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斬殺一曠世奇才,提拔一個文盲大将,16年後挽救蜀漢江山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他是三國時期最耀眼的政治名家,号卧龍,單名一個亮字,橫穿整個三國,為蜀國鞍前馬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出師一表真名士,千載誰堪伯仲間?回顧諸葛亮的一生,功績無數,足智多謀,運籌帷幄間決勝千裡之外。可智多近妖的他也并非十全十美,一代賢相也曾經做出過糊塗事情。

三國鼎立局面僵持不下時,蜀國力量最為弱小,為了穩定時局,成就一番北定收複中原的霸業,諸葛亮曾經下令殺了一位曠世奇才,轉而提拔了一個文盲大将。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文盲大将,在十六年後,不辜負丞相的囑托,死守江山,成功地捍衛了當時的蜀國江山。

諸葛亮斬殺一曠世奇才,提拔一個文盲大将,16年後挽救蜀漢江山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丞相為何要殺了那位曠世奇才,而這位文盲大将又是何許人也?接下來讓我們一一了解一下。

曠世奇才馬稷

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于南陽隆中,問諸葛亮以天下時局大計,千古賢相的故事就此拉開序幕,得劉備如此重用,足以可見諸葛亮的地位與衆不同。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諸葛亮一生為蜀國操勞獻策,圖謀北伐大計,複興中原,匡扶漢室,先帝的白帝城托孤是他心中的信念堅守。

諸葛亮斬殺一曠世奇才,提拔一個文盲大将,16年後挽救蜀漢江山

足智多謀,靈活銳利,卧龍看人的眼光更是格外準,為蜀國招攬了如費祎,董允等衆多良将賢才輔佐朝廷。在當時就有一位曠世奇才——馬稷,與諸葛亮親如叔侄,關系甚笃。

馬稷一開始是以從事使的身份,跟着劉備,進入蜀做謀士,此人學識淵博,尤其喜歡讀兵書,軍事理論豐富,善于謀略,懂得以智取勝,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馬稷從小跟在諸葛亮身邊,耳濡目染下深得諸葛亮真傳,諸葛亮時常教導馬稷軍事政策,與其暢談時事政治,高談闊論間恍然已過了一整夜。

諸葛亮斬殺一曠世奇才,提拔一個文盲大将,16年後挽救蜀漢江山

在青年時期馬稷就随着諸葛亮一起征戰天下,屢立戰功,多次獻計都被諸葛亮采納,最典型的要數七擒孟獲了,公元225年,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

建興三年,在與孟獲對陣的時候,馬稷獻計對待孟獲要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此計得到了諸葛亮采納。

随後就有了七擒孟獲而又七次放回的故事,成功地擊潰了孟獲得心理防線,使其再不敢與之為敵,在軍隊進入南中後也是一路上過關斬将,順利攻下,這其中馬稷的表現功不可沒。

諸葛亮斬殺一曠世奇才,提拔一個文盲大将,16年後挽救蜀漢江山

街亭落敗揮淚斬馬稷

馬稷此人,曆史上向來褒貶不一,但是不可否認,其卓爾不凡的軍事才能确實是鶴立雞群,算得上可用良才。但是在當時劉備死的時候曾對諸葛亮囑咐道:“馬稷此人言語浮誇,超過他的實際才能,往後切不可委以大任,您須得對他多加考察。”

當時的諸葛亮隻是嘴上答應了劉備,而私下裡和馬稷仍舊經常會面暢談,共同商議軍政要事。二人關系越走越近,親如叔侄。諸葛亮也是個愛才之人,面對此等軍事奇才,頓時相見恨晚。

在諸葛亮準備出師岐山北伐魏國時,必須得有一位大将擔任先鋒去探探路,在衆人商議定誰為先鋒時,諸葛亮力排衆議,堅持定馬稷為此次大将的沖鋒将軍,由他統帥各軍統一前行。

諸葛亮斬殺一曠世奇才,提拔一個文盲大将,16年後挽救蜀漢江山

諸葛亮早在之間就已經謀劃已久,街亭這個地方有一處天然水源,隻要馬超堅守這個水源,不貿然出兵,大軍的物資就不會斷,隻要按兵不動,這場祁山之戰就有極大的可能勝利。

可馬超此人隻會誇誇其談,紙上談兵,縱然有才可是過于自負,他不聽諸葛亮的勸告,将兵馬埋伏在山腳邊想要給敵軍以突擊,他自以為張郃的大軍經曆過幾天幾夜的的趕路,必定疲憊至極,此時他若能提前埋伏,以逸待勞,定能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赢的全勝。

可到底還是資曆太淺,張郃此人有勇有謀,早就洞察了馬稷的把戲,他反将一軍,将馬稷團團包圍,并且阻斷了大軍水源,最後馬稷大軍潰敗,四處逃散,至此,街亭之戰落敗。

諸葛亮斬殺一曠世奇才,提拔一個文盲大将,16年後挽救蜀漢江山

為了嚴明軍紀,以正軍心,落敗後的諸葛亮下令将馬稷斬首示衆,盡管與馬稷親如叔侄,盡管馬稷有曠世之才,可是軍令如山,馬稷膽敢違抗軍令,就是藐視皇權,為了給衆将士一個警告,諸葛亮最終還是含着熱淚将馬稷斬殺。

提拔文盲大将

斬首馬稷以後就空出了一位将領職位,諸葛亮下令由王平頂替馬稷的位置。王平此人争議頗多,此人大字不識,實屬文盲一個。諸葛亮會力排衆議推選他是有原因的。

當初在街亭之戰中,馬稷堅決要出兵埋伏,作為部下的王平一直在一旁勸說馬稷三思而後行,應該執行軍令,死守水源地,切勿輕舉妄動,魯莽行事。

諸葛亮斬殺一曠世奇才,提拔一個文盲大将,16年後挽救蜀漢江山

王平雖然大字不識,可他的思維靈活,軍事判斷力極為準确,眼界開闊,看得長遠。比之許多空有滿腹經綸卻毫無是處的草包來說,王平比他們強太多了,是以諸葛亮願意給王平這個上位指揮的機會。

而王平也确實沒有辜負諸葛亮的信任與囑托,他忠誠無二,嚴明軍紀,他統領五部将士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将軍。

公元234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卻意外病死在了五丈原,大業未成身先死,留下了後世千年的遺憾,而諸葛亮剛剛死,就出現了魏延與楊儀内亂,是王平出兵鎮壓,才保住了蜀國的根基。

諸葛亮斬殺一曠世奇才,提拔一個文盲大将,16年後挽救蜀漢江山

16年後,公元250年,魏國突然出兵蜀國,想要消滅蜀國,面對時世危局,人人自危,敵人在漢中積蓄軍事力量。意圖發兵,一招緻命,是王平在這種緊要關頭不離不棄,死守在漢中,等待着援兵的到來。

正是由于王平這次的堅守,才儲存了蜀國的基幹力量,最終保住了蜀國的江山,不然的話,蜀國這次在劫難逃,先帝的霸業早已經付之一炬。

諸葛亮斬殺一曠世奇才,提拔一個文盲大将,16年後挽救蜀漢江山

小結:

英雄不問出處,不以才識論英雄,王平雖然大字不識,文盲一個,可其忠誠無二,純良知大義,并且具有極高的軍事洞察力與敏銳力,可謂是一代将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