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唐开国第一冤案:刘文静之死是怎么回事?

刘文静被冤杀

刘文静是李唐开国元勋,也是李渊的左膀右臂,从李渊起兵,到开创大唐王朝,刘文静立下了不世之功。

在大业末年,时任晋阳县令的刘文静,就已经对时局有着很深的认识,在刘文静看来,隋朝必将被新君取代,在此时此刻,正是建功立业、争夺天下的最佳时机。

为此,他同李世民、裴寂等人密谋,奉劝李渊早日起兵西进,夺下关中,一统天下。最终,李渊同意起兵,刘文静也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

刘文静对唐王朝的贡献有如下几点:帮助李渊招兵买马;帮李渊废掉监视太原的王威、高君雅;出使突厥,安抚住始毕可汗,并且带回二千精骑和一千匹战马,这些骑兵和战马,在李渊起兵后,挥发了很大作用;战场之上,刘文静击败屈突通,平定新安以西大片地区。

换言之,在开创大唐的功劳簿上,刘文静绝对名列前茅。然而,如此声名赫赫、才华横溢的刘文静,却在大唐创建的第二年就被杀了,而且是被冤杀,这次案件,也堪称大唐开国之后的第一大冤案。

大唐开国第一冤案:刘文静之死是怎么回事?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刘文静自认功劳、才智都在裴寂之上,而职位却比裴寂差很远,所以十分郁闷,一次,他和弟弟喝酒时发了句牢骚:“应当砍了裴寂的脑袋!”

当时,不知什么原因,刘文静家中时常出现怪异现象,古人都比较迷信,随即弟弟就找来巫师做法,以此来辟邪,巫师在院子中披头散发蹦来跳去,还口衔匕首,这本来也没什么违和感,驱邪避凶,也是常事。

然而,刘文静的一位失宠的小妾,却上报刘文静要谋反,谋反这个帽子可不是开玩笑,一旦挨上,轻则脱掉一层皮,重则有灭族之患。

大唐开国第一冤案:刘文静之死是怎么回事?

尽管朝廷大臣和李世民连连求情,但刘文静还是被李渊下诏处死,全家被抄。诚然,刘文静身居要职,和李世民关心默契,自然没有谋反的理由,那么为何就被冤杀了呢?

这一切,要从裴寂和刘文静的矛盾说起。

裴寂和刘文静的矛盾

不可否认,刘文静在李唐王朝开创之时立有大功,但是,他和李渊的亲密程度远不如裴寂。

裴寂在大业年间,就历任齐州司户参军、侍御史、晋阳宫副监,和李渊关系非常好,以至于在李渊任职太原留守期间,两人时常是通宵达旦地喝酒谈天,这一点包括李世民,都是比不了的。

在李渊起兵途中,在河东城遇到硬茬屈突通,一时难以攻克,裴寂便建议李渊:“应该先攻破屈突通,再进攻长安。”

李世民对此有不同意见,他建议李渊:“正所谓兵贵神速,如今关中还未有人占据,很容易招抚,我们必须尽快攻克,而屈突通不过自守城池,不会成为大患,如果措施良机,后悔可就晚了!”

大唐开国第一冤案:刘文静之死是怎么回事?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李渊决定分兵围攻河东,主力仍旧兵发关中,正是基于这个决策,刘渊才能及时攻下长安,李唐王朝才得以建立。

换言之,裴寂所说的对策是错误的,倘若按照裴寂的做法,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即便裴寂判断有误,待平定长安后,李渊仍旧赐予裴寂良田千顷、织品四万段,升任大丞相府长史,进封魏国公,食邑三百户。

等李渊称帝后,升任裴寂为尚书右仆射,每日赐予御膳,而在在朝会之时,与裴寂同坐朝堂,裴寂所得恩宠,超过了所有人,一时震动朝野。由此可见,裴寂和李渊的关系有多么铁。

虽说裴寂的功劳也不小,但其得到的官位,不符合他的功劳,而军功、政绩远超过他的刘文静,却只得到了民部尚书、大丞相司马,进封鲁国公。

刘文静的官位要低于裴寂,裴寂那是开国宰相,刘文静心中不服,便开始与裴寂闹矛盾。

史料记载“每廷议,寂有所是,文静必非之。数侵侮寂,由是有隙。”

每次开朝会,裴寂说的话,刘文静都会反对,裴寂不赞成的,刘文静必定赞成,于是,两人的矛盾越闹越大,逐步变成了死仇。

大唐开国第一冤案:刘文静之死是怎么回事?

唐朝朝廷不是过家家,权力斗争也不是小打小闹,一旦斗争开始,便是生死之别。站在裴寂的立场上,他只有将刘文静打倒,他才有好日子过,所以,裴寂也马上着手,搜寻刘文静的把柄。

恰好,刘文静家里请巫师做法,他的小妾还诬陷其谋反,裴寂牢牢抓住这个把柄,就再也不撒手了。

事实上,刘文静只不过说了些牢骚话,但这上升到政治层面,那就是对皇帝不满。裴寂见时机差不多了,对李渊插上一句:“刘文静才智谋略高超,但性情粗野为人阴险,如今天下未定,留着他必是后患。”

裴寂是李渊手下第一红人,他的话自然分量很重,尽管李世民和朝臣苦口婆心地劝谏,却也无济于事,最终,刘文静和他弟弟刘文起还是被杀了。

刘文静被杀的主要原因和导火索,就是他和裴寂的矛盾,不过,倘若刘文静能有张良的肚量和胸怀,他必定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李渊和李世民的博弈

刘文静和李渊的关系不是那么亲密,但他和李世民的关系极好,李渊在镇守太原的时候,刘文静就结识了李世民。

当时,刘文静因为和李密有联姻,被抓进牢狱,李世民亲自到狱中探望,李世民当时的任务就是拉拢各方豪杰,而刘文静是他的头号助力。

刘文静曾对李世民说:“如今皇帝(杨广)南下江都,盗贼频起,只要能顺应天命,抓住时机,奋臂一呼,天下就可以平定。我时常联络豪杰,一旦号召起义,十万之众可得,加上唐公人马,一声令下,谁敢不从!”

李世民对刘文静十分欣赏,随即将其释放,并委以重任,参与起兵之事。此后,刘文静的一切事务,大都是在李世民的安排下进行。

说服李渊起兵,是李世民令刘文静去做的,伪造杨广诏书募兵,也是李世民要求刘文静去做的,进攻刘武周之时,刘文静被命令招募士兵,隋军出征,武德元年六月,李世民奉命征讨薛举,刘文静就是李世民的元帅府长史。

在刘文静被诬告谋反之时,李世民也在极力劝谏,可是,李世民的劝谏却加速了刘文静的死亡。

当时的唐王朝,还远没有统一全国,只占据关中,东南西北都有敌人,而李渊的主要依靠,就是他的两个儿子,李世民和李建成。

大唐开国第一冤案:刘文静之死是怎么回事?

武德元年,李渊就命令李建成为左元帅,李世民为右元帅,尽管此时的李世民还没有自置官署的权力,但其手下也是人才济济,实力雄厚。

在征讨薛举之时,刘文静已经是元帅府长史,换句话讲,刘文静跟随李世民多时,他的态度,或许就能代表李世民的态度。

史料记载“上素亲寂,低回久之,卒用寂言。”

李渊在下令杀刘文静之前,曾经考虑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他考虑的不全是刘文静,在李渊想来,刘文静充其量,只是一个立过功的开国元勋,而刘文静的做法是不是意味着李世民想要争权。

众所周知,裴寂是他李渊的人,而刘文静跟秦王李世民关系莫逆,在李渊称帝后,李建成就被立为太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下一任皇帝,就是李建成。

倘若李世民对太子的位置不服,就会想方设法扩大力量,跟李建成一争高下,在李渊想来,如果此次放过刘文静,是不是就意味着给了李世民一个信号,他可以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

对于皇权的唯一性,李渊是很清楚的,即便李世民是自己儿子,他也不得不提防,所以,此时用刘文静的这件事,敲打一下李世民,是有必要的。

思虑再三后,李渊才下定决心,处死了刘文静,换言之,刘文静的死,不全是他自身的原因,这其中还有李世民的因素。

当然,此事件也造成不少负面作用,李渊才称帝不久,就杀掉了一位开国元勋,这无疑会寒了众大臣、武将的心,毕竟当时的李唐朝唐还个割据政权,要想统一全国,还需要时间。

除此之外,李渊杀掉刘文静,也让李世民的心头抹上了一层阴影。生在帝王之家,是幸运还是不幸?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而在笔者看来,李世民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正是由于李渊杀掉了刘文静,让李渊和李世民之际出现了裂痕,随即时间的推移,李世民和太子集团矛盾的加剧,这一丝不易察觉的裂痕,逐渐成为父子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也可以说,刘文静案件,给玄武门之变,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和一道难以抹除的伏笔。

刘文静在死前或许还意识不到,他只是一个政治牺牲品,他在临死前说:“飞鸟尽,良弓藏,这话果然不假!”

要想保住性命,刘文静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在历朝历代,立有大功永远不是一个好兆头,功高盖主的结果,只有死路一条。(文/九鱼亭)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新唐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