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官渡之戰”的失敗與袁紹徹底萎靡之間,還有一次“倉亭之戰”

在“官渡之戰”的失敗與袁紹徹底萎靡之間,還有一次“倉亭之戰”

南鄉子(楊慎)

攜酒上吟亭,滿目江山列畫屏。

賺得英雄頭似雪,功名。虎嘯龍吟幾戰争。

一枕夢魂驚,落葉西風别喚聲。

誰弱誰強多罷手,傷情。打入漁樵話裡聽。

在“官渡之戰”的失敗與袁紹徹底萎靡之間,還有一次“倉亭之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一次影響力較大的戰役,與“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并列為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這主要是因為它們造成的影響而不是規模。一般認為,“官渡之戰”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但也僅僅是在一定程度上。事實上袁紹去世之後,曹操還花費了五年時間來擺平袁譚、袁尚、袁熙、高幹這幾個袁紹的小輩,消滅了與袁氏勢力非常親密的三郡烏桓,才算是徹底消化了袁紹的勢力。而且在“官渡之戰”與袁紹病死,袁氏的勢力出現分裂之間,還有一次戰役,那就是“倉亭之戰”。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在“官渡之戰”的失敗與袁紹徹底萎靡之間,還有一次“倉亭之戰”

“官渡之戰”隻是挫敗了袁紹南下的趨勢

“官渡之戰”以曹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然而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次防守戰的勝利。抛去作戰的雙方、造成的影響、雙方的兵力對比和戰損,“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合肥之戰”、“興勢之戰”、“濡須之戰”等防禦戰的勝利沒有差別。

而在“官渡之戰”大獲全勝之後,曹操也沒有說一鼓作氣,直接殺入袁紹的地盤中繼續追擊,擴大戰果。是以說單純地看“官渡之戰”的本身,暫且忽視袁紹病死、袁氏内部分裂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官渡之戰”隻不過是讓曹操粉碎了袁紹南下的計劃,為自己赢得了生存空間。

在“官渡之戰”的失敗與袁紹徹底萎靡之間,還有一次“倉亭之戰”

當然這麼說也不盡然,曹操畢竟是在“官渡之戰”中消滅了袁紹七、八萬的士兵。各種史料上對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投入的兵力的記載有出入,一般認為袁紹的兵力為十萬步兵一萬騎兵,加上在戰鬥過程中的一些戰損,差不多就是全軍覆沒了。不過曹操坑殺袁紹七、八萬人這件事也受到過别人的質疑。首先在當時有謊報軍功,殺敵以一當十的不良作風;其次在《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記載曹操兵不滿萬,南朝宋史學家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的時候就吐槽了這一點:“夫八萬人奔散,非八千人所能縛。”

裴松之的意思是《武帝紀》為了美化傳主,凸顯曹操的英明神武,把曹操的兵力往少了記載。當然小編也認為曹操的兵力不至于達不到一萬,不過在取得的戰果上還有一種可能,袁紹的部隊雖然被打崩,但不至于八萬人都投降而被坑殺,可能是亂哄哄地都逃回河北去了;曹操一方屠戮的七、八萬人,可能就是像上面所說的誇大軍功了。

在“官渡之戰”的失敗與袁紹徹底萎靡之間,還有一次“倉亭之戰”

“官渡之戰”後袁紹仍然有強大的實力

退一步來講,即便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真的全軍覆沒,十萬大軍灰飛煙滅,但他仍然儲存有一定的實力。袁紹控制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四州,雖然不是全境,尤其是青州,曹操也控制了一些地區。那麼來看看冀州、并州、幽州三州。

在“官渡之戰”的失敗與袁紹徹底萎靡之間,還有一次“倉亭之戰”

袁紹和幽州三郡烏桓關系很親密,兩者可以說是一種合作或者歸附的關系。在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的“白狼山之戰”中,三郡烏桓可以拿出幾萬騎兵。雖然三郡烏桓不完全受制于袁紹,但如果袁紹有什麼大的軍事行動,或者受到某種威脅,相信三郡烏桓還是會支援袁紹的;袁紹的外甥高幹擔任并州刺史,根據《三國志·魏書·牽招傳》中的記載可知,在建安九年(即公元204年)并州擁有五萬的兵力;而袁紹的大學營冀州,以及青州在河北的地區也具有一定的力量。

在建安七年(即公元202年),袁紹病死,曹操立刻對冀州發動進攻,雖然一度取得優勢,但最終卻被袁尚擊退。如果不是袁尚和袁譚因為繼承問題互相攻打,袁譚又向曹操投誠,曹操也很難消滅根深蒂固的袁氏勢力。即便如此,曹操仍然花費了這麼長時間,可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而且“官渡之戰”雖然是袁紹衰敗的開始,但是發展到這個時候,更多的是其他原因的影響了。

在“官渡之戰”的失敗與袁紹徹底萎靡之間,還有一次“倉亭之戰”

反觀曹操一方。在“官渡之戰”中确實取得了勝利,但一是降卒沒有利用起來,吸收到自己的陣營中,而是選擇坑殺掉;二是曹操雖然在“官渡之戰”中擷取了大量的辎重财物,在裝備上有很大的提升,但是糧草還是不足。而且部分地區還因為袁紹的威脅和拉攏導緻叛亂,沒有平複過來。結合兩者的情況來看,“官渡之戰”并沒有徹底擊潰袁紹,隻是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雙方的差距,讓勝利的天平重新平衡起來。

在“官渡之戰”的失敗與袁紹徹底萎靡之間,還有一次“倉亭之戰”

被忽視的“倉亭之戰”

在“官渡之戰”之後,曹操與袁紹又發生了一次戰役,就是“倉亭之戰”。這次戰役就在“官渡之戰”後沒過多久,發生在建安六年(即公元201年)。《三國志》對“倉亭之戰”的記載非常的簡略,隻知道曹操聽從荀彧的建議,還是将袁紹視為首要目标,于是雙方在倉亭津這個地方打了一仗。最後結果是曹操獲勝,袁紹退兵。

具體的過程不是很詳細。或許是因為“官渡之戰”已經花費了很多的筆墨,而“倉亭之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官渡之戰”的一個後續。不過作為“官渡之戰”與袁紹病死之間的一場戰役,小編認為還是有一些東西可言的。

在“官渡之戰”的失敗與袁紹徹底萎靡之間,還有一次“倉亭之戰”

上面也提到了,“官渡之戰”之後袁紹仍然有一定的實力,曹操也沒有得到質的飛躍。“官渡之戰”的勝利讓曹操基本上控制了靠近河内的這一區域,不過在東北方的倉亭津,仍然有袁紹的軍隊。倉亭津也是渡河南下威脅兖州的一個地點。袁紹屯兵在倉亭津,或許是希望能夠繼續保持對曹操的軍事威脅;或者直接再從倉亭津進攻曹操。如果是後者的話,那麼袁紹就像是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不顧客觀條件,一心想要翻盤。從袁紹這個人物的生平經曆和性格,是很有可能出現這個心理的。

然而“官渡之戰”對曹操和袁紹雙方的士氣的影響太巨大了。曹操成功渡河擊敗袁紹,控制倉亭津。“倉亭之戰”失敗後,除了進攻一些反叛的郡縣,袁紹和曹操之間沒有發生大的戰事。而且在次年建安七年(即公元202年),袁紹就病死了。如果說“官渡之戰”讓袁紹的心态大亂,那麼“倉亭之戰”則是徹底擊潰了袁紹的自信。

在“官渡之戰”的失敗與袁紹徹底萎靡之間,還有一次“倉亭之戰”

小結

袁紹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擁有豐厚的政治資源,他的創業經曆也順風順水,做過讨董聯軍的盟主;兵不血刃拿下冀州;對公孫瓒有“界橋之戰”這樣的大勝,後來更是利用公孫瓒與鮮卑、烏桓以及劉虞舊部的沖突徹底擊敗公孫瓒,坐擁四州之地,一度成為東漢末年最強大的軍閥之一。

在“官渡之戰”的失敗與袁紹徹底萎靡之間,還有一次“倉亭之戰”

袁紹的出身和他之前的軍事生涯都太優越和順利了,很容易造成一個驕傲的性格,以及一個不願意承認失敗的低逆商。這也是導緻袁紹在經曆“官渡之戰”和“倉亭之戰”接連的失敗後就病死了。而在三國時期不乏前期失敗但百折不撓的人物,比如曹操就有過“兖州之變”這樣的巨大的失利。不得不說一個良好的心态也是一個人成就偉業不可或缺的一種品質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中國曆史地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