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散文丨浦市年畫

圖/文 羅亞陽

散文丨浦市年畫

進入臘月,泸溪浦市的空氣中到處彌漫着“泡湯肉”的香味,大人們都在忙碌着備年,一群小孩點燃鞭炮趕快甩在地上,捂着耳朵閃在一邊,等待着鞭炮的炸開。臘月“啪、啪”的鞭炮聲總是能扯動着每個人的柔情,不免讓人生出絲絲鄉愁。

臘月是想家的時候,離開家鄉已經17年的自己,到了臘月也同樣想家。不知為什麼,今年的臘月特别有一種想看看浦市、拍拍浦市、寫寫浦市的沖動。

浦市是家鄉的一座古鎮,而且是湘西四大古鎮之首,曾經的輝煌遠近聞名。1990年參加“農村社會主義教育”工作隊,自己在浦市待過一年。後因工作緣故到過浦市很多次,但每次都是匆匆而過。在和浦市接觸的過程當中總感覺浦市很獨特,但浦市到底獨特在什麼地方,自己卻說不清道不明。有時自問:是浦市的建築獨特?好像不是;是浦市的鄉音獨特?好像也不對;是浦市的格局獨特?好像也不準。也許就是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才讓我産生這種沖動吧。

散文丨浦市年畫

一次在浦市采風時,在李家大院看到湖北一小夥小杜,在手工印制年畫,一問才知道他來浦市已經六年。一個人遠離家鄉獨自在這個地方,是什麼讓湖北的小夥在即沒有年畫土壤,也沒有年畫氛圍的地方堅守六年,這讓我産生了強烈的興趣。一個周末,自己一個人背着裝備前往浦市探訪小杜。

年畫是中國傳統年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過年貼年畫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風俗和信仰。起源于北宋“門神”的年畫,從最早的桃符、葦索、金雞、神虎,到神荼、郁壘,再到後來的關羽、趙雲、尉遲恭、秦叔寶和鐘馗、天師、東方朔,再到近代現代六大類二十四種。

年畫寄托了中華幾千年,群眾對驅兇辟邪和祈福迎祥的美好願望。積澱中華幾千年,人們的審美取向和文化價值。随着高樓大廈的林立,單門入戶的設計,科技手段的模仿,彩色列印的複制,使得流傳幾千年的手工年畫,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還是有一批手工藝人,用熱愛和執着赓續着傳統年畫的血脈。

小杜就是其中之一。

散文丨浦市年畫

今年的冬天特别陰冷,去探訪小杜的時候,天上飄着好像是凍雨,淋在臉上讓本來縮成一團的自己又多出了幾分寒意。

散文丨浦市年畫

小杜手工年畫工作室在“李家大院”,“李家大院”和“青蓮世第”一牆之隔,建于清同治年間。李家是明清時期浦市的大家族之一,“一門五縣令”的故事流傳至今。“李家大院”僅存兩進一廳與一座小型花園,但現在看來是如此豪華,遙想當年是何等富麗堂皇。李家後人都在外地工作,就把院子無償租給浦市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朱先生打造湘西版畫院。小杜是朱先生的學生,從湖北來到湘西,一方面是打理湘西版畫院,一方面利用他自己的特長印制手工年畫,補貼生活所需。

小杜吃住在天井旁的一間廂房,除了上街購置生活用品以外,很少外出,基本上都在院子裡上半年刻闆,下半年開始印制年畫。小杜的工作台就在過去的會客廳,因為直接與天地相通,室外是多少度,室内就是多少度。我站了一會兒,覺得寒氣逼人。小杜工作台上放着一個台燈,便于觀察年畫套印時不出偏差。腳邊放着一個烤火爐,就是小杜的取暖工具了。小杜穿着中式粗布對襟棉衣,看起來很薄,腳穿一雙單面的圓口布鞋。我穿着抓絨和沖鋒衣都還感到一陣陣涼意,上色、抹闆、套印一系列動作使他腦門滲出一層薄薄的細汗。他說話輕言細語,很是文靜,他做事輕手輕腳,很是安靜,第一眼就給人儒雅的印象。

散文丨浦市年畫

站在工作台前,好像他就是此時這個空間的王者,權威、嚴肅、穩重、專注。盡管我站在他面前,但他隻沉醉在他的年畫世界,沒有被我的情緒影響,沒有被我的拍攝打擾。隻是一次次刷版,一次次印刷,印好一張就小心的翻過一張,再小心的鋪好一張,又印制一張,周而複始,延綿不斷。

身處他的工作室,看到他的工作狀态,我的情緒被他深深感染,不由得也變得安靜沉穩起來。整個大院裡,隻聽到他印刷的“刷、刷”聲和我拍照的“咔擦、咔擦”聲。此時,我們彼此之間,語言似乎是多餘的,各自都在靜靜地用心感受不同藝術給我倆帶來的快樂和滿足。

散文丨浦市年畫

偌大一棟老院子,就隻住着他一個人,如果換成我肯定不敢。因為夜幕降臨,空曠的院子一定靜得可怕,習慣了被城市燈光包圍的自己可能會落荒而逃。但小杜不但一個人住在這裡,而且一住就是六年。對小杜而言,雖沒有歌舞升平的熱鬧相伴,但卻有遠離紅塵的甯靜相守,生活足矣。

年畫的制作過程是非常考量耐心和細心的。描圖一根線如果歪了,就要推倒重來;刻闆如果一刀用力過猛,就會廢了整塊印版;印制如果沒有左右對齊,就會報廢一張年畫。刻一塊印版要兩到三個月時間,印一張年畫要套印五種顔色,一天下來要重複幾個動作幾百次甚至上千次。期間,隻有倒置的線條和小杜對視,隻有躍然宣紙的“神荼、郁壘”和小杜對視。堅持一天可以,堅持六年常人難以做到,也許隻有小杜可以做到。

散文丨浦市年畫

我問他:“在浦市習慣嗎?”

他說:“我習慣,我喜歡這裡的甯靜。”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内心深處的那份甯靜,很多時候正因為自己内心深處的那份甯靜,才使得自己快樂幸福,才使得鄰裡和諧美滿,才使得世界和平安甯。每個人都想尋找、得到、守住自己内心深處的那份甯靜,但很多時候卻隻是遐想和願景。

應該就是“李家大院”這種歲月沉澱的甯靜和小杜内心渴望的那份甯靜,産生了強烈的共振,才是小杜堅守六年的根本原因吧。

年畫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的現狀非常讓人擔憂,但因為小杜在浦市對年畫的堅持和堅守,讓浦市的過年多了一份傳統的味道。

曆史就是這樣,不斷把曆史上曾經流行的變為曆史,我們的春節何況不是如此。但如果現在我們的春節多一些寫春聯、貼門神、放鞭炮、挂燈籠等這些傳統的過年習俗,我們的春節肯定會更有地方特色、中國味道。

散文丨浦市年畫

離開小杜手工年畫工作室已是傍晚,路燈下的街道,行人稀稀,溫度好像比白天更低。好在已過“小寒”,“立春”已踏步而來,待到那時,世界将是春暖花開,滿園秀色。

堅信年畫的春天也會如期而至,未來可期。

探訪小杜的手工年畫工作室,我了解了很多、學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似乎明白浦市的獨特,就是獨特在,像小杜一樣的外鄉藝人,讓他鄉文化和本土文化不斷碰撞,而形成浦市獨特的融合文化,使浦市魅力獨具,令人神往。

如果你來浦市,不妨也去看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