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方寸中有乾坤——藏在紙币裡的印章

作者|梁建「北京印鈔有限公司黨委宣傳部」

來源|《金融博覽·财富》

印章在我國已有上千年曆史,是我國特有的文化産物,一般多用在書畫作品上,主要展現作者對文字、畫作所擔負的責任。對此,人們都有較多了解。但是,對于紙币上的印章,關注的人則比較少了。

衆所周知,紙币隻是一種貨币符号,本身并無價值,而印章便代表發行機構的信用憑證。我國自宋代紙币誕生,印章便被普遍采用在紙币上,成為紙币上必要的設計元素。

民國至新中國成立時期的印章

在漫長的紙币發展過程中,印章的設計主題、設計風格、設計樣式與時俱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點。這在民國至新中國成立這一時期的紙币上展現得尤為明顯。在這段時期,各類紙币上的印章表現形式各異。

●印章形态

其一,延續過去的印章形式,隻印一枚印章。比如:1939年由西康省銀行發行的正面主景為布達拉宮的一進制券,就隻在正面左下方印有一枚印章(見圖1)。

方寸中有乾坤——藏在紙币裡的印章

其二,在紙币相應位置采用“重要人物”簽字的形式。比如:1923年由中央銀行發行的五元券,就在紙币下方位置設有兩處英文簽名。有趣的是,在孫中山頭像下方,還刻有“孫大元帥獎賞”六個大字,明顯帶有紀念性質(見圖2)。

方寸中有乾坤——藏在紙币裡的印章

其三,在一種紙币上出現傳統印章和簽字兩種形式并存的情況。比如:1923年由吉林永衡官銀錢号發行的“現大洋兌換券十元”,其正面中間位置壓着主景圖案(北京頤和園風景)的便是印有“監理官印”字樣的大紅色印章,而在紙币下面左右位置又留有兩處英文簽名。

其四,一些紙币上既沒有印章,也沒有簽名。比如:由西康省銀行1933年發行的半元券和1939年發行的五元券,紙币上面既沒有印章、也沒有簽名标志,但是這兩張紙币都是經過國民政府财政部核準發行的。

●印在何處

民國時期的紙币,印章一般都印在鈔票正面的下方左右兩端,但也有例外的,比如兩枚印章并排擠在一起。1938年由廣西農民銀行發行的正面主景為“神農嘗百草”圖案的一進制券,就在票面中間靠下位置并排設定了兩枚印章,而不是習慣地左右兩端各印一枚。這種情況在民國時期的紙币上并不多見(見圖3)。

方寸中有乾坤——藏在紙币裡的印章

●豎版鈔票上的印章

衆所周知,紙币的版式一般分為橫式設計和豎式設計,多見于橫式設計,但有的紙币也采用了豎式設計,這在民國後期出現得較多。豎式設計紙币的印章大體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為兩枚印章并列出現在中間位置,一種為兩枚印章并列出現在底端位置,但不管出現在哪裡,兩枚印章都是并列在一起的,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來評價,這樣看起來比較舒服。比如:1947年由中央銀行發行的關金券(全稱為海關金機關兌換券,指國民黨政府專供進口關稅所使用的一種貨币)五百元,兩枚印章就設定在紙币的底端,而1948年由中央銀行發行的關金券二十五萬元,兩枚印章則設定在紙币的中間位置。

人民币上的印章

了解印章的變化、體會印章的魅力、探知印章在紙币流通中的作用,離我們最近的要數具有國家名片之稱的人民币了。它基本上涵蓋了印章所具有的衆多特點,并在承襲過去傳統的基礎上,又有所變化和創新。

●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誕生于烽火硝煙的解放戰争時期。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當天,我國發行了第一套人民币,分别為10元券、20元券、50元券。我們都知道,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之初,行上司職務不叫行長,而叫總經理,由南漢宸擔任,副總經理是胡景沄、關學文,是以,紙币正面下端的右側為“總經理章”,左側為“副經理章”,這與人們從右至左的閱讀習慣保持一緻。印章尺寸為8毫米,正方形,均印在鈔票正面,顔色為紅色。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上司職務由總經理改為行長。是以,1949年後期設計印制的人民币上的印章也随之改變,右側為“行長之章”,左側為“副行長章”,印章的尺寸、形狀、顔色均和原來相同。

●第二套人民币

1955年3月1日,我國發行了第二套人民币。在設計中,根據中财委“行長簽字改為印章”的訓示,對印章的位置、大小進行了調整,除一分、二分、五分輔币上沒有印章外,其他鈔票上面的印章仍印在票面正面,印章規格尺寸縮小為6毫米,兩枚印章的位置排列也進行了調整。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故事。

第二套人民币設計稿在經黨中央、國務院上司同志審閱後,周恩來總理轉達了毛澤東主席的訓示:要将設計稿上的“中國人民銀行”文字由原來從右向左排列改為從左向右排列,是以“行長之章”和“副行長章”兩枚印章的位置也進行了置換。“行長之章”設定在了左側,“副行長章”設定在了右側。在此期間,正在設計尾聲的第一套人民币中的五千元紙币(主景圖案為渭河大橋)也進行了調整。在以後的第二套至第五套人民币設計中,盡管細節方面時有調整,但在基本閱讀規矩方面始終沒有變過。這張五千元“渭河大橋”紙币也就成為第一套人民币中唯一一張行名排列和印章排列均為從左至右的鈔票(見圖4)。

方寸中有乾坤——藏在紙币裡的印章

●第三套人民币

1962年4月20日,我國發行了第三套人民币。這套人民币完全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完成發行,充分展現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在第三套人民币上,一角、二角、五角的印章印在紙币正面,規格尺寸為5毫米;一進制、二進制、五元、十元的印章印在紙币背面,規格尺寸為6毫米,顔色均為紅色。

很多人不解,為什麼主币印章放在了鈔票背面,而輔币的印章反而放在了鈔票正面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主要是印制工藝實施了改革,這樣做更加符合工藝技術的需要。具體來說,前兩套人民币包括第三套人民币輔币的印章都是和鈔票冠字、号碼一起印刷的,在技術上稱為凸版印刷。主币的印章則改為了凹版印刷(技術上有所提升),與國徽圖案做在了同一塊版上,在機器上一次印刷完成,是以,印章随着國徽圖案也就自然地放在了鈔票背面。這是人民币上的印章第一次出現在鈔票背面。

●第四套人民币

1987年4月27日,我國發行了第四套人民币。這套人民币誕生在改革開放時期,在主題内容、設計風格和印制工藝上都有很大創新和突破。同時,這套人民币在印章設定上也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所有印章均印在了紙币背面。之是以這樣做,也是出于工藝技術的需要,屬于純粹的技術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從第四套人民币開始,印章打破了過去一直印成紅色的傳統做法。印章制作在制版工藝上又有了改進,将印章做在紙币圖案印版上,印章的顔色随着紙币的主色調而定。換句話說,如果紙币主色調為綠色,那麼印章的顔色也就是綠色(見圖5)。

方寸中有乾坤——藏在紙币裡的印章

●第五套人民币

1999年10月1日,我國發行了第五套人民币。這套人民币誕生于二十世紀末,是一套真正的跨世紀貨币。這套人民币的印章均印在了鈔票背面。印章的設定有了重大變化,由原來的兩枚印章改為一枚印章,即保留了“行長之章”,去掉了“副行長章”。印制工藝與第四套人民币相同,印章規格尺寸統一為5.5毫米。

小小的印章,洞悉了曆史,探究了世界,使我們更多地了解了紙币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了解了人民币的發展變遷。相信在數字貨币與實物貨币并存的今天,小小的印章依舊能夠履行好職能,發揮出其應有作用,并展現出更強的藝術魅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