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唐開國第一冤案:劉文靜之死是怎麼回事?

劉文靜被冤殺

劉文靜是李唐開國元勳,也是李淵的左膀右臂,從李淵起兵,到開創大唐王朝,劉文靜立下了不世之功。

在大業末年,時任晉陽縣令的劉文靜,就已經對時局有着很深的認識,在劉文靜看來,隋朝必将被新君取代,在此時此刻,正是建功立業、争奪天下的最佳時機。

為此,他同李世民、裴寂等人密謀,奉勸李淵早日起兵西進,奪下關中,一統天下。最終,李淵同意起兵,劉文靜也馬不停蹄地開展工作。

劉文靜對唐王朝的貢獻有如下幾點:幫助李淵招兵買馬;幫李淵廢掉監視太原的王威、高君雅;出使突厥,安撫住始畢可汗,并且帶回二千精騎和一千匹戰馬,這些騎兵和戰馬,在李淵起兵後,揮發了很大作用;戰場之上,劉文靜擊敗屈突通,平定新安以西大片地區。

換言之,在開創大唐的功勞簿上,劉文靜絕對名列前茅。然而,如此聲名赫赫、才華橫溢的劉文靜,卻在大唐建立的第二年就被殺了,而且是被冤殺,這次案件,也堪稱大唐開國之後的第一大冤案。

大唐開國第一冤案:劉文靜之死是怎麼回事?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劉文靜自認功勞、才智都在裴寂之上,而職位卻比裴寂差很遠,是以十分郁悶,一次,他和弟弟喝酒時發了句牢騷:“應當砍了裴寂的腦袋!”

當時,不知什麼原因,劉文靜家中時常出現怪異現象,古人都比較迷信,随即弟弟就找來巫師做法,以此來辟邪,巫師在院子中披頭散發蹦來跳去,還口銜匕首,這本來也沒什麼違和感,驅邪避兇,也是常事。

然而,劉文靜的一位失寵的小妾,卻上報劉文靜要謀反,謀反這個帽子可不是開玩笑,一旦挨上,輕則脫掉一層皮,重則有滅族之患。

大唐開國第一冤案:劉文靜之死是怎麼回事?

盡管朝廷大臣和李世民連連求情,但劉文靜還是被李淵下诏處死,全家被抄。誠然,劉文靜身居要職,和李世民關心默契,自然沒有謀反的理由,那麼為何就被冤殺了呢?

這一切,要從裴寂和劉文靜的沖突說起。

裴寂和劉文靜的沖突

不可否認,劉文靜在李唐王朝開創之時立有大功,但是,他和李淵的親密程度遠不如裴寂。

裴寂在大業年間,就曆任齊州司戶參軍、侍禦史、晉陽宮副監,和李淵關系非常好,以至于在李淵任職太原留守期間,兩人時常是通宵達旦地喝酒談天,這一點包括李世民,都是比不了的。

在李淵起兵途中,在河東城遇到硬茬屈突通,一時難以攻克,裴寂便建議李淵:“應該先攻破屈突通,再進攻長安。”

李世民對此有不同意見,他建議李淵:“正所謂兵貴神速,如今關中還未有人占據,很容易招撫,我們必須盡快攻克,而屈突通不過自守城池,不會成為大患,如果措施良機,後悔可就晚了!”

大唐開國第一冤案:劉文靜之死是怎麼回事?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李淵決定分兵圍攻河東,主力仍舊兵發關中,正是基于這個決策,劉淵才能及時攻下長安,李唐王朝才得以建立。

換言之,裴寂所說的對策是錯誤的,倘若按照裴寂的做法,後果不堪設想。然而,即便裴寂判斷有誤,待平定長安後,李淵仍舊賜予裴寂良田千頃、織品四萬段,升任大丞相府長史,進封魏國公,食邑三百戶。

等李淵稱帝後,升任裴寂為尚書右仆射,每日賜予禦膳,而在在朝會之時,與裴寂同坐朝堂,裴寂所得恩寵,超過了所有人,一時震動朝野。由此可見,裴寂和李淵的關系有多麼鐵。

雖說裴寂的功勞也不小,但其得到的官位,不符合他的功勞,而軍功、政績遠超過他的劉文靜,卻隻得到了民部尚書、大丞相司馬,進封魯國公。

劉文靜的官位要低于裴寂,裴寂那是開國宰相,劉文靜心中不服,便開始與裴寂鬧沖突。

史料記載“每廷議,寂有所是,文靜必非之。數侵侮寂,由是有隙。”

每次開朝會,裴寂說的話,劉文靜都會反對,裴寂不贊成的,劉文靜必定贊成,于是,兩人的沖突越鬧越大,逐漸變成了死仇。

大唐開國第一冤案:劉文靜之死是怎麼回事?

唐朝朝廷不是過家家,權力鬥争也不是小打小鬧,一旦鬥争開始,便是生死之别。站在裴寂的立場上,他隻有将劉文靜打倒,他才有好日子過,是以,裴寂也馬上着手,搜尋劉文靜的把柄。

恰好,劉文靜家裡請巫師做法,他的小妾還誣陷其謀反,裴寂牢牢抓住這個把柄,就再也不撒手了。

事實上,劉文靜隻不過說了些牢騷話,但這上升到政治層面,那就是對皇帝不滿。裴寂見時機差不多了,對李淵插上一句:“劉文靜才智謀略高超,但性情粗野為人陰險,如今天下未定,留着他必是後患。”

裴寂是李淵手下第一紅人,他的話自然分量很重,盡管李世民和朝臣苦口婆心地勸谏,卻也無濟于事,最終,劉文靜和他弟弟劉文起還是被殺了。

劉文靜被殺的主要原因和導火索,就是他和裴寂的沖突,不過,倘若劉文靜能有張良的肚量和胸懷,他必定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李淵和李世民的博弈

劉文靜和李淵的關系不是那麼親密,但他和李世民的關系極好,李淵在鎮守太原的時候,劉文靜就結識了李世民。

當時,劉文靜因為和李密有聯姻,被抓進牢獄,李世民親自到獄中探望,李世民當時的任務就是拉攏各方豪傑,而劉文靜是他的頭号助力。

劉文靜曾對李世民說:“如今皇帝(楊廣)南下江都,盜賊頻起,隻要能順應天命,抓住時機,奮臂一呼,天下就可以平定。我時常聯絡豪傑,一旦号召起義,十萬之衆可得,加上唐公人馬,一聲令下,誰敢不從!”

李世民對劉文靜十分欣賞,随即将其釋放,并委以重任,參與起兵之事。此後,劉文靜的一切事務,大都是在李世民的安排下進行。

說服李淵起兵,是李世民令劉文靜去做的,僞造楊廣诏書募兵,也是李世民要求劉文靜去做的,進攻劉武周之時,劉文靜被指令招募士兵,隋軍出征,武德元年六月,李世民奉命征讨薛舉,劉文靜就是李世民的元帥府長史。

在劉文靜被誣告謀反之時,李世民也在極力勸谏,可是,李世民的勸谏卻加速了劉文靜的死亡。

當時的唐王朝,還遠沒有統一全國,隻占據關中,東南西北都有敵人,而李淵的主要依靠,就是他的兩個兒子,李世民和李建成。

大唐開國第一冤案:劉文靜之死是怎麼回事?

武德元年,李淵就指令李建成為左元帥,李世民為右元帥,盡管此時的李世民還沒有自置官署的權力,但其手下也是人才濟濟,實力雄厚。

在征讨薛舉之時,劉文靜已經是元帥府長史,換句話講,劉文靜跟随李世民多時,他的态度,或許就能代表李世民的态度。

史料記載“上素親寂,低回久之,卒用寂言。”

李淵在下令殺劉文靜之前,曾經考慮了很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他考慮的不全是劉文靜,在李淵想來,劉文靜充其量,隻是一個立過功的開國元勳,而劉文靜的做法是不是意味着李世民想要争權。

衆所周知,裴寂是他李淵的人,而劉文靜跟秦王李世民關系莫逆,在李淵稱帝後,李建成就被立為太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下一任皇帝,就是李建成。

倘若李世民對太子的位置不服,就會想方設法擴大力量,跟李建成一争高下,在李淵想來,如果此次放過劉文靜,是不是就意味着給了李世民一個信号,他可以繼續擴大自己的勢力。

對于皇權的唯一性,李淵是很清楚的,即便李世民是自己兒子,他也不得不提防,是以,此時用劉文靜的這件事,敲打一下李世民,是有必要的。

思慮再三後,李淵才下定決心,處死了劉文靜,換言之,劉文靜的死,不全是他自身的原因,這其中還有李世民的因素。

當然,此事件也造成不少負面作用,李淵才稱帝不久,就殺掉了一位開國元勳,這無疑會寒了衆大臣、武将的心,畢竟當時的李唐朝唐還個割據政權,要想統一全國,還需要時間。

除此之外,李淵殺掉劉文靜,也讓李世民的心頭抹上了一層陰影。生在帝王之家,是幸運還是不幸?這個問題很難回答,而在筆者看來,李世民既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

正是由于李淵殺掉了劉文靜,讓李淵和李世民之際出現了裂痕,随即時間的推移,李世民和太子集團沖突的加劇,這一絲不易察覺的裂痕,逐漸成為父子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

也可以說,劉文靜案件,給玄武門之變,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和一道難以抹除的伏筆。

劉文靜在死前或許還意識不到,他隻是一個政治犧牲品,他在臨死前說:“飛鳥盡,良弓藏,這話果然不假!”

要想保住性命,劉文靜隻有一個辦法,就是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在曆朝曆代,立有大功永遠不是一個好兆頭,功高蓋主的結果,隻有死路一條。(文/九魚亭)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新唐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