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來市面上的仿古瓷都是這麼來的。

有這樣一種瓷,瓷中有器,隻此一器便可見鼎彜爵瓶、琴棋書畫、花卉文玩随意搭配,組合巧妙,藏者更可借此器博通通今,以彰高潔清雅,此器就是廣泛流行于清代的博古紋瓷器,而要追溯博古紋最初的源流,我們需将時間撥轉到“千古一帝”宋徽宗統治下的大宋朝,一翻那《宣和博古圖》。

原來市面上的仿古瓷都是這麼來的。

清亦政堂重修宣和博古圖三十卷與重修考古圖十卷

都說時尚是個輪回,每過幾年就複古一下,而我們縱觀華夏千年史,也有兩個制器複古高峰期,一個是兩宋,一個是明。這兩個時期,大量複古器物被制作出來,《宣和博古圖》便是裡面的“山寨”寶典,比如宋代的鼎式爐、琮式瓶等,都能在此寶典中都能找到圖樣蹤迹。

宋代尚古風氣盛行,金石學、器物學得到極大發展,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就是金石癡迷者,至死不渝,其所撰《金石錄》有記“餘自少小喜從當世學士大夫通路前代金石刻詞。”此時無論是出于王公貴族希望借古代祭器禮器恢複“三代之典”的初衷,還是文人雅士和普通群眾對雅的追求,複古風潮席卷了兩宋三百年。在此風潮下,官方下場操手,《宣和博古圖》一書出現。

原來市面上的仿古瓷都是這麼來的。

泊如齋重修宣和博古圖錄

《宣和博古圖》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集古器物之大成的專著,它由宋徽宗敕令撰修并題名,大觀初年(1107年)開始編纂,宣和五年(1123年)之後成書。全書共三十卷,著錄了當時大宋皇帝收藏的商代至唐代的青銅器共20類,839件,包括鼎、鐘、尊、壺等。書内所繪圖像清晰、器物描摹精緻,每類器物都有總說、摹繪圖、銘文拓本及釋文,并記有器物尺寸、重量與容量,有些還附記出土地點、顔色和收藏家的姓名,對器名、銘文也有詳盡的說明與考證,但内容有失誤,銘文考證疏陋較多。

宋 佚名 南唐文會圖 (局部) 絹本設色 縱30.4厘米橫29.6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四庫全書總目》評述說:“其書考證雖疏,而形模未失;音釋雖謬,而字畫俱存。讀者尚可因其所繪,以識三代鼎彜之制,款識之文,以重為之核訂。當時裒集之功亦不可沒。”據王國維考證,書中所錄的銅器,在“靖康之亂”時被金人辇載北上,而其中的十分之一、二,曾流散江南,見于張掄的《紹興内府古器三評》中。

此書影響深遠,從兩宋一直延續至清代。書中“宣和”二字有人認為是指宣和殿,那是宋室收藏古代器物之所,當然也可能直接指的是宋徽宗宣和年号。

《宣和博古圖》中的“博古”

瓷器▼

至高宗紹興年間,朝廷祭典而祭器匮乏,遂用各種材質替代青銅制作祭器,仿造青銅器的瓷質用品逐漸替代古青銅器,成為時代的烙印。此外宋代各大窯口根據青銅器造型特點,燒制出一批仿古瓷器作為日常所需用品。這些仿古瓷器有的直接從《宣和博古圖》中取材,有的根據複古銅器進行二次仿制,燒造的窯口從龍泉窯到耀州窯、湖田窯等都有。最典型的便是南宋龍泉窯燒制的青瓷鬲式爐,個中有些器品嚴格按照《宣和博古圖》中所編錄的周帛女鬲、周仲夫鬲等樣式标準燒制。

原來市面上的仿古瓷都是這麼來的。
原來市面上的仿古瓷都是這麼來的。

上:南宋官窯青瓷鬲式爐 杭州老虎洞官窯遺址出土

下:《宣和博古圖》中所編錄的周帛女鬲

原來市面上的仿古瓷都是這麼來的。
原來市面上的仿古瓷都是這麼來的。

上:南宋官窯青釉弦紋簋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下:《重修宣和博古圖》中所編錄的商彜

原來市面上的仿古瓷都是這麼來的。
原來市面上的仿古瓷都是這麼來的。

上:南宋官窯青釉貫耳壺 故宮博物院藏

下:《重修宣和博古圖》中所編錄的周貫耳壺

原來市面上的仿古瓷都是這麼來的。
原來市面上的仿古瓷都是這麼來的。

上:南宋龍泉窯青釉觯瓶 巴斯東亞藝術博物館藏

下:《重修宣和博古圖》中所編錄的商立戈觯

青銅器

宋徽宗大觀初年(公元1107年),設定議禮局“诏求天下古器,更制尊、爵、鼎、彜之屬”(《宋史 禮志二》),标志了宋代官方大規模仿造青銅器的開始。

原來市面上的仿古瓷都是這麼來的。
原來市面上的仿古瓷都是這麼來的。

上:宋獸面紋卣 故宮博物院藏

下:《重修宣和博古圖》中所編錄的商言卣

原來市面上的仿古瓷都是這麼來的。
原來市面上的仿古瓷都是這麼來的。

上:宋弦紋甗 故宮博物院藏下:《重修宣和博古圖》中所編錄的商祖乙甗

原來市面上的仿古瓷都是這麼來的。
原來市面上的仿古瓷都是這麼來的。

上:錯金銀獸形尊 故宮博物院藏下:《重修宣和博古圖》中所編錄的周犧尊

銅器

因為銅料不夠、制作時間倉促等原因,紹興年間,高宗曾四次下诏命臨安府、越州等地以陶代銅“仿舊制随宜制造”祭器,南宋官窯置窯之初,所在的修内司,本隸屬于負責制作祭器的禮器局,燒制有衆多仿青銅器型,如貫耳瓶、琮式瓶、觚式瓶、三足尊、簋式爐等。

原來市面上的仿古瓷都是這麼來的。

南宋陶簋浙江杭州烏龜山電力倉庫出土

兩宋以後的明代,複古風氣同樣盛行,宣德年間,明宣宗命人以《宣和博古圖》等金石錄中的青銅器及内府所藏經典瓷器器型為參照,仿制出宣德爐。

至清代,乾隆皇帝更是命人将内府庋藏的鼎、尊、彜等青銅器分門别類,仿效《考古圖》、《宣和博古圖》體例荟輯成編。此書著錄清宮所藏古代銅器1529件,每器繪制一圖,圖後以楷書系說。書中駁斥了曆代著家之謬誤,解釋疑難,補充遺漏,使三代古器物如現目前。

原來市面上的仿古瓷都是這麼來的。

清 蕭晨 東坡博古圖扇頁紙本,設色,縱18厘米,橫51.6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玩禮樂之器可以進德,玩墨迹舊刻可以精藝。居今之世,可與古人相見。”在中國崇古的文化實踐語境中,收藏、鑒賞古物的活動一直未有中斷,而古器所涵的藝術與文化内涵,在藏者崇尚清雅的世風審視中得以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