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前因后果,与蜀汉衰弱的转折点

蜀汉正式的名称是季汉,也就是第三汉的意思,相比于刘邦建立的“汉”和刘秀建立的“后汉”,刘备一手建立起来这个的“汉”政权,像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一样,如果从刘备称帝算起来,季汉仅仅存在了42年,如果从刘备夺取第一块根据地荆南四郡算起来,季汉存在了54年。

从一无所有到建立政权,如果算上刘备早年的拼搏,用了37年,如果从赤壁之战后刘备夺取第一块根据地荆南四郡算起来,只有短短的12年时间。按照诸葛亮隆中对为刘备规划的百年大计来看,刘备终极的梦想是要夺取天下,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汉朝,如同当年刘秀一样。

可让刘备失去梦想和实力的转折点就是关羽在襄樊之战的惨败,因为蜀汉唯一名将关羽的失败,而让一世枭雄刘备穷尽毕生精力建立起来的政权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进而引发了两年之后的夷陵之战,让季汉彻底失去了问鼎中原的能力,成为蜗居西南的割据政权。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前因后果,与蜀汉衰弱的转折点

刘备、孙权、张飞

一、襄樊之战为什么发生

关于到底是刘备命令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还是关羽擅自发动了襄樊之战,历来都是有很争议,别的先不说,就说作为镇守一方的大将,有没有权力发动一场关乎国运的大战?这种战争似乎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你让曹仁背着曹操发动一场攻打季汉的大战,或者让陆逊背着孙权发动一场攻打曹魏的大战,曹操和孙权的反应一定是:震怒。

《三国志关羽传》对于襄樊之战的发生只有短短几句话的描述: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

是刘备先在汉中称王,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授予关羽符节和斧钺,接着在同一年,关羽就率军发动了襄樊之战,攻打樊城的曹仁。刘备还专门派出费诗给关羽授予印信和符节,但史书中没有记载刘备命令关羽发动襄樊之战。

假节钺的权力表示可以斩杀违抗军令的士卒和节将,代表着代替君王行使权力,因为作为镇守一方的将领,如果事事汇报才能执行的话,会丧失许多机会和时间,但是率军出征这种发动战争的权力,不在假节钺的范围之内,而是君主的职责范围内,作为镇守一方的将领是没有权力不经过君主而擅自对外发动战争的。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前因后果,与蜀汉衰弱的转折点

关羽北伐

《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了一句话,这可作为襄樊之战发生前,魏蜀双方的战事:

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这里的冬十月是指建安23年的冬十月,也就是公元218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前一年,这一年10月宛城守将侯音在宛城反叛,而平定这次叛乱的就是曹仁,但是这里明确记载了,曹仁在定宛城侯音叛乱之前,曾经率军讨伐南方的关羽,这一年是在公元218年。

换句话说,曹仁在公元218年就在与关羽交战,这里用的是“讨”,说明是曹仁主动进攻关羽,当时关羽的驻地可在荆州的南郡,这说明曹仁是从襄樊南下攻打关羽的,然后后方出现叛乱,于是曹仁就回军平叛了,曹仁回军平叛的时间,就在218年10月到219年正月。

也就是说,当刘备在汉中与魏军苦战时,荆州的关羽也没有闲着,也与魏军有着零星的交战,但是魏国边境地区出现了叛乱,导致与关羽交战的魏军统帅征南将军曹仁回军宛城平叛,宛城侯音的叛乱主要原因是因为税收太重,而侯音之所以敢叛乱,就是因为得到了关羽这个盟友。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前因后果,与蜀汉衰弱的转折点

刘备北伐

曹魏境内除了侯音叛乱之外,还先后在邺城有魏讽谋反案,在许都有吉本谋反案,在陆浑有孙狼叛乱,而这些谋反或叛乱都有着关羽的影子在其中,关羽很可能发现了攻打襄樊的时机,同时为了减轻关中刘备所面临的军事压力,关羽应该在这个时候向刘备上报应该趁机北伐襄樊,一是曹魏有内乱,这是个好机夫;二是如果荆州北伐,可以减轻汉中压力。

毫无疑问,刘备是绝对同意关羽在218年年底及219年年初这段时间北伐的,一定要注意这个时间节点,如果没有刘备的同意,关羽是不可能向北推进,从襄樊之战中关羽有水军来看,关羽是水陆并进的,所以襄樊之战爆发前,关羽用了几个月时间,不断地沿着汉水向北推进,这是经过刘备同意的。

而在《三国志温恢传》和《资治通鉴》中都记载了一件事,是关于魏国扬州刺史温恢评价襄樊之战的话,是这么说的: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斐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近,必将为患。

这里记载了孙权在公元219年有一次攻打合肥的行动,当时魏国扬州刺史温恢认为孙权没有危害,反而担心身在樊城的征南将军曹仁的安危,要知道孙权早在217年就派出使者与曹魏交好,并且重新缔结政治联姻,孙权在217年之后的战略应该就是策划夺取荆州的战略,孙权故意攻打合肥应该是一次佯攻,给关羽造成一种假象,让关羽觉得攻打襄樊的机会来了,诱使关羽出兵,然后孙权才有机会暗中谋划夺取荆州,这是一盘很大的棋。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前因后果,与蜀汉衰弱的转折点

刘备

于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关羽向刘备报告出兵攻打襄樊,刘备同意了,然后关羽开始北上,在关羽还没有打到襄樊的时候,刘备已经在汉中赶走了曹操,夺取了汉中,同时称汉中王,紧接着刘备又派出宜都太守孟达北上攻打上庸,同时派刘封从汉中沿汉水东下,统领孟达所属兵马,与孟达一起攻占上庸三郡,要知道孟达所属的宜都太守本来就属于荆州关羽管辖的范围。

所以襄樊之战的爆发,至始至终是一个各种因素叠加产生的,一是曹魏内部的叛乱,二是孙权攻打合肥,三是刘备在汉中需要襄樊减轻压力,叠加起来就让关羽觉得有机会北伐襄樊,于是上书刘备,刘备同意了,接着关羽开始发兵北上,直到219年7月,关羽才打到襄樊核心地区

所以襄樊之战不是关羽擅自发动的,而是按照正常程序由关羽上报,刘备同意而发动的战争

二、襄樊之战的经过

关羽发动战争后,到219年7月打到了襄樊,围住了汉水南岸襄阳太守吕常镇守的襄阳城,同时也围住了征南将军曹仁镇守的樊城,很快左将军于禁和立义将军庞德也受曹仁的命令前来救援,被关羽利用雨季大涨的汉水击败,这个时候的关羽已经沉醉在战争的胜利中,而将战争执意扩大化。

原本只是一次利用时机抢夺利益,同时支援刘备在汉中的小规模战争,因为关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让关羽信心无限膨胀,进而让关羽对战争的性质发生了转变,变成了夺取曹魏襄樊地区的战略目的,等于扩大了战争,而这个时候的刘备刚刚称汉中王回到成都后不久。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前因后果,与蜀汉衰弱的转折点

关羽失荆州

因为形势确实对关羽极为有利,曹魏中部战区战略要地襄阳和樊城都处于关羽重兵包围之中,而曹魏机会部队于禁的七军三万人也被关羽一举歼灭,如果再向前一步,夺取了襄阳与樊城,就能北上宛城,继而威胁洛阳与许都等中原的核心地区,这是蜀汉自占据荆州以来,获得的重来没有的巨大机会,兵临中原的机会,仍谁也不会放弃这个巨大的诱惑,何况是立功心切的关羽。

关羽越是信心倍增,危险就越是到来,在孙权、吕蒙、陆逊的刻章欺骗之下,关羽将所有的荆州军全部调往前线攻打襄樊,紧接着,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219年闰10月,孙权趁荆州空虚的机会,下令吕蒙白衣渡江,夺取荆州,荆州三郡尽归东吴孙权,关羽在襄樊前线的数万荆州军成为无根之水,败局已定,无力回天。

所以尽管关羽的数万精锐军面对徐晃的新军,却仍然被打败,不是关羽军战斗力不行,也不是关羽指挥不力,而是荆州被偷袭的消息传来,关羽和荆州军无心恋战,兵败如山倒,关羽到败走麦城时,数万军队只剩下二三百人,于是关羽被俘杀,荆州三郡归东吴,襄樊之战结束。

三、襄樊之战对季汉的影响

直接损失是荆州三郡的近20万平方公里土地、近60万人口,数千各级中下层官吏,5万精锐荆州军以及数不精的粮食、赋税等物资,等于损失了刘备政权一半的实力。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前因后果,与蜀汉衰弱的转折点

关羽败麦城

间接损失是刘备政权的声望损失,季汉官吏和士卒的士气、信心大为受损,刘备一生的名望受损,由此引发的夷陵之战更是带来了数万精锐士卒的损失,无数中下层士官的损失,以及无数提振的信心损失,然则最大的损失则是刘备及其所创业的季汉政权永远地、彻底地失去了统一天下的信心和实力。

导致这一切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襄樊之战,襄樊之战不仅让季汉由强转弱,是季汉政权的转折点,而且还是三国鼎立的转折点,正是季汉失去了一家独大的实力,才让三国鼎立的局面维持了数十年。

如果一定要为襄樊之战的失败找责任人的话,那么刘备无疑是第一责任人,作为季汉政权的最高领导人,他的命令和意志决定了政权的兴旺与衰弱,而关羽作为第二责任人,显然要承担战争失败的责任和执意扩大战争、滥用职权的责任。

四、襄樊之战失败的原因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前因后果,与蜀汉衰弱的转折点

刘备称帝

襄樊之战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作为表面盟友的孙权偷袭了关羽的根据地荆州三郡,导致数万荆州军成为无根之水,关羽在前线的所有部队也就失去了继续作战的可能性,这比关羽在前线战败产生的危害更重大,如果没有孙权的偷袭,关羽即使在前线战败也不至于损失所有地盘和军队,最多退回荆州就行了,可是孙权偷袭荆州就不一样了,彻底地让关羽失去翻身的可能性,将季汉政权一仗打到解放前。

刘备作为政权的最高领导人,在荆州这个四战之地,在战争爆发将近七个月时间中,不仅没有强力支援关羽,而且也没有防范东吴孙权对荆州的虎视眈眈,更没有意料到自己的大舅子居然会投降,只要荆州守军强力抵抗,吕蒙也不至于如此轻易取得荆州,等到关羽赶到,荆州也许还有转机,但一切都是假设,刘备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