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慷慨解囊的朋友們的打賞,我的推薦,我的認知能得到您的肯定,一直是我堅持的動力,非常感謝!
金庸作品一直是被最受改編者喜歡的作品,基本上每隔兩年都會有一部新版作品被搬上銀幕,尤其是《天龍八部》三部曲與《鹿鼎記》。但不論是哪個版本的《倚天屠龍記》,始終都無法與李連傑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相比。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由王晶與洪金寶共同自編自導(改編),李連傑、邱淑貞等主演,于1993年12月上映。是李連傑繼《方世玉系列》、《太極張三豐》、《黃飛鴻之獅王争霸》後的第五部作品。
不過,本片上映後票房僅有1185萬港币,不僅低于《方世玉》、《黃飛鴻》,甚至連《太極張三豐》都不如,也就導緻本片的續集遲遲沒有動靜。2022年的時候,重新開機版《倚天屠龍記》卻因為品質太爛,以及演員太醜被推上熱搜。
另外,本片在豆瓣上有20.2萬人為其打出了7.9的評分,在IMDB上則隻有4100人打出了可憐的6.4分,在同期的李連傑電影中都是屬于墊底的存在。
不過,如今再來看這部電影,雖然在故事、核心上都稍顯簡單,但它對李連傑飾演的張無忌近乎颠覆性的改編卻讓落雪極為喜歡,也從一個浪漫武俠故事中,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人性反應。略有恐怖,卻更符合世界的運作法則。
其他版本中的“聖人張無忌”,在本片的襯托下,就顯得極為荒謬與可笑,充滿了虛僞與漂浮之感,一點也不真實。
以下嚴重劇透,建議沒看過的朋友,先去看電影,再來看落雪推薦!(建議看粵語版,如今再看國語版,字幕對不上,感覺差很多)
1、最真實的張無忌
不論是從故事、核心、表演、動作呈現上來講,《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其實都算不上優秀。也是以,本片在次年的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顆粒無收,甚至連最佳動作指導的提名都沒有。
但本片對張無忌野心與欲望的呈現,卻又讓這部電影有了真實且迷人的人性魅力。年紀越大,越喜歡導演這種堪稱颠覆性的改編。
試想一下,你小時候看着自己的父母被人逼死,自己也是以身受重傷成為不治之症,每天拖着疲憊的身軀花着别人一年幾百萬的錢,别人子女對你百般厭惡的時候,你是會如劇版《倚天屠龍記》裡的張無忌一樣如“聖人”一般放下仇恨,主動去救你的仇人。有擁有權力機會的時候也百般推脫呢?還是如本片裡的張無忌一樣,用自己的智慧一步步往上爬,為了報仇不斷前進呢?
正是因為張無忌在經曆過悲慘、經曆過痛苦以後,内心開始變得極度渴望能力、渴望權力的呈現,才讓這部電影充滿了一種别的電影都不曾有過的真實感。
比如,面對五大派害死了張翠山、殷素素的行為,殷素素對幼年張無忌的教育不是忘記仇恨、好好生活之類的廢話,而是直接就說“你長大了要為你爹報仇,一個都不讓他們逃掉”,就顯得極為真實。畢竟面對害死自己丈夫,又逼自己自殺,而兒子又有武當派張三豐以及白眉鷹王撐腰的背景,不論是仇恨還是實力都有,為什麼不報仇呢?
是以殷素素要張無忌以後報仇的這句話就顯得極為真實,充滿了讓人信服的魔力。
張無忌在騙得火工頭陀《九陽真經》武功後說:“我身負血海深仇,怎麼會不想學呢?”,僅僅一句話,就将真實的現實呈現,也将始終堅持不願學、被迫學之人的虛僞拆穿。畢竟他“把一切憋在心裡八年,任人欺負、任人笑罵”,誰會願意一直這樣生活呢?
猶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看本片的時候,極為不喜歡本片,因為導演将張無忌設計成了一個心機深沉的主角,與傳統家國天下為己任的大俠完全不同。可是如今再看,卻極為喜歡!如果未經他人苦,真的莫勸他人善。你若經人苦,未必有人善!
父母的死以及從小受到的欺淩,勢必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智,是以張無忌對權力與實力的渴望就顯得順理成章。反觀經過了這些以後,還依然心性純良無欲無求的,不是聖人就是赤裸裸的虛僞。
就像《寄生蟲》裡那句非常經典的台詞,不是“有錢卻很善良”,而是“有錢是以善良”,沒有經曆過真正的凄慘,是以總會在道德制高點去評判他人。
易小川沒有經曆過高要的悲劇,是以“很清高,很了不起”,可以肆意指責高要成為趙高後不斷追求權力。可是當他失去玉漱以後,他怎麼不做聖人了呢?因為他經曆過了,才知道的殘酷與真實。
是以,張無忌追求權力就變得合情合理,也更符合真實的人性。他一舉震碎刻有乾坤大挪移功法的石刻(印象中看VCD時是小昭在畫他的像,而他以為小昭在偷功法。網絡版沒有這一段了),其實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獨有的權力與能力,雖然自私卻符合現實邏輯。
而他與朱元璋的對話,更是本片精髓:“昨天在大殿之上,教主雖然一直推辭,不過在你眼神之中,屬下看出教主其實是願意的,明教教徒遍布天下,不斷起義對抗朝廷,實力雄厚。教主身負血海深仇,做了明教的教主,不隻有機會可以報仇雪恨,他日推翻朝廷,登基大寶也不是沒有可能。”
在本片裡,張無忌不是一個單純的大俠,他會對周芷若的性暗示心動不已,對小昭留情的同時,随即又會喜歡上趙敏,他渴望更為強大的力量,也渴望更為巨大的權力,甚至會為了防止别人竊取他的能力與權力,主動毀掉了《乾坤大挪移》功法。
是以,本片與以往所有的金庸改編作品相比,在人性的真實表達上都做到了極緻,甚至就算是與其他武俠片相比,本片都更真實,更殘忍,把人性最真實的一面剖開給觀衆看。
另外,本片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人物,那就是宋青書。第一次看時,覺得宋青書是壞人,可是如今看來卻并不是這麼簡單。
宋青書認為張無忌“除了拍馬屁你什麼都不會,師公每天把内力輸送給你,幫你抵抗寒毒,那些内力要是輸給我的話,我早已成武林高手了”。看起來好像是極為自私的想法,有種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卑鄙感,就好像張三豐不給張無忌輸送内力,就會給他一樣。
可是,試想一下,你生活在一個由你爺爺掌控的财閥家庭裡。本來你爺爺非常寵愛你,他的家産大機率為留給你,但現在你爺爺每天都要給100萬給你表弟救命,而你表弟連續花了8年卻不見好,已經開始拖累家庭财富,甚至爺爺從那以後就不再寵你。你的親情沒有了,你的權力沒有了,你錦衣玉食的生活都要受影響了。
那麼,你是會憎恨你的堂弟呢?還是如聖人一樣付出所有去幫你堂弟呢?
2、平庸的電影
80-90年代的香港電影,是最百花齊放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的動作電影要想脫穎而出,就一定要夠新、夠奇、夠不要命。
比如,成龍在《警察故事》裡就既是開車下山,又是徒手攀爬飛馳的公共汽車,最後甚至還在商場裡驚天一跳。于是,成龍的電影成為了票房的保障,哪怕故事性不強,至少其動作戲一個夠兇險、夠滑稽、夠别出心裁。
《黃飛鴻1》裡設計了竹梯大戰、《黃飛鴻2》裡設計了桌山與布棍兩場大戰,在《方世玉2》裡也有蒙眼大戰。哪怕是同樣沒有拿到提名,也同樣相對平庸的《太極張三豐》,至少設計了羅漢大陣來增加新奇感,更有君寶與天寶在木刺網上的大戰來增加驚險感。
可是在《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中卻沒有一場稱得上新奇或兇險的動作設計,雖然也有硬橋硬馬、淩厲兇狠,但與頂尖動作電影仍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由于采用的是更大螢幕、更加清晰的電腦觀看,電影裡的鋼絲也能看出來,着實影響觀影體驗。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本片的鋼絲穿幫鏡頭要比《太極張三豐》少很多。
另外,整部電影其實充滿了一種工業融合的倉促感,缺少了推動故事發展的内在驅動力,就會導緻電影本身沒有在思想核心上沒有深度,在故事呈現上不夠細膩。
比如在《太極張三豐》的時候,落雪盛贊其故事結構,在起承轉合上做到了如刻度尺一般的工整與嚴謹。一方面由董天寶串聯起整個故事的主線,另一方面又由張君寶來牽引主線故事的發展,二者缺一不可。
但是在《魔教教主》中,一切的故事推動力都是巧合!剛好有個火工頭陀跳下山崖,張無忌被欺負的時候剛好被小昭救,又剛好掉到火工頭陀處,剛好騙會了九陽神功,去明教的時候剛好被追殺,剛好又學會了乾坤大挪移。
是以《魔教教主》的故事推動力其實是巧合,小昭也好、張無忌也罷,都是最淺顯的假象,沒有任何說服力。反而是張無忌被欺負,一直想要獲得力量報仇雪恨是一個非常好的内在驅動力,隻是導演并沒有深入講解。
也就導緻張無忌的故事發展全靠巧合,巧合以後就是突如其來的野心呈現。
比如,張無忌與朱元璋為什麼會有關于野心的對話呢?這段對話有影響到主線故事的發展嗎?張無忌一心想要報仇卻因為要成為武林至尊與朝廷對抗,最後放棄了報仇,并沒有在光明頂屠殺六大派高手。
那麼問題來了張無忌的目标一直是為父母報仇,為什麼又要成為武林至尊與朝廷對抗呢?
是以,《魔教教主》的故事就顯得莫名其妙,人物形象也極為臉譜化,壞人就是壞人、好人就是好人,沒有如董天寶一樣的性格變化。包括小昭、趙敏,其實都非常工具人,反而是周芷若還有點别樣的驚豔感。
總體來說,本片在故事、核心、人物形象、動作設計上都非常中規中矩,甚至可以說是簡單,沒有能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卻是稱不上神作!唯有對張無忌狡詐、好色、貪權、自私的設計,卻極為符合張無忌的人生經曆,将一個滿嘴仁義的張無忌從虛僞的枷鎖中解脫,呈現了一個最真實、最符合邏輯的張無忌。這點強烈好評!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兒,覺得落雪說的還有幾分道理的,就請轉評贊,随便給一個,想從不同次元了解一部電影,想看好電影的話,麻煩大家關注落雪,謝謝!
感謝各位老師的打賞,相比于不多的幾元錢,落雪更欣喜的是我的想法、我的認知能得到您的肯定。茫茫人海,能得到您的欣賞,是生命中難得的快樂。無以言謝,卻也隻能說一聲,感謝!
上期推薦:《太極張三豐》動作設計垃圾,憑什麼還稱神作?
上期推薦:影史最好的華語動作片之一,暴力碾壓《黃飛鴻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