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一位明末清初的女詩人,花容月色,才華橫溢,但是,卻在家境的浮沉中,淪落成為了一個風塵女子。盡管如此,她卻同樣有着強烈的愛國情懷,這是其她風塵女子不能與之相比的。
柳如是被人們公認為是明末的“秦淮八豔”之一,在她的身上,既有柔情似水的多情,也有豪氣萬丈的俠情。在感情方面,她執着而堅定,但是,她看上的夫君錢謙益卻與她截然不同。錢謙益做事猶豫不決,優柔寡斷,這讓兩人之間産生了很多的隔閡。

約在清朝順治二年的時候,錢謙益從南京前往北京求官,找了一段時間卻沒什麼結果,是以,一直漂泊不定。而此時的柳如是已嫁給錢謙益做側室,她的内心對于丈夫的北漂是拒絕的,是以,她洋洋灑灑寫下了一封家書,勸丈夫回家。
家書原文是:
“古來才子佳婦,兒女英雄,遇合甚奇,終始不易。如司馬相如之遇文君,如紅沸之歸李,心竊慕之。自悲淪落。堕入平康,每當花晨月夕,侑酒征歌之時。亦不鮮少年部君,風流學土,綢缪缱縷,無盡無體,但是事過情移,便如夢幻泡影... ...
... ...奔走北上,跋涉風霜。從此分手,獨抱燈昏。妾以為相公富貴已足,功業已高,正好偕隐林泉,以娛晚景。江南春好,柳絲牽舫,湖鏡開顔。相公徜往于此間,亦得樂趣。妾雖不足比文君、紅拂之才美,藉得追陪杖覆,學朝雲之侍東坡,了此一生,願斯足矣。”
與其說是一封家書,倒不如說是一封纏綿悱恻的情書。柳如是在心中訴說着自己對于錢謙益的思念與告白,她說她堅信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相信李靖與紅拂女的愛情。而她更堅定,她與錢謙益之間的感情,會更深刻,會流芳百世,會成為一段傳奇。
談起兩人的初次相遇,還要從明崇祯十三年的那個冬天說起。
當年,青春貌美的柳如是隻有二十三歲,她撐着一隻小船在風雪中赴約,她一身男性的裝扮,隻簡單用一塊布将頭發輕輕的束了起來,卻在不知不覺間散發着慵懶的曼妙,她是特意來見錢謙益這位大才子的。果不其然,錢謙益被她死死的征服了,也難怪,他會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風流佳麗”這四個字。
讓我們重新回到那封信,柳如是在抒發完自己對感情的堅定之後,便說起了兩人感情中的現實因素。
她寫道:
“自己曾經在風月場時的漂泊生活,那種生活賦予她的隻有麻木與冰冷,的确是有絲竹之樂的喧嚣,讓她暫時忘記孤獨;的确是有杯盞之醉,讓她忘記所有煩惱,但是,當她意識清醒的那一刻,總會有怅然神傷的時候。
自己被拐到這風塵之地是因為金錢,所有的一切都是浮雲流水,隻有金錢常在,而且,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需要金錢。自己實在不想被這現實的物質所困擾,甚至,一度想要了結生命徹徹底底的圖個清靜,遠離這罪惡的人世間。”
但是,錢謙益卻出現了,他為柳如是帶來了愛情的神聖與慰藉,親手将柳如是從這不堪的生活當中解救了出來,不僅在物質上為她揮霍千金,而且,還給了她最為豐盈的精神供養。
這點點滴滴的付出與溫暖,柳如是都銘記在心。
據史料記載,錢謙益曾在與柳如是正式确立關系之後,還特地為她建了一座小樓,并命名它為“绛雲樓”。因為,柳如是是一個很有文化,極具思想的才女,再加上,錢謙益也并非等閑之輩,有錢、也有才華,是以,小樓裡的物件怎麼着也要突出一些文化的氣質。
是以,這绛雲樓裡,便成了收藏文物的好地方,既有好幾萬卷的宋版書,也有宋朝各式各樣官窯瓷器;既有魏晉南北的各大家的書法名帖,也有戰國的玉,漢朝的佩,應有盡有,不勝枚舉。
上文提到過,柳如是還是一個将國家利益看得比個人利益更重要的熱血女子,她盡全力幫助明朝抵抗清朝,這些都彰顯了她強烈的家國情懷。明朝亡國後,她甘願殉國,而錢謙益,卻在一旁搖擺不定,甚是扭捏。最後,錢謙益向清朝投降了,這本應受到百姓們的鄙夷與謾罵,但是,大家都知道其側室柳如是的正義之心,便沒有再過分追究錢謙益的“貳臣”行為。
康熙三年,錢謙益駕鶴西去,沒想到家族之人竟要搶奪他的房産。柳如是本是一個柔弱無力之輩,為了守住丈夫用盡一生血汗換得的家業,她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上吊自盡了。惡人們是被吓走了,但是,這一代才女也就此失去了生命。那一年,柳如是四十六歲。她帶着對丈夫無盡的知遇之恩與綿綿深情永遠的走了,不論錢謙益的性格有多怯懦,也不管他曾讓她生過多少氣。
最終,她的夢想還是實作了,他們的愛情也的的确确被後人銘記着。
柳如是,雖是一名煙花女子,卻有着男子般的剛毅果斷。對向往的愛情,她如同飛蛾撲火般勇敢去争,全然不顧世俗的羁絆,在俗世濁塵中仍能保持着傲骨清風。在明末清初之際,多少文人武将先是降順,後是降清,毫無氣節可言。而柳如是,一介風塵女子卻能如此洞識大體身體力行,“巾帼英雄”之稱真是實至名歸,無怪乎曆代名人都對她評價極高了。
可以說,柳如是的這一生,最在意的并不是榮華富貴、鐘鳴鼎食的生活,而是作為一個女人的尊嚴,以及漢民族的尊嚴,為此,她願意付出一切。可以說,柳如是的這一生,猶如盛開在隆冬的梅花,高潔純美,暗藏在偏僻的牆角裡,散發着陣陣幽香。
參考資料:
【《河東君傳》、《柳如是别傳》、《南明史·錢謙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