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尹錫悅接連噩耗,中國早已看穿,韓外長緊急訪華有要事相求

作者:白楊觀察室

根據媒體報道,南韓外長在5月13号到14号對中國進行通路,這是自文在寅時期時任南韓外交部長康京和2017年11月訪華後,時隔6年半,南韓外交部長再次通路中國。

怎麼說呢,南韓近幾年跟中國的互動越來越少了,倒不是因為中國的問題,很明顯是南韓本身對自己幾斤幾兩都沒有摸清才導緻的。

尹錫悅接連噩耗,中國早已看穿,韓外長緊急訪華有要事相求

尹錫悅政府為了與前任政府有所不同,在外交政策上全面依賴美國,并且對北韓采取了強硬對抗的立場,與之前的緩和政策形成鮮明對比。然而,這種政策并沒有給南韓帶來實質性的好處,反而使南韓陷入内外交困的困境,這在最近的國會選舉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為了扭轉目前的困境,尹錫悅政府很可能會調整相關政策,其中修複與中國關系尤為重要。這兩天南韓外長趙兌烈通路中國,明顯希望能跟中國關系緩和一下,在經濟合作上能恢複一下,就是有求于中國了。

中日韓三國原本有許多互補的領域,經濟上存在着巨大的合作潛力。曾有計劃建立三國自貿區,但後來不了了之了。中國不斷加強自身短闆的補足,減少了對日韓尖端技術的依賴。到2023年,中韓貿易出現順差,而中日貿易逆差也大規模減少,減少了85%。

日本和南韓本來就地理上靠近中國,有着接近世界最大市場的優勢,經濟上的互補性至少能夠保持經濟正常增長。然而,兩國選擇了與中國對抗,與美國結盟,這在經濟上自然會有所反應。到2023年,日本已經從全球第三位下降到第四位。在尹錫悅上任的兩年裡,南韓的GDP世界排名從第十跌至第十四,倒退到11年前的水準。

尹錫悅接連噩耗,中國早已看穿,韓外長緊急訪華有要事相求

十年前,南韓還積極與中國進行産業融合,在東亞産業合作競争中占據一席之地的可能性,但現在情況如何呢?實際上已經沒有退讓的餘地了。南韓人口規模僅相當于中國的一個省,在這場競争中幾乎看不到勝算,除非美國繼續向南韓提供支援。然而,目前看來美國并沒有這種意願,反而南韓是否應該擔心,接下來會不會成為美國的犧牲品。

可以說,南韓對華的貿易順差時代已經結束,如今進入貿易逆差時代,且規模将進一步擴大。是以,我們對南韓的重要性遠超南韓對我們的重要性。此外,中韓兩國之間的改善空間已十分有限。

在高科技和貿易領域,如汽車、造船、半導體等,這些領域是南韓的支柱産業,也是我們未來大力發展的領域。是以,兩國之間的激烈競争是不可避免的。顯然,南韓在競争中逐漸處于下風。即使尹錫悅展現誠意,希望我們配合緩解他們的經濟和貿易問題,可實際上能達成的合作意向有限。然而,現在仍不算晚,畢竟遠親不如近鄰,兩國合作貿易仍可正常展開。

歐洲國家皆知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不可或缺,亞洲很多國家視美國為好朋友,中國則是另一位好夥伴,經濟利益常置于首位。盡管印度與中國存在摩擦,但兩國貿易總額已超過印度與美國的貿易總額,并未影響雙方盈利。

尹錫悅接連噩耗,中國早已看穿,韓外長緊急訪華有要事相求

南韓與中國相距甚近,兩國關系曆來尚可,然而北韓半島局勢不明,南韓過度依賴美國支援,尹錫悅或許無奈之舉,但也應該好好想想吧,不做出點成績怎麼跟國民交待啊。遺憾的是,尹錫悅未能意識到這一點,或許現在才發現在美國眼中,南韓永遠無法與日本相提并論。

其實關鍵在于“認清現實”。近年來,南韓和美國等政客似乎都有些迷失,沒有真正認清現實。現實是什麼呢?看看如今的中國吧,作為五常之一,擁有核武器,GDP居世界第二,是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如今的中國,想要通過武力征服幾乎不可能,經濟打壓也基本行不通。就像面對一個強壯的漢子,想要打敗他幾乎是不可能的。對于美國來說也是如此,除非下定決心要同歸于盡,否則對付中國并不容易。

從現實主義的角度來看,如今的中國應該被視為友非敵。與其與中國為敵,打不赢還得不償失,不如與其做朋友。至少“多條朋友多條路”,是以美國近年來對中國的政策實際上是“認識不清楚現實”,搞一些貿易政策,卻無法真正削弱中國,反而傷害了自己。或許是因為中國崛起太快,美國這批政客還沒有适應過來,對待中國的态度也沒有明确認識,有些迷茫,是以頻頻出現錯誤決策。

然而,南韓卻跟在美國後面“亦步亦趨”,這純粹是愚蠢的行為,沒有搞清楚自己的立場。在中美之間,無論如何,這場博弈都不是南韓應該主動介入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