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宋这支和“岳家军”齐名的部队为何突然消失了?

岳母刺字的故事家喻户晓,说的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在他的后背刺了四个字“精忠报国”。历史虽然远去,但这四个字却留了下来,被后世拿来形容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的民族英雄。

公元1127年,金军大举南下,攻破了北宋首都汴梁,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二人以及王公宗室、黎民百姓一万多人被金军俘虏,由于事情发生在靖康二年,所以史称“靖康之难”。

虽然赵宋宗室基本被一网打尽,但上天还是眷顾了大宋王朝,为它留下了一丝希望,又让它在江南半壁延续了200多年。上天留下的这丝希望就是宋徽宗的九子康王赵构,“靖康之难”后,赵构在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政权。

南宋这支和“岳家军”齐名的部队为何突然消失了?

赵构建立南宋后,继续组织军队与金军对抗,这些部队里出现了一支和后来的“岳家军”齐名的部队。

当年要说岳飞在后背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而流传百世。那这支部队就更厉害了,因为他们每个士兵的脸上都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因此这支部队也被称为“八字军”。

那这支部队到底是什么来历呢? “靖康之难”后,北方大部分国土沦陷,金军在中原地区烧杀抢掠。被占领地区的人民不堪忍受亡国之恨,纷纷组织义军起兵反抗。这其中就包括王彦率领的7000余人,可惜由于得不到后勤补给和支援,这支部队只能暂时退到太行山区打游击。

南宋这支和“岳家军”齐名的部队为何突然消失了?

王彦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在北方各义军中名望很大。得知他在太行山区,很多人慕名前来投奔。这些人里面除了真心抗金的人以外,还有很多流民、土匪等混饭吃的人。

王彦心里很明白,要想长期坚持敌后战斗,军人的素质很重要。对于这么多前来投奔的人必须想出一个办法来筛选。这个办法就是在脸上刺字,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

因为士兵脸上一旦刺了这八个字,那么在今后的战斗中,即使身陷绝境,士兵也不会投降做俘虏。这就一下子将那些抱着混饭吃心态,来投奔的人拒之门外,而剩下的人都是具有坚定意志的抗金志士。

南宋这支和“岳家军”齐名的部队为何突然消失了?

从此,这支部队在与金军作战时视死如归,勇往直前,金人一旦听到“八字军”这个名号,立马吓得心惊胆战。很快,这支部队就发展成一支10万人庞大队伍,成为南宋最主要的民间抗金力量。

高宗赵构在江南稳住脚后,开始招纳北方的各路义军,其中肯定少不了王彦率领的“八字军”。王彦还亲自去扬州觐见高宗,陈述北伐的事宜,可当时的高宗心里已有意和金军讲和,所以授意宰相黄潜善把王彦安排了一个闲职。

后来,宋金之间又爆发了著名的“川陕保卫战”,王彦这才被早已看中他的主战派大将张浚提拔,命他继续率领“八字军”助战。可惜的是,张浚此人志大才疏,在“富平之战”被金军打得大败而归。

南宋这支和“岳家军”齐名的部队为何突然消失了?

幸亏王彦和刘子羽、吴玠等人力战,先后在和尚原、仙人关等战役中战胜金军,才算稳住阵脚,保住了川陕。 “川陕保卫战”之后,王彦的“八字军”被调往荆南和淮南。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些地方都不是对金作战的一线。

对于这样一支抗金的主力部队,为什么会被放到后方呢?这个情景或许很熟悉,就在若干年后,岳飞遭遇了同样的待遇。这或许和宋朝压制武将的国策有关系吧;又或许是,这支部队是由民间义军发展起来的,始终得不到朝廷的信任。

身处后方的王彦,空有一身报国志向却得不到伸张。一气之下引咎辞职,最后郁郁而终,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南宋这支和“岳家军”齐名的部队为何突然消失了?

王彦死后,“八字军”划归刘锜指挥,参加了著名的“顺昌之战”,给予金军沉重的打击。

后来,随着刘锜的去世,“八字军”被朝廷不断猜忌和打压,在一次次的分化瓦解之后,这支立有赫赫战功的部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