青居然不敢上去剛正面,還要躲在暗處搞偷襲。
至于燕青用相撲摔翻了擎天柱任原,也是擂台比武,跟生死相搏還有很大距離。
《水浒傳》原著有句旁白,“石秀武藝不低于孫立”。
孫立不是一般人,鐵棒栾廷玉的師弟,能單挑呼延灼30回合不分勝敗。
大名府劫法場,石秀步戰單刀救下盧俊義,接連砍翻十幾人。
燕青顯然沒有石秀的膽量,也沒有石秀的刀法。
8、沒遮攔穆弘
穆弘的武功,一直都是一個謎,有人說穆弘很強,有人說穆弘是個大尾巴狼。
穆弘在原著裡面出手很少,是以一直被人所诟病。
但穆弘的武功應該不低,他在征遼時有過20回合擊敗敵将的表現。
而且,《水浒傳》原著裡有關于穆弘的力量描寫:“一把拖住李逵便走”。
李逵綽号“鐵牛”,一身蠻力而且脾氣火爆。
燕青和焦挺雖然能打赢李逵,但都是利用巧勁,還都費了一番功夫。
穆弘收拾李逵,僅僅是“一把拖住”,足以看出穆弘的力量之強。
7、九紋龍史進
史進是《水浒傳》裡面頭一位出場的梁山好漢,也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的高徒。
史進是個不折不扣的武癡,他的武功很全面,雖然被李忠忽悠過。
得到王進傳授的真功夫後,史進成了一位真正的步戰高手,而且十分全面。
《水浒傳》原著是這麼寫的:
“史進這十八般武藝,多得王進盡心指教,點撥得件件都有奧妙,學得十分精熟。”
為什麼史進能排在石秀、穆弘之上?因為他有王進這樣的名師指點。
石秀、穆弘兩人,隻能算是是野路子。
赤松林裡,史進20回合戰平餓肚子沒有體力的魯智深。
6、青面獸楊志
縱觀《水浒傳》全書,能在魯智深面前堅持30回合以上的人不多。
史進跟沒有力氣的魯智深打了20回合後,就覺得魯智深很強橫,再打下去也占不了便宜。
楊志能夠排在史進前面,就是因為他在全血魯智深的手下堅持了40回合左右。
楊志出身很高,他是名将之後,自幼練武,而且練的是真武藝。
楊志練武的時間,比史進隻多不少,而且戰鬥經驗豐富。
但是楊志點沖動不理智,他賣刀的時候,被牛二欺負。
牛二那種人,楊志有必要拔刀嗎?楊志哪怕是隻用一根胳膊,牛二也打不過他。
5、豹子頭林沖
喜歡《水浒傳》的人都聽過一句話,馬上林沖,馬下武松。
林沖的騎戰确實很強,但他的步戰同樣厲害。
林沖的步戰,能夠壓制楊志。
梁山腳下,林沖大戰楊志四十回合,王倫趕到後,把他們倆分開。
為何王倫要分開林沖和楊志?因為楊志快要頂不住了。
如果林沖打赢了楊志,那林沖就能留在梁山,王倫也就沒有理由趕走林沖了。
4、花和尚魯智深;3、寶光和尚鄧元覺
《水浒傳》裡面的道人、和尚、頭陀,有不少高手。
花和尚魯智深和寶光和尚鄧元覺都是步戰高手。
他們的形象都是高大魁梧、神力驚人的莽和尚,兵器也都是禅杖。
魯智深的典型的力量高手,天生神力,哪怕不會武功招式,也很難對付。
更何況魯智深還有勢大力猛的“瘋魔杖法”,他的禅杖重量堪比楊過的玄鐵重劍。
如果把魯智深放在金庸武俠作品裡面,估計能把裘千仞打得找不着北。
寶光和尚鄧元覺,實力似乎還在魯智深之上。
鄧元覺跟魯智深大戰50回合之後,觀戰的武松突然拔刀加入戰團。
武松出刀,跟魯智深聯手圍攻鄧元覺。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鄧元覺打魯智深,略占上風。
2、行者武松
有人說,武松戰績太少,沒有跟絕頂高手交戰的記錄。
那我想問一句,景陽岡上的吊睛白額大蟲,算不算絕頂高手?
赤手空拳,打翻了一頭斑斓猛虎,這個戰績還有誰能做到?
此外,武松大鬧飛雲浦,可謂是到了絕境中的絕境。
面對絕境,大部分人會選擇放棄,但武松不會。
武松鬥志如鋼,越是逆境,鬥志就越強,堪稱“never give up”。
武松的力量,跟魯智深差不多,三五百斤的石頭,在武松眼裡就像鍋碗瓢盆一樣。
1、玉麒麟盧俊義
《水浒傳》原著裡面,無論是馬戰高手,還是步戰高手,排在首位的都是玉麒麟盧俊義。
盧大員外是施耐庵欽點的“馬步軍中,槍棒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