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姜維:改變漢中的兵力部署,是高明之舉,還是智窮昏招?

蜀漢的地域在以江州為中心的四川盆地,關中平原是曹魏西部的政治經濟中心。漢中地區就橫亘在這兩者之間。

無論是蜀漢政權攻打曹魏,還是曹魏攻打蜀漢,漢中是必經之敵。

失掉漢中,武都,陰平也将不保,成都與關中,隴右之間就沒有了緩沖地帶,曹魏大軍就能從多條道路進攻巴蜀。

姜維:改變漢中的兵力部署,是高明之舉,還是智窮昏招?

然而,這塊緩沖地帶,卻掌握在蜀漢政權手中。那麼,對于蜀漢來說,就是如何充利用漢中的有利地勢,或攻打,或防守了。

劉備在世時,魏延是漢中太守,當時蜀漢的主要目标是經營内部,解決和東吳有糾分的荊州問題。魏延的任務就是防守,把漢中打造的固若金湯,就是他的目标。魏延遵照這個宗旨,把防禦的目标定在漢中的外圍,嚴防死守,禦敵于國門之外。

諸葛亮執政的前期,漢中防禦的方式依然是如此。諸葛亮理順了和東吳的關系,同時把國内的政治和經濟都穩定後,開始把重心放到北伐上來時,漢中就成了進攻曹魏的橋頭堡了。

漢中的地位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也就是這一段時間内,漢中的職責是攻防兼守,諸葛亮把漢中的有利條件發揮的淋漓盡緻。雖然,蜀漢和曹魏相比,體量上要小的多,但是,諸葛亮始終掌握着戰場上的主動權,給曹魏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祎主政期間,力主休養生息,基本上放棄了主動進攻曹魏的打算,即便,蔣,費有限的進攻打算,也是猶豫不定。

姜維:改變漢中的兵力部署,是高明之舉,還是智窮昏招?

蔣琬執政時,遇到過一次曹爽的極積攻,然而,在王平和蔣琬的配合下,很輕松地就打敗了曹爽。

蔣,費去世後,姜維主持蜀漢軍務,他在持續攻打曹魏的同時,調整了漢中的防禦方針。放棄外圍的堅持,力足堅守幾個要塞,把敵人放進來,然後,用小股部隊遊擊它們,等到敵人兵疲糧盡時,再聚而殲之。

大将軍維議,以為漢中錯守諸圍,适可禦敵,不獲大利。不若退據漢樂二城,積谷堅壁,聽敵入平,且重關鎮守以禦之。敵攻克不免,野無散谷,千裡懸糧,自然疲退,此殄敵之木也。。

這種打法,從理論上講也可以成立,并且有成功的可能。但是,他忽視了一點,那就是,曹魏的兵力要強大的多,一但,放它進來,依仗強大衆多的兵力,有可能采取的措施是,他對幾個要塞可以圍而不打,大部隊長驅直入。

公元262年,姜維北伐侯和失利,蜀漢朝中諸臣,準備上表奪其兵權,宦官黃皓也想用閻甯取而代之。姜維得到消息後,疑慮不安,為了自保,率北伐軍避禍沓中。

按照正常,姜維應該把大軍留守漢壽,他自己回成都複命。

漢壽位于成都與漢中之間,屯兵于此的目的是,一旦,漢中告急援兵能夠極時支援。

沓中位于邊陲偏僻之處,很容易受到外敵攻擊,而且和漢中東西相隔千裡,中間多有山水險阻,漢中告急,根本來不急支援。

實際情況是,鐘會大軍攻打漢中時除了漢城,樂城等少數要塞仍能堅挂,其餘或失守,或投降了,緻使鐘會大軍長驅直入,攻破關城,兵鋒直指漢壽,劍閣。

駐守陽安關的蜀擇蔣舒投敵,陽安關失守意味着武興和關城的不保,而且魏軍還可以直逼漢壽,截斷姜維的歸路。

關城在漢中防禦體系中,占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裡儲備着大量的戰略物質。魏軍占領關城,就意味着姜維漢中戰術的徹底失敗。蜀漢名将王平說過:

賊若得關,便為禍也。

姜維退守劍閣,阻擊鐘會。雖然受挫于劍閣,甚至萌生了退意。但是,鄧艾卻從陰平小道突襲到成都城下。鄧艾至是以敢兵行險招,是因為,武都失守了,武都在陰平東側。是以,不是他的軍亊能力多麼超人,而是,他少了側翼的攻擊,不會出現退路被截的危險,才敢大膽放心地用出險招。

姜維發覺後大勢已去無力回天了,雖然,姜維後來仍然使用了超出常人的招數,卻隻能是無濟于亊枉送了性命。

姜維:改變漢中的兵力部署,是高明之舉,還是智窮昏招?

那麼,蜀漢覆滅的黑鍋,姜維是不是背定了呢?也未必。

其實,蜀漢後期,軍界的人才已是青黃不接了。即便,姜維不改變漢中防禦的方針,仍然堅持禦敵于外,象魏延,王平那樣精于進攻,又長于防守的将領,也沒有了。也就是說,無論多麼高明的戰術,都要有優秀的将領,才能完成。現在人不是常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嘛。

諸葛亮主政時,朝堂也有雜音,但不是主流,即便有李嚴的從中作梗,隻是縮短了某一次北伐的程序,對諸葛亮的生存安全構不成威脅。姜維沒有諸葛亮的睿智,更缺乏他的大智慧,大手筆,也沒他高屋建瓴眼光,他隻是一個純軍事将領,當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時,隻能先自保。

姜維:改變漢中的兵力部署,是高明之舉,還是智窮昏招?

假如,姜維沒有退守沓中,而是在漢壽,在漢中危急時,他就可以在第一時間進行支援。那麼,曹爽敗退的曆史,也許會重演。

諸葛亮很聰明,第一次北伐無論是戰略,還是戰術的運用,都無可挑剔,馬谡的失街亭還不是讓他全盤皆輸了嗎!

所謂,大覆将傾,獨木難支,就是這個道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