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詞回複:關于瓶頸的定位和突破,你真的知道問題在哪裡嗎?

前幾日接到咨詢一份,因為年末事多,視訊更新是優先保證,是以雖然回複蠻久了,整理成文倒是等了一段時間。

詩詞回複:關于瓶頸的定位和突破,你真的知道問題在哪裡嗎?

您好,最近感覺到瓶頸了卻不知道該如何提升,希望請您看一下,指點一番 。

還有以前的一首七言和一首五言希望您也校正一下。

覓知音

青溪輾轉林野中,高山流水難卻逢。

日暮西峽天漸雨,又見斜陽送孤風。

途說

花開無間日,暮色照連城。

此去應有意,何處不相逢。

一篇咨詢寫這麼多詩,這位朋友有些貪心啊。我們先撿簡單的說,先校正七言和五言。

說是校正,結果失替、失對、失粘到處都是,這根本就不能作格律詩看待嘛。

像這首七言,首句“青溪輾轉林野中”,平平仄仄平仄平,二四位置失替,根本就不是律句,第二句也是這樣,同時一二句不相對,三四句也不相對,平仄關系非常亂——是以這首作品,沒有校正格律的必要。就當作古體詩看好了,因為要格律修改,等于重新寫過。

作為古體詩,就不存在校正一說。

詩詞回複:關于瓶頸的定位和突破,你真的知道問題在哪裡嗎?

而後面這首五言,相對好點,畢竟字少。“花開無間日”,平平平仄仄,我們可以得出平起不入韻格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逐一驗對,這首作品主要問題就是“此去應有意”,仄仄平仄仄,二四位置失替,然後第四句“何處不相逢”,平仄仄平平,雖然相替,但是和“平平仄仄平”完全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說三四句失對。

這裡有兩種改法,第一種就是把三四句的平仄都理順,老老實實地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第二種就是做個對句拗救,那麼第三句就不用動了,而需要在第四句使用“平平平仄平”或者“仄平平仄平”來做對句拗救或者聯合拗救。

具體對拗救知識不清楚的朋友去看格律詩專欄前面的文章,有一章做了詳細介紹。

咱們這裡随意修改下,使用拗救,至于具體怎麼改得更好,作者自己去斟酌。

此去應有意,人生何處逢。

這就是一首做了對句拗救的平起不入韻,押新韻“十一庚”部的五絕。

詩詞回複:關于瓶頸的定位和突破,你真的知道問題在哪裡嗎?

回過頭來,看這位作者的主要問題。

最近感覺到瓶頸了卻不知道該如何提升,希望請您看一下,指點一番

年少留情思豆蔻(七律,新韻)

年少留情思豆蔻,感懷十載僅餘憂。

西風落盡離人淚,何寄相思明月樓。

惱歎經年多似水,不曾舊事忘心頭。

光陰更易龍城裡,故地可能繞指柔?( 重還意未休)

從這首作品來看,很明顯格律上已經規整,是以作者自己也覺得在格式上沒有問題,問題是創作進入了瓶頸期。

實際上這基本上是格律詩學習者必然經過的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其實與格律關系不大,平仄格律隻是幫助我們寫詩規整、發音清朗的音調工具,于意境的提升有輔助作用,但是關系不大。

意境、内容上的突破,我們必須抛開格律,去用心發現自己的創作源泉在規則學習中是否枯竭。如果枯竭了,就要更多地去發掘。

詩詞回複:關于瓶頸的定位和突破,你真的知道問題在哪裡嗎?

記住,藝術高于生活,但是來源于生活。詩歌的核心是情感,而情感則來自生活中的感動。

技巧隻是打磨文字,提純情感,并不生産情感。

就好像某某山泉一樣,寫詩并不産生情感,隻是情感的搬運工,而格律隻不過是流水線的品質保障而已。

搞清楚這一點,你就會知道,你所有的瓶頸,不過就是沒東西寫了。

怎麼辦?

我們要放下姿态,求助于情感之源——生活細節。

忠實還原生活細節帶來的靈感,并充分表達得旁人能看懂,就是突破瓶頸的關鍵步驟。

這首七律很顯然就是這樣,看上去美輪美奂,實際上根本不知道在講些什麼。雖然詩人自注( 重還意未休) ,可依舊讓人雲裡霧裡,甚至讓讀者更加摸不清方向。

顯然這位朋友還陷入在“詩歌是大部分人不懂的高雅”這個迷思裡——要如何突破這個瓶頸?白居易早就告訴我們了,隻有寫的作品人人都能讀懂,并體會到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才能稱之為好詩。

首先我們還是要說,這首作品即便合律,在格式上也不完美。比如說末句“故地可能繞指柔”,就是“仄仄仄平仄仄平”,是非常典型的“孤平”,同時頸聯不對仗,也就是說如果嚴格要求的話,這首作品也還算不上七律。

七律的判斷原則,平仄、押韻、對仗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的,大家去讀格律詩專欄前面的文章。

詩詞回複:關于瓶頸的定位和突破,你真的知道問題在哪裡嗎?

但是格式問題并非瓶頸問題。

這首作品的最大問題,還是前面所說的,這是一個人的詩歌,是詩人寫自己的情緒,詩人不願意和讀者展開交流,自然無法激發大多數人的共鳴。

從詩的初心來說,這并沒有錯,因為“詩言志”嘛,但是從詩的功用來說,就錯得遠了。

我們為什麼要“言志”,其目的是為了讓人聽,讓人聽明白,讓人和我們發生情感共振,或者說讓人信服我的說法,喜歡上我的詩歌——這才是最終目的。

詩歌不過是通過有節奏的韻文方式來發動讀者和自身共鳴,産生交流。

是以不在意别人是否讀懂的詩作,是孤獨的文字,也是沒有意義的東西。

作者的價值,是讀者賦予的。

詩人的價值,同樣也是讀詩者所賦予的。

當你在規則已經掌握,情感沖動又線上的時候,所謂的遇到瓶頸無非就是意境内容上無法酣暢淋漓地表達自己,即讓讀者讀懂自己。

問題出在哪兒?

出在詩人過分地以自我為中心。

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妨換位思考。假設我自己一點都不了解我,不知道我詩歌背後的故事,情境,我是否能夠讀懂我的作品?

如果能,那麼别人也就能,如果隻是自己讀懂并陶醉,對他人來說就沒有意義,于讀者就是文字垃圾。

那麼你的詩,就永遠無法出海,永遠無法捅破思維天花闆,無法沖破瓶頸——因為你自己覺得在瓶子裡過得挺好的,不需要别人的了解、共情、指正。

詩詞回複:關于瓶頸的定位和突破,你真的知道問題在哪裡嗎?

這也正是我講過很多次的,如何成為詩人的最後一點關鍵所在(學習規則,大量閱讀,創作交流),閉門造車,寫出來的東西永遠隻有自己懂。

這就是大多數格律詩學習者的瓶頸,也是所有詩人都要跨越的一道門檻。

如果這個門檻走不過去,甚至不能稱之為合格的詩人。

為什麼說這麼多看似不相關的話?

因為我沒有看懂他這首“七律”到底要表達什麼,即便是做了注。

肯定會有朋友說,這都看不懂,不就是少年情懷嗎?可是他沒有打動我,于我而言不就是沒看懂嗎?

放之四海的情感,沒有細節落實,如何能夠打動讀者?

雖然這很有可能說明我的水準低,但是水準低也是觀衆啊。

啰裡啰嗦說了這麼多,實際上也給出了改善、突破的方法,至于是否認同,是否照辦,也隻由得詩人自己。

有很多人在自己的圈子裡混得風生水起,你卻捅爛他的自閉天窗,說不定還會被他咒罵。

不過這位朋友是自我感覺到了瓶頸,那麼我這麼說話,應該不至于挨罵。

詩詞回複:關于瓶頸的定位和突破,你真的知道問題在哪裡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