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大樹根古墓群分布範圍示意圖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地表裸露的墓葬

這是一次令人關注的考古:迄今為止,北海還沒有發現過規模如此之大、分布如此集中的六朝隋唐時期古墓群。

——自2021年3月開始,北海市博物館對全市沿海、沿江地帶持續開展系統的考古調查,新發現了10餘處遺址及遺物分布點,并确認了北海福成鎮大樹根古墓群年代約在六朝至隋唐時期,在北海乃至廣西全區均屬罕見。

大樹根古墓葬群位于北海市銀海區福成鎮古城村委大樹根村,分布面積約70000平方米,目前已有近三十座墓葬暴露在地面上。該墓葬群最突出的特征是墓室普遍采用一種俗稱“砂輪片”的石片構築,也有部分墓葬以磚石合構,形制狹長而淺,規制簡陋。

根據初步調查勘探,大樹根古墓群大約有200多座古墓,結合墓葬形制及采集遺物的特征,推測該墓葬群的年代約在六朝隋唐時期。從墓地采集到的遺物有陶器、瓷器、鐵器等類,可辨器形有硬陶四系罐、夾砂陶釜、青瓷碗、鐵刀,陶器紋飾比較豐富,有水波紋、乳釘紋、葉脈紋、篦劃紋、弦紋等。此外還發現較多幾何紋磚及少量“窅亭”銘文磚。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大樹根古墓群周邊采集陶瓷器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窅亭”銘文磚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幾何紋墓磚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大樹根古墓群周邊采集乳釘紋陶器

北海合浦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始發港,被譽為記錄海上絲綢之路的“活化石”。為配合“海上絲綢之路北海史迹”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并進一步摸清北海全市曆史文化遺産的分布情況,自2014年以來,北海市博物館持續開展北海市沿海考古調查工作。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乾江碼頭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古墓群西北新江沿岸田埂散落“砂輪片”(央廣網發 北海市博物館供圖)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地表裸露的墓葬(央廣網發 北海市博物館供圖)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大樹根古墓群周邊環境(央廣網發 北海市博物館供圖)

“該墓葬群最突出的特征是墓室普遍采用一種俗稱‘砂輪片’的石片構築,也有部分墓葬以磚石合構,形制狹長而淺,規制簡陋。目前我們已通知當地文物管理部門,立了五個保護牌,同時安排村幹部巡查,防止該墓葬群再遭破壞。”北海市博物館館長兼北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北海市海上絲綢之路申遺中心主任廖元恬說。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考古人員在大樹根古墓群現場進行考古工作(央廣網發 北海市博物館供圖)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古墓群東邊桉樹林内取土坑斷壁殘破陶罐(央廣網發 北海市博物館供圖)

2021年度複查了南流江沿線分布的石康古城、大浪古城、廉州古城、草鞋村漢城等古城,并系統調查了北海市内其他帶有“古城”地名的地點,包括石康鎮水車村委古城角村、石灣鎮石灣村委古城村、福成鎮古城村委古城村。其中,福成鎮古城村發現了儲存較完整的土牆遺迹,初步推斷為一處古城址。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大浪古城遺址——碼頭遺迹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草鞋村遺址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福成鎮古城村古城遺址周邊采集陶片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瓦窯嶺窯址采集遺物

北海地區瓷土儲量豐富,地理位置近海,交通便利,具備極佳的窯業區位優勢。經過曆年來的持續檢查發掘,目前已公布為文物保護機關的窯址有山口英羅窯、石康豹狸窯、廉州草鞋村窯、高德缸瓦窯、南康的田頭屋窯、營盤東窯、西窯、福成下窯、上窯、紅坎嶺窯等10處,已登記為文物點的窯址有南康晚姑娘窯、廉州瓦窯坡窯、興港譚村窯、赤江窯等4處。2021年,新發現了山豬坑嶺戰國秦漢聚落、屋街水漢六朝墓葬、瓦窯嶺唐代窯址、油行屋宋元遺址、榄根缸瓦窯明代窯址、木岩塘清代青花窯址等10餘處遺址及遺物分布點。

此外,與海上絲綢之路密切相關的的古代港口、碼頭等相關遺存,一直是北海地區考古工作的重點。2021年考古調查的重點也包括系統調查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的遺存,特别是海絲古港、古代碼頭、古代沉船等遺存。目前發現相對明确的碼頭遺存有乾江碼頭。

除上述古城址、古窯址、古港埠外,考古調查還發現少量聚落居址、古代軍事設施、古墓葬及一般遺物采集點。

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北海,文脈流長,底蘊深厚。2000多年前,船隊從這裡出發,沿着中南半島和印度洋沿岸的東南亞各國及南亞國家,直達波斯灣,開啟了影響深遠的海上絲綢之路,孕育出輝煌璀璨的海絲文明。這些考古發現,為“海上絲綢之路·北海史迹”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打下堅實基礎。

下一步,北海将繼續進行沿海考古調查,全面摸清北海沿海遺存情況,進一步理清北海曆史發展脈絡。特别是開展古代港口、碼頭和古代窯址的專項調查,系統調查北海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的遺存,摸清北海在各個時期窯址的具體分布情況,探索與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關聯。

廣西合浦漢墓群是漢代合浦郡治是以及合浦港的重要文化遺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見證了作為“南珠之鄉”的合浦縣早在西漢就已經成為嶺南地區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合浦漢墓群主要分布在合浦縣城東南郊的丘陵地帶,東西長約12.5公裡,南北寬約5.5公裡,總面積六十多平方公裡。經勘察,現存在封土堆的漢墓有1056座,包括封土堆已消失而隐蔽于地下的,漢墓總數約有近萬座。縱觀那累累的漢墓,可窺見當年古郡的繁華。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北海大樹根古墓群發現200多座隋唐墓

合浦漢墓博物館

建于1988年的合浦漢墓博物館,是在四方嶺漢墓發掘的遺址上建起來的,占地面積約80000平方米,是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的漢墓博物館。1996年合浦縣漢墓群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1995年12月,經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命名為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合浦漢墓博物館分漢墓出土文物陳列和地下墓室建築實物展示兩部分。出土文物陳列廳陳列着5000多件出土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1件,二級文物93件。地下墓室建築實物展,展示的主要是原址保護和遷移複原的東漢磚室墓。

合浦漢墓群規模宏大,儲存完整,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出土文物已逾萬件,其中不泛具有很高曆史、科學、藝術價值的精品,是印證漢代合浦郡治和港口曆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據《漢書》、《後漢書》等史籍和專家考證,早在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十世紀,漢朝的使者和應募商人攜帶黃金和各種絲綢從合浦乘船啟航,沿途與緬甸、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印度、斯裡蘭卡以及阿拉伯、意大利等國家進行貿易交往,并輸入琉璃、奇石工藝品和土特産品等。《漢書》的記載是正史有關“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和最詳盡的記載,同時也說明合浦是這條遠航線上最早的始發港之一。這一點在合浦漢墓考古發現的“舶來品”以及新發現的“西漢海上絲綢合浦港”的遺址中得到充分的印證。

瑪瑙、水晶、琥珀和琉璃飾品,雖然在地下埋藏兩千多年,但仍色澤鮮麗,光潔如新,它們大都是兩千多年前從海外輸入的。

這對西漢琉璃杯是從古羅馬輸入的,質地呈半透明,色如翠羽,是當時琉璃工藝的代表作。

琥珀雕刻工藝品,有獅子、青蛙、串珠等等。漢代,琥珀主要産地在波羅的海沿岸的羅馬帝國一帶,羅馬帝國常經“海上絲綢之路”與漢朝交往,是以英國學者勞費爾認為“琥珀是東西通商史上重要的物質”。

合浦的漢代錾刻紋青銅器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種類繁多,工藝精美,堪稱漢代嶺南青銅器的代表作,不但生動、形象地反映了漢代合浦郡的社會狀況、手工業生産水準,也反映了駱越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融合,以及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

銅鳳燈構思巧妙,美觀實用。通體錾刻精緻的羽毛紋,鳳尾下垂,與雙足平衡器身,背置燈盤頸向後彎,嘴銜喇叭形燈罩。燭炬點燃後,冒出的油煙自然進入燈罩,通過頸部進入腹部,腹腔内盛有适量的水,煙灰被凝結容納于水中,以保持室内的空氣清潔。頸部作兩套管銜接,可以上下升降調節燈光。可見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考慮防止空氣污染問題。此燈不但是一件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青銅藝術品,而且是世界上十分難得的早期環保産品,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銅鳳燈曾入選197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在日本、加拿大、羅馬尼亞等七個國家展出,并被選為展覽會的“會标”。

合浦漢墓随葬品最多的是陶器,有生活用品,也有明器。其中建築明器有井、竈、倉和房屋,其中房屋有幹欄式、三合式和院落式等。雖然今天漢代的建築已不複存在,但從這些建築模型中仍可見漢代嶺南建築的結構風格,是研究漢代建築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合浦漢墓博物館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是墓室陳列。在漢墓保護展示棚内,可見到原址保護于地下的東漢磚室墓。

東漢時期的磚室墓,采用陶土燒制的條磚砌築,結構型制多樣,一般由前室、後室、耳室、壁龛、甬道和墓道構成。墓頂采用楔型磚券拱,具有優良的抗壓性能。後室為主墓室,放置墓主人的棺木,随葬品較貴重的有金、銀器、玉器、水晶、瑪瑙等;前室擺設祭祀的禮器有鼎、樽、壺、杯、燈等青銅器;耳室則安放内盛糧米、食物的陶罐、陶、陶提等生活實用品。

合浦漢墓博物館豐富的曆史文物,昭示了合浦兩千多年前的輝煌曆史,反映了作為西漢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合浦,為溝通中外各國人民的友好交往,促進中外各國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繁榮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曆史貢獻。

漢墓群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廉州鎮沖口社群,亦即城區外東北面、東面、南面、西南面的台地地帶,沖口村委頭塘、馬簕昃、金雞嶺、迎水廟、花根垌,堂排村委三官廟,廉北村委瓦窯隊、五裡亭、大沙洲,清江村委劉屋,廉東社群鐘屋、龍門江、老鶴江,平田社群風門嶺、平陽塘,中站村委中站、塘兒、何坡、寮尾、坡心嶺、夏屋坡,楊家山村委插龍、禁山村委幹塘、禁山、上高嶺、銅鼓嶺、望州嶺、四方嶺、羅屋、獅子嶺、浪狗嶺、上禁山,廉南社群紅泥嶺、大嶺頭的範圍内。金雞嶺、迎水廟、花根垌,堂排村委三官廟,廉北村委瓦窯隊、五裡亭、大沙洲,清江村委劉屋,廉東社群鐘屋、龍門江、老鶴江,平田社群風門嶺、平陽塘,中站村委中站、塘兒、何坡、寮尾、坡心嶺、夏屋坡,楊家山村委插龍、禁山村委幹塘、禁山、上高嶺、銅鼓嶺、望州嶺、四方嶺、羅屋、獅子嶺、浪狗嶺、上禁山,廉南社群紅泥嶺、大嶺頭的範圍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