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有一天,你習慣了獨來獨往,說明你在走上坡路

01

《鹖冠子·環流》裡寫道:“物極則反,命曰環流。”

走了太遠的路,看似已經超越了很多人,其實你隻是超越了過去的自己而已。

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學過質變和量變這兩個概念。量變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變;質變之後,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複,永不停止。

比方說,當你堅持看書一萬個小時,那麼你就有了成為學者的潛質,一開口就能講出很多道理,也能對社會有全新的認知。

莊子說:“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當一個人越來越喜歡獨來獨往的時候,不是他失去了合群的能力,而是活出了另一種境界,能夠獨立自我。

人生開始“質變”時,雖然有了煎熬感,但是熬過去,就是到了新的高度。

如果有一天,你習慣了獨來獨往,說明你在走上坡路

02

獨來獨往,是你擺脫了對别人的依賴。

日本近代著名啟蒙思想家福澤谕吉說過:“沒有獨立精神的人,一定依賴别人;依賴别人的人一定是怕人;怕人的人一定阿谀谄媚人。 ”

福澤谕吉出生在一個不幸的家庭。他十八個月大的時候,父親就因病過世,母親一個人拉扯着五個孩子,過着背井離鄉的生活。

沒有父親的孩子,走到哪裡,都要被人欺負、嘲笑。福澤谕吉也一樣,隻是他天性樂觀豁達。

比方說,上街買東西的時候,他絲毫也不在乎别人在背後指指點點,自認為堂堂正正的人,任何羞辱的言語,都不能弄髒他。

他從十四五歲開始讀書,一步一步走向世界。

人啊,最要緊的不是看别人的臉色,屈居在别人的身旁,等待别人的安排,而是自己主動去做什麼。所有的苦,都靠自己去面對,别人愛莫能助。

從小到大,我們都害怕被孤立,于是擠進了群體之中,強作歡顔。本以為,可以得到幫助,卻一直被冷落。

做好了社交的減法,來來去去的人少了,反而真正超脫了。

03

獨來獨往,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心态。

倪萍在《外婆語錄》裡寫道:“人都是活一輩子,可山頂上活的就是山底下人的好幾輩子。山上風大,爬上去不容易,你使勁了,你這一輩子都不用後悔了。”

上坡容易下坡難。

一個人隻懂得激流勇進,那麼他就是“愣頭青”,撞上南牆也不會回頭。隻有主動下坡的人,才能展現做人的大格局,以退為進,進退自如。

很多合群的人,其實是在想——從别人身上撈好處,或者沾别人的光。

事實,卻适得其反。你弱小的時候,那些很強的人,不但不會幫你,反而會利用你。

比方說,你去很有錢的親戚家做事,表面上親戚對你友善,其實你比其他的勞工要付出更多。陌生的勞工,可以開口講條件,談漲工資的事情,你卻隻能閉嘴,畢竟你和“老闆”有特别的關系。

退步,其實是看清了自己,然後慎重其事地決定,重新樹立自我。

人生沒有最好,隻有更好。當你不和别人同行的時候,你自己就是一座山。

如果有一天,你習慣了獨來獨往,說明你在走上坡路

04

獨來獨往,是一個人變得成熟的标志。

每個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

遇到對自己好的人,就眉開眼笑;遇到小人,就怒目圓瞪。

《菜根譚》裡寫道:“待小人不難于嚴,而難于不惡。”

對小人的态度很嚴厲,不難做到,對他們不怨恨,還常常給予幫助,就很難做到。

其實,隻要别人沒有到十惡不赦的地步,仍舊是可以挽救的。這是“逆向而行”的思維,也是做人最大的容忍度。

一個人成熟了,忽然發現,身邊幾乎沒有可以責怪的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不一樣的過錯和美德。

何必,盯着别人的醜,忘記了别人的美?

獨來獨往的人,不随大流,不和别人一樣——厭惡小人。他的行為,有些另類,卻越發顯得珍貴。

05

獨來獨往,是你在沉默中咬牙前行。

自己選擇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如果你沒有這樣的信念,那麼别人想要拉你一把,也毫無辦法。

更重要的是,有人陪你同行一程,從來沒有人陪你一輩子。最疼愛你的父母,會先走一步,口口聲聲說愛你的人,也難以同年同月同日老去。

作家木心,一生坎坷,他在牢獄之中,也沒有忘記讀書寫字,還畫下了黑白鍵盤,優雅地彈唱。

人生哪有什麼苦?哪有什麼樂?有的是“苦中作樂”。

他在《獄中筆記》裡寫下這樣的文字:“幸福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像塞尚的畫那樣子,幸福是一筆一筆的......”

在痛苦中徐徐獨行,樣子很孤獨,但是生命卻是以得到了升華。

人這一生,能夠改變命運的,不過是自己的一雙手,而不是合群。

如果有一天,你習慣了獨來獨往,說明你在走上坡路

06

結束語。

一個人的上坡路,不僅是财富上的增長,家庭的變好,還是精神上的豐富,内心的安甯。

生命的品質,不是和别人吃吃喝喝,也不是家庭裡的奢華,而是粗茶淡飯過一生,靜靜地來,靜靜地前行,靜靜地收獲。

在浮躁不安的社會裡,活成一股清流,即便是孤芳自賞,也能自得其樂。

當然,獨來獨往不是逃避現實,而是看淡了人生的繁華,回歸到生活的本身,不念過往,不懼将來。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