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孝宗是個好皇帝,雖碌碌無為,但國泰民安,能稱為千古一帝嗎?

隻立皇後不等于不臨幸其他妃子。很多史料證明,孝宗臨幸過其他妃子。正德也并非張皇後所生。孝宗作為相當其他明朝皇帝還算不錯,但也絕擔不上千古一帝的稱号。他所做的隻是在前代皇帝留下的爛攤子上修修補補,并沒有能有大的政局上的突破。要說他被文官擺布吧,也不全是,宦官,外戚,傳奉官一個不缺,他要是用這三個幹了什麼好事也算是情有可原,曆史上有這種情況,可是愣是一件好事都沒幹,真的隻是為禍而已。隻能說明孝宗這個皇帝根本沒什麼能力,隻是靠着他爹幹得好和統治慣性過完一生而已。

明孝宗是個好皇帝,雖碌碌無為,但國泰民安,能稱為千古一帝嗎?

準确來說,明朝皇帝大多比較短命,在任時間長的也不算高壽,算起來昏庸之輩很少,即便嘉靖和萬曆隻不過不太務正業罷了,政治手腕還是很厲害的。中國人的審美那種開疆拓土的帝王把他們捧的高,像孝宗這樣的人品極佳的倒沒有多少歌頌。還要宋仁宗也是的都是人品很好的。相反秦始皇,漢武帝到乾隆哪一個不是雙手沾滿鮮血的。能稱千古一帝的也隻能是始皇帝和唐太宗。 始皇帝一統六國終結了春秋戰國幾百年來的亂象,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 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為大唐盛世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他的開明思想,理政觀念和馭人之道曆來為後世稱頌和楷模。《李東陽傳 明史》記載的是弘治五年,當時朱祐樘剛肅清朝堂,任用賢能,讓臣子暢所欲言,李東陽是之前體察民情,記載的那段話也是李東陽進的忠言,皇帝後來也采納了,交給其它部門處理。是以你說的不妥,皇帝勵精圖治也需要時間,他不是一個能力強的人,但是敬業勤勉,事實上後面的國庫收入是洪武,永樂,宣德最高的,人口也增長了。他英年早逝,如果給些時間,還是可以搶救一下明朝的衰敗。

明孝宗是個好皇帝,雖碌碌無為,但國泰民安,能稱為千古一帝嗎?

當看到孝宗皇帝的作為,感覺曆史為什麼如此無情,讓功蓋五嶽,德行天下的超級帝王默默無聞,為什麼我們國家的曆史教材如此之小竟容不理一位能做好人的皇帝。翻開我們的曆史課本,滿篇之中,不是暴君,就是昏君 然後就是戰争殺伐。

萬貴妃的事有些邏輯不通。明朝的大臣是什麼性格大家都知道,參考萬曆跟文官鬥了三十年争國本事件,硬是不妥協。他們一向喜歡管皇帝私生活的。萬貴妃明目張膽要搞憲宗的長子,涉及帝國繼承人,上到太後下到大臣竟沒一個說話。

明孝宗是個好皇帝,雖碌碌無為,但國泰民安,能稱為千古一帝嗎?

我覺得明孝宗是個很不錯的皇帝,首先“孝”是一個後人對皇帝的極高評價。其次雖然他對外沒有什麼大動作,但是邊境卻戰亂很少。對百姓他也沒有苛捐雜稅。一個好皇帝不就是四海升平國泰民安嗎?朝堂上他有堪稱三楊的内閣(李東陽,謝遷,劉健),劉大廈等正直官員。他也是個好父親,不忍孩子像自己一樣有陰暗的童年,才這般疼愛他。封建王朝,國家興衰大趨勢往往和皇帝沒多大關系,萬曆那麼懶,國家也沒崩。而且農業社會,沒有作為就是好的作為,文景之治崇尚無為而治,隻要統治者不折騰,生産恢複,土地兼并不算太嚴重,大多數人能活下去,就算好的了。而一些所謂"雄才大略"的有為之君,折騰一番,可能民生承受不住,就崩了,要知道漢武帝晚年,經過長年累月的對外作戰,人口銳減,文景之治積聚下來的财富為之一空,隋炀帝征高麗,開運河,哪件不是千古大事,然而隋朝卻民不聊生,最後亡國。

明孝宗是個好皇帝,雖碌碌無為,但國泰民安,能稱為千古一帝嗎?

至于史書評價,國人一向是成敗論英雄的,隻要國家上升,君主就被誇出花,如果王朝在哪個君主那裡亡了,那肯定是無道昏君。承平之世,守成之君,不錯了。我覺得正德一上台要面對見底國庫、廢弛邊防和百萬流民也挺不容易的,還要被罵敗了盛世江山也被黑得有、慘呢……

他要是頂不過流民起義搞亡國了是他行事荒唐自作自受純屬活該,頂過去了是老爸的“遺澤”庇佑,起義的鍋全留給他背證明他統治腐朽,這冤上哪訴去啊。

明孝宗是個好皇帝,雖碌碌無為,但國泰民安,能稱為千古一帝嗎?

儒家到了後期陷入了道德主義的泥沼中了,一個人隻要道德不好,做什麼都不行,反過來隻要找一堆君子做大臣,所謂衆正盈朝,就能天下大治,崇祯帝就上了這個大當。憲宗像漢宣帝,霸王道雜之,他用人不疑,不太在乎道德,王越作為文官卻與汪直關系匪淺,經常被黑。平定流民大叛亂那位因為濫殺也老是被彈劾。平定兩廣叛亂帶回孝宗他媽媽的那位韓雍好像人品也一般。也就成化犁庭的那位保國公風評還行。成化帝對于這些軍國大事處理的都很好,将領也得到了表彰。崇祯皇帝要是有他這個水準明朝再堅持20年不成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