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子龍在逝世前,究竟說了什麼?竟然讓諸葛亮下定決心北伐

三國紛争不斷,湧現出一個又一個的英雄人物。

義薄雲天的關雲長、氣量狹窄的周公瑾,奸詐聰明的曹孟德。他們各自有自己的脾氣秉性,但是也有自己發光熱的舞台。有的人是文采飛揚,有些人則是勇冠三軍。

要說起勇氣,就不能忘了趙雲。

他是蜀國五虎将之一,常勝将軍。被稱為一身是膽的武将。一身白袍,一杆銀槍,在敵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但是趙雲卻在臨終之前大喊三聲,這讓難出祁山的諸葛亮更加堅定了信心,拼死也要走出祁山北伐中原。

趙子龍在逝世前,究竟說了什麼?竟然讓諸葛亮下定決心北伐

一、常勝将軍趙雲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

因為他從小便異于常人,于是拜師練就了一身槍法。後來長大之後學成,便參軍輔佐明君。首先參加了公孫瓒的部隊,因為當時袁紹勢力逐漸強大,是以很多豪傑紛紛投效。這也引來公孫瓒的疑問。

面對公孫瓒的質疑,趙雲說:我也不知道誰才是明君,誰才能最後一統天下。但是聽說您實施仁政,很是親民。

是以還是應該證明主方是正确的選擇。

趙子龍在逝世前,究竟說了什麼?竟然讓諸葛亮下定決心北伐

是以二人常常共同共赴戰場,共退敵軍。

後來劉備戰敗逃至公孫瓒處,幾人短暫相處卻是相交恨晚。很快袁紹的大軍向公孫瓒殺來,于是劉備為先鋒擊退袁紹,趙雲随劉備出征。這便基于歇業之後又得到一員虎将。

後來便是跟随劉備南征北戰。

世人隻知道劉備兩位兄弟關羽張飛是異常勇猛,但是卻忽略了趙雲同樣彪悍。是以經常小看這位白袍将軍,進而導緻出其不意的效果。

趙子龍在逝世前,究竟說了什麼?竟然讓諸葛亮下定決心北伐

趙雲最閃光的一戰莫過于單騎救主。

那時候劉備戰敗,曹操後面緊追不舍。突然想到劉禅被困于曹操占領的地盤内,于是趙雲調轉馬頭,單槍匹馬沖入曹軍的勢力範圍内,搜尋營救少主。

經過一番搜尋終于找到。

把劉禅綁在懷中,用铠甲蓋住劉禅防止受傷。自己翻身上馬,殺出敵軍包圍圈。但是,趙雲的到來引來魏軍的關注,于是大家早已把趙雲看成待捕之将。但是趙雲卻越戰越勇,在魏軍包圍圈内反複沖殺尋找機會突圍。

趙子龍在逝世前,究竟說了什麼?竟然讓諸葛亮下定決心北伐

曹操愛惜此人,便下令活捉,這便給了趙雲生的機會。

七次沖殺後終于殺出個機會,跳出包圍圈,一溜煙地逃回劉備面前。魏軍拼命追趕,卻碰到負責斷後的張飛。都顧慮張飛的勇猛,便不敢再予追擊。

後來歇業趙三人更是所向披靡。

他們聽從諸葛亮的計謀,你下一城,我奪一寨。後來進軍川蜀,擊敗劉璋,趙雲更是立下汗馬功勞。軍中士兵都稱呼趙雲為“虎威将軍”。

趙子龍在逝世前,究竟說了什麼?竟然讓諸葛亮下定決心北伐

趙雲的勇猛,舉國皆知,但是智謀卻少有人曉。

川蜀内的益州安定以後,大家特别高興。并不是高興益州被攻下,而是高興可以得到土地的分封。趙雲提出反對意見,他覺得周邊土地資源稀缺,應該把土地還給農民,這樣就能安居樂業。

一次黃忠被魏軍圍困,趙雲率軍前去解救。

衆人拼命阻攔,但還是走脫了蜀軍。他們回到營寨中,但是大寨留守軍士并不多,黃忠又是身負多處創傷。于是趙雲巧擺空城計,一人站在寨門口,緊閉寨門。曹操率領八十三萬兵馬不敢向前。

趙子龍在逝世前,究竟說了什麼?竟然讓諸葛亮下定決心北伐

趁着天色昏暗,趙雲下令放箭。漫天箭雨,曹操以為中了埋伏,急忙下令撤退。

劉封、孟達正好趕來。幾人合兵一處,焚燒了魏軍糧草,擊退了曹操的大軍。

後來劉備夷陵之戰的失敗,導緻蜀軍大傷元氣,劉禅不久後即位了。

之後便是孔明計劃出祁山伐中原。趙雲作為三國中後期的頂尖戰鬥力,當然是當仁不讓的先鋒官。一出祁山,趙雲、鄧芝為誘餌,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趙雲親自斷後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

趙子龍在逝世前,究竟說了什麼?竟然讓諸葛亮下定決心北伐

但是孔明這邊的馬谡丢失了街亭,隻能提前宣布此戰失敗,撤退回到蜀國在做圖謀。途中發現趙雲的誘敵部隊,面對敵衆我寡的局面如何還能編制整齊,試問什麼原因。

鄧芝告知是趙雲之功,于是孔明大贊。

二、名将的落幕

到了建興七年,孔明正在謀劃出祁山伐中原的大事,然後奮筆疾書寫下《後出師表》。突然心中慌悶,總感覺有什麼大事發生。緊接着姜維淚流滿面地走了進來。孔明不解,問他哭什麼?

姜維哽咽着說趙雲老将軍在府上去世了,孔明頓時潸然淚下。

趙子龍在逝世前,究竟說了什麼?竟然讓諸葛亮下定決心北伐

昔日五虎上将,風光無限,僅憑他們的旌旗就可威震百萬雄師。這也随着趙雲的去世也畫上了圓滿的句号。

痛哭過後,諸葛亮問趙雲有沒有留下遺言或者囑咐,我一定給辦成。

姜維愣了一下說,趙雲臨終前仰天大喊三聲“北伐,北伐,北伐”,喊完便離開了人世。

這讓諸葛亮更加傷心欲絕。趙雲與孔明的夢想一樣,走出祁山,平定中原。無論何時,隻要有戰事便争奪先鋒,守最難守的城關,領最艱難的任務,赴最危險的戰場。

趙子龍在逝世前,究竟說了什麼?竟然讓諸葛亮下定決心北伐

三、北伐的決心

如今功業未成,卻含恨離世。

孔明想到這便更加傷心,他埋怨自己沒本事,不能帶領趙雲走出祁山,不能完成統一中原的夢。也更加感歎生命的脆弱與趙雲的不甘。

于是起身,化悲憤為力量,續寫《後出師表》。心中北伐的決心也更加堅定。

他知道,自己肩上的重任又多了一份,那就是這位七十多歲老将的不甘和臨終之托。

趙子龍在逝世前,究竟說了什麼?竟然讓諸葛亮下定決心北伐

之後便是諸葛亮開啟了二次北伐,三次北伐......

每一次的失敗都是對國家各方面的嚴重壓迫,是以國庫也是苦苦支撐。

孔明深知應該休養生息,但是自己也是身體日漸消瘦,不想含恨離世,于是還是頻繁出祁山伐中原。

一直到六次,蜀軍準備充足糧草,與司馬懿相峙于五丈原。

本來很有機會沖出魏軍的封鎖,但是天妒英才,諸葛亮還是含恨病逝五丈原。

但是北伐的信念托付給了弟子姜維。

趙子龍在逝世前,究竟說了什麼?竟然讓諸葛亮下定決心北伐

四、總結

趙雲的一生極為忠心。他是一位儒将,不僅武藝卓絕而且智謀過人。但是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匡扶漢室,統一中原。

可惜至死也沒有看到這個場面,但是他的死也更加激勵了孔明的信心和決心。

這樣一代名将,含恨而終。面對困難,趙雲是盡力的,奈何天妒英才。

生活中也要像趙雲一樣,遇到困難,想好解決辦法,一旦看中就要全力以赴。

雖然可能會失敗,但是隻要自己已經拼盡了全力,那麼即便是失敗也會少些遺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