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宋這支和“嶽家軍”齊名的部隊為何突然消失了?

嶽母刺字的故事家喻戶曉,說的是南宋抗金英雄嶽飛的母親,在他的後背刺了四個字“精忠報國”。曆史雖然遠去,但這四個字卻留了下來,被後世拿來形容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的民族英雄。

公元1127年,金軍大舉南下,攻破了北宋首都汴梁,宋徽宗和宋欽宗父子二人以及王公宗室、黎民百姓一萬多人被金軍俘虜,由于事情發生在靖康二年,是以史稱“靖康之難”。

雖然趙宋宗室基本被一網打盡,但上天還是眷顧了大宋王朝,為它留下了一絲希望,又讓它在江南半壁延續了200多年。上天留下的這絲希望就是宋徽宗的九子康王趙構,“靖康之難”後,趙構在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政權。

南宋這支和“嶽家軍”齊名的部隊為何突然消失了?

趙建構立南宋後,繼續組織軍隊與金軍對抗,這些部隊裡出現了一支和後來的“嶽家軍”齊名的部隊。

當年要說嶽飛在後背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字而流傳百世。那這支部隊就更厲害了,因為他們每個士兵的臉上都刺有“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是以這支部隊也被稱為“八字軍”。

那這支部隊到底是什麼來曆呢? “靖康之難”後,北方大部分國土淪陷,金軍在中原地區燒殺搶掠。被占領地區的人民不堪忍受亡國之恨,紛紛組織義軍起兵反抗。這其中就包括王彥率領的7000餘人,可惜由于得不到後勤補給和支援,這支部隊隻能暫時退到太行山區打遊擊。

南宋這支和“嶽家軍”齊名的部隊為何突然消失了?

王彥足智多謀,作戰勇敢,在北方各義軍中名望很大。得知他在太行山區,很多人慕名前來投奔。這些人裡面除了真心抗金的人以外,還有很多流民、土匪等混飯吃的人。

王彥心裡很明白,要想長期堅持敵後戰鬥,軍人的素質很重要。對于這麼多前來投奔的人必須想出一個辦法來篩選。這個辦法就是在臉上刺字,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

因為士兵臉上一旦刺了這八個字,那麼在今後的戰鬥中,即使身陷絕境,士兵也不會投降做俘虜。這就一下子将那些抱着混飯吃心态,來投奔的人拒之門外,而剩下的人都是具有堅定意志的抗金志士。

南宋這支和“嶽家軍”齊名的部隊為何突然消失了?

從此,這支部隊在與金軍作戰時視死如歸,勇往直前,金人一旦聽到“八字軍”這個名号,立馬吓得心驚膽戰。很快,這支部隊就發展成一支10萬人龐大隊伍,成為南宋最主要的民間抗金力量。

高宗趙構在江南穩住腳後,開始招納北方的各路義軍,其中肯定少不了王彥率領的“八字軍”。王彥還親自去揚州觐見高宗,陳述北伐的事宜,可當時的高宗心裡已有意和金軍講和,是以授意宰相黃潛善把王彥安排了一個閑職。

後來,宋金之間又爆發了著名的“川陝保衛戰”,王彥這才被早已看中他的主戰派大将張浚提拔,命他繼續率領“八字軍”助戰。可惜的是,張浚此人志大才疏,在“富平之戰”被金軍打得大敗而歸。

南宋這支和“嶽家軍”齊名的部隊為何突然消失了?

幸虧王彥和劉子羽、吳玠等人力戰,先後在和尚原、仙人關等戰役中戰勝金軍,才算穩住陣腳,保住了川陝。 “川陝保衛戰”之後,王彥的“八字軍”被調往荊南和淮南。這裡産生了一個問題,這些地方都不是對金作戰的一線。

對于這樣一支抗金的主力部隊,為什麼會被放到後方呢?這個情景或許很熟悉,就在若幹年後,嶽飛遭遇了同樣的待遇。這或許和宋朝壓制武将的國策有關系吧;又或許是,這支部隊是由民間義軍發展起來的,始終得不到朝廷的信任。

身處後方的王彥,空有一身報國志向卻得不到伸張。一氣之下引咎辭職,最後郁郁而終,不得不讓人扼腕歎息。

南宋這支和“嶽家軍”齊名的部隊為何突然消失了?

王彥死後,“八字軍”劃歸劉锜指揮,參加了著名的“順昌之戰”,給予金軍沉重的打擊。

後來,随着劉锜的去世,“八字軍”被朝廷不斷猜忌和打壓,在一次次的分化瓦解之後,這支立有赫赫戰功的部隊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