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蔔鍵:庫頁島失去了……何以如此 ?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轉載請在文末留言

俄國作家契诃夫千裡迢迢來到庫頁島,而清朝連像樣一點的讀書人也都從未去過此地,這種反差,是作者思考的起點。庫頁島失去了……何以如此?清史研究專家蔔鍵用《庫頁島往事》這本書,來嘗試着回答。

*本文原載《三聯生活周刊》2022年第2期,作者授權三聯書情原文刊發。

蔔鍵:庫頁島失去了……何以如此 ?

1896 年,杜厄港的教堂。此港位于庫頁島西海岸中部重要産煤之地,契诃夫曾在這裡考察

采訪 | 張龍

問:您書中的第一章叫《契诃夫為何要去庫頁島》,那麼,您為何要去研究庫頁島?

蔔鍵:我們這一代人,大都有過圖書奇缺、知識貧乏的經曆。那時我在山東建設兵團獨立第三團,戰友之間私下交換一些破皮卷邊的書,其中就有契诃夫的短篇小說,留下深刻印象。至于他的《薩哈林旅行記》,卻是很晚才讀,在我到清史中心工作之後才偶然閱讀,一下子就被抓住,是那種急切的沉浸式的閱讀,也正因為讀了他的這本書,我才産生了為庫頁島寫史的沖動。

契诃夫為何要去庫頁島?其實在老契做出決定時,他的親人朋友都不了解,都試圖勸阻,一個答應一同前往的畫家也反悔了。契诃夫在途中出現咳血,有過猶疑,但沒有退縮,終于抵達庫頁島,用三個多月的時間,從北到南,做了深入的考察,寫成了震驚世人的《薩哈林旅行記》。

而提出這一問題,還在于:為什麼明清兩朝,沒有一個著名人士登上庫頁島?契诃夫曾說:“我們應該去朝拜像薩哈林島那樣的地方,就像土耳其人朝拜麥加一樣。”讀後深感愧疚!正是懷着這樣的愧疚之情,我開始了本書的寫作,想盡辦法搜集資料,也請友人代查日俄兩國的記述,曆時五年多始得完成。史料缺略,加上本人學植淺陋,書中不少地方不夠細密和準确,但能大緻勾勒出該島的簡史、尤其是它的離去,算是了卻了一樁心事。

布拉戈維申斯克舊海關牆上的标牌,契诃夫赴庫頁島時曾在此小住

問:為了研究庫頁島的曆史,您追溯了中原與東北邊地3000年的交往史,這樣的交往方式與庫頁島最終的離開有什麼關系嗎?

蔔鍵:我想從幾個方面來回答。第一,記載很早,記載很少,但史脈大體可見。庫頁島上的早期氏族屬于肅慎,據《大戴禮記》,在舜、禹、湯與周文王時期,“民明教,通于四海,海外肅慎,北發渠搜,氐羌來服”。海外,研究者多稱為“海濱”或“四海之外”,不夠準确,應考慮到肅慎之地跨越海峽,包括庫頁島的地理特征。

第二,肅慎對于中原非常遙遠,古文獻中談到這個地域,較多說到的是它的貢品,一是楛矢石砮,即箭,以荊條為箭杆,小石塊磨制成箭簇;二是海東青,一種隼,以白色為貴。《國語·魯語下》寫孔子在陳的故事,說到一隻負箭的海東青先是落在宮中的樹上,又墜地而死,衆人不知來曆,陳惠公讓人去找孔子請教。孔子說此箭出于肅慎之地,叫作楛矢石砮。後世不再重視這種簡樸之物,而海東青則為曆代王朝喜愛,史籍與詩文中的記述都不少。由“海東”二字,能感覺到、或者是能推斷到其主要活動區域應在庫頁島。在相當長的帝制時期,海東青作為最珍稀的貢品,附加了豐富的曆史資訊與政治色彩,與部族的厮殺、王朝的更替、外藩的叛服都有關聯(如北韓也曾長期向明廷進獻海東青)。

第三,明确記載庫頁島的存在,已經到了東漢。《後漢書·東夷列傳》稱“海中有女國”,應該指的就是庫頁島。而自唐代設定黑水都督府,遼代設立貢鷹道,金代将庫頁島劃歸胡裡改路,稱之為“海上女真”,元朝設征東招讨使,明朝建立奴兒幹都司,這個島已經納入了中國版圖,并逐漸有了行政隸屬的關系。

第四,從漢唐到明清,庫頁島上的族群一直是自治狀态,與朝廷大體為貢賞關系,往來越來越密切。但即便是已在島上建立了多個衛所的明朝,也包括使貢賞體制規範化的清朝,仍沒有實施直接的統治,島民基本上是自生自滅的,與朝廷以及地方官府的聯系仍是松散的。這也導緻了原住民缺乏抗擊外來侵略的能力,導緻了歸屬感、認同感的不足,與庫頁島的最終失去應有較大關系。

蔔鍵:庫頁島失去了……何以如此 ?

《烏喇等處地方圖》,繪制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上有亨滾河、廟街等名目,失載庫頁島。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問:庫頁島是在清代離開祖國的,清政府對于庫頁島的離去負有怎樣的責任?

蔔鍵:從法理上講,庫頁島脫離中國是在《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後,時間為鹹豐十年十月初二,公元1860年11月14日。而梳理此前的曆史,你會發現該島在乾嘉間已與母體漸行漸遠。

從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後金開始,滿族統治者就将原肅慎之地當作後院,所謂“生女真”和“新滿洲”,皆包括居住在庫頁島上的部族。清兵入關,定都北京,滿人一批批移居關内,根本之地日漸空虛,何況更遠更荒涼的海島?康熙帝收複雅克薩之後,黑龍江地域整體穩定,對庫頁島的關注大為增加,逐漸建立頒賞烏林和進京納婦制度,但也是以羁縻為主,并非嚴格意義上的行政管轄。貢貂賞烏林體制是有效的,也是脆弱的。越是到後來,登島辦事的官吏就越顯得盛氣淩人,高齡族長被迫向年輕員弁叩頭,心中怎能無怨氣?而清朝在島上全無設施,三姓衙門遠在兩三千裡之外,登島辦理一次公務竟需三四個月,反應緩慢且成本高昂。就近設立的行署木城,也呈現不斷後撤的态勢,由普祿、奇集,退向德楞,再退向三姓本城。庫頁費雅喀居住分散,每年的貢貂之旅都要翻山越嶺,跨海渡江,備極艱辛。另一方面,貂鼠越打越少,驗收越來越苛,貢與賞的物價比發生較大變化。随着繳貢的路越來越長,庫頁人與朝廷的感情也漸行漸遠。反思這段曆史是沉痛的,個人以為:清廷長期的漠視,應是失去該島的主要原因。

蔔鍵:庫頁島失去了……何以如此 ?

庫頁島貢貂人在德楞行署進貢的場景,載于《東鞑紀行》

問:俄國和日本先後觊觎庫頁島,它們重視庫頁島的原因是什麼呢?

蔔鍵:庫頁島是一個緊貼着東北大陸的長條狀大島,北端側對着黑龍江口,南端正對着北海道,西面是鞑靼海峽,東面是北太平洋,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該島面積7.64萬平方公裡,超過台灣島與海南島的總和,有着豐富的森林、煤炭、漁業、石油等資源。

日本人對庫頁島的興趣,大約是在十七世紀初産生的,所知有限。一百多年後的江戶時代,新井白石還認為那是一塊遙遠的未知之地,很少有人能到達,“其間廣狹亦不可考”。而由于庫頁島與蝦夷(北海道)的地緣關系,日本對該島的窺探和滲透較早。松前藩在明末就曾派人前往庫頁島,而在皇太極宣布稱帝、改号大清的前一年,又派左衛門村上掃部上島巡視,俨然已當作自家的屬地。為了入侵的友善,日本人也變着法子在島名上做文章,先叫唐太,改叫北蝦夷,後來又叫桦太。到了乾隆末年,松前藩已在南庫頁的阿尼瓦灣開拓漁場,并興建了倉庫、加工場、稅務所甚至設立哨所。

蔔鍵:庫頁島失去了……何以如此 ?

不同島名映照出日本人的侵吞之心

至于說沙俄對庫頁島的興趣,理應再擴大一些,談談歐洲人對這個島的興趣。契诃夫說“歐洲人長期以來認為薩哈林是個半島”,其主要原因是法國地理學家丹維爾在地圖上将庫頁島畫為半島(與黑龍江河口灣的複雜地形)。丹維爾誤導了歐洲人很多年,一直到十九世紀中期,仍有着巨大影響力。俄國人一直觊觎黑龍江的出海口,早早就盯上了庫頁島。他們不太相信一條大江竟然沒有通海航道,直到1849年夏天,海軍大尉涅維爾斯科伊率貝加爾号在完成往勘察加軍港的運輸任務後,經千島群島進入鄂霍次克海,抵達庫頁島東岸,再繞過東北的細長岬角,貼岸勘測,駛入河口灣,最終發現了水流洶湧的黑龍江口,确定有通海的深水航道,接着向南航測鞑靼海峽,确知庫頁島未與大陸相連,可以繞島航行,直通日本。

那是在道光二十九年,清廷先經鴉片戰争之慘敗,又被英人開進廣州的要求弄得手忙腳亂,江浙湘贛相繼洪水肆虐,而洪秀全的拜上帝會已聚集萬餘信徒,其勢如風起雲湧……豈知俄人已潛入東北邊土與海疆?當地官員疏于防範,邊境卡倫内縮甚遠、形同虛設,邊區部族離心離德,都使涅氏等人的公然入侵暢行無阻。1850年6月,已晉升為上校的涅維爾斯科伊率25名水兵重回黑龍江口,在幸福灣着手建造營房(彼得冬營),進而在廟街設立哨所,并派人登上庫頁島測繪,該島與黑龍江下遊、烏蘇裡江以東地域的曆史,也是以人徹底改寫。

蔔鍵:庫頁島失去了……何以如此 ?

根納基·伊凡諾維奇·涅維爾斯科伊(1813—1876),俄國海軍上将。1849年6月率“貝加爾”号運輸艦繞行庫頁島北端進入河口灣勘察,發現黑龍江通海航道,後派員登上庫頁島勘察,并于1853 年在阿尼瓦灣設立軍事哨所

問:從您征引的材料中,您覺得庫頁島的原住民對于外來的各方人士,他們是什麼樣的态度呢?

蔔鍵:庫頁島上有三個大的部族:北部和中部的費雅喀,為該島的主要部族,與黑龍江下遊的赫哲同族,至少是族屬接近;南部的愛奴人,一般認為與蝦夷(北海道)上的阿依努人近同;東海岸中部偏南一帶的特姆河畔的鄂倫春人,操通古斯語,應是不堪忍受羅刹入侵者的欺淩和重稅,在清初由外興安嶺輾轉遷徙而來的。

島上族群對于外來者的态度,因為他們沒有文字,隻能從俄日文獻記述中了解。作為親曆者的間宮林藏,在書中寫了南部愛奴人較為友好,中部北部則疑心甚重,以及遭遇到山旦人的危險場面。他于勘測期間曾在島民家中居住數月,大體被接納,但在随同貢貂的船隻前往大陸的德楞行署時,強烈感受到普通百姓對日本人的反感,清朝官員倒是非常友好。而在間宮之前三年,1805年夏秋間,曾有兩撥俄國人登上庫頁島,都有着明确的殖民擴張圖謀,也都攜帶武器,由沙俄海軍軍官率領。一是克魯遜什特恩率領的希望号,從東北的岬角登陸,當地村屯的費雅喀人雖不無警覺和憂慮,仍表現得比較友善,與這些不速之客擁抱問候,對其中的患病者充滿同情。二是前面提到的在阿尼瓦灣登陸的沙俄海軍,當他們打砸日方在島機構庫房、痛毆日本工頭時,備受欺淩的愛奴人顯然很開心。而在将近半個世紀後,涅維爾斯科伊率領俄艦再至阿尼瓦灣,愛奴人熱情幫助俄軍解除安裝各種物品,甚至希望日本工頭受到懲罰,就像40多年前俄軍登陸後所做的那樣。

蔔鍵:庫頁島失去了……何以如此 ?

庫頁島上的費雅喀人

又過了三十餘年,契诃夫在書中記述了俄據後原住民的悲慘命運,外來瘟疫帶來的大量死亡,逃犯的肆意屠戮,以及在種種誘惑下的快速堕落。他們會懷念故國嗎?是的。我們從《三姓副都統衙門滿文檔案譯編》中,可以得知直至同治十二年(1873)的貢貂清冊中,仍有庫頁島6姓148戶名單,皆注明“收來”。那時整個黑龍江下遊與烏蘇裡江迤東皆屬俄國,重重設卡,嚴禁貢貂人通過,真不知他們是怎樣越過海峽,抵達相距數千裡的三姓城。

問:您的書中有兩條線索,一個是文學家契诃夫筆下的庫頁島,一個是中外史料記載下的庫頁島,這兩條線索在全書中的作用分别是什麼呢?

蔔鍵:哈,謝謝你的提示。寫作的時候我并無這一設計,而讓你一分析,還真覺得是這麼回事呢。

在我看來,契诃夫的《薩哈林旅行記》是一部奇書,一部傑作,充滿人類的大愛與同情悲憫,彰顯了一個偉大作家的高尚品德和情懷。該書既寫了島上不同階層的人群,寫了地獄般的監獄與移民點,以及俄據時期原有族群的衰減蛻變,也是一份俄日争奪庫頁島的真實記錄。正是閱讀了這本書,我才在震驚之餘開始了對庫頁島的凝視,尋覓其數千年行迹,剔理其與曆代王朝的關聯,搜羅明清兩朝對該島的管轄之證,而重點則在于記述其去國之路。我的寫作,除了遍查國内檔案文獻、盡量尋覓俄日資料,有三本書得益甚多,即間宮林藏的《東鞑紀行》、涅維爾斯科伊的《俄國海軍軍官在俄國遠東的功勳》,再就是《薩哈林旅行記》,而與前兩種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契诃夫的文字令我震驚震撼,令我迷醉,是以撰稿過程中自然會去引用,大約就此形成了兩條線索,絕非刻意求之。

蔔鍵:庫頁島失去了……何以如此 ?

1891年,監獄中的祈禱活動

老契此行的令人尊敬,在于他對一塊荒涼曠遠之地的牽腸挂肚,在于他無法漠視人間的苦難與不公,更在于他并不認可沙俄的殖民占領,通過不同人的口表露那裡不是俄國。本書的主旨,也不重在譴責俄日的滲透和入侵,更不是主權的聲索,而是以庫頁島的丢失為例,做一次痛徹心扉的深沉的曆史反思。如果說本書中有兩條線,我想,這兩條線應該在“深自省察、反求諸己”上挽結在一起,沒有各自的作用。

問:您的叙事是我非常喜歡的,不刻闆,有真情,您認為曆史題材的非虛構類作品,應該如何寫才會擁有更多的讀者?

蔔鍵:謝謝鼓勵。其實在這方面我比較清醒,知道也會有一些人不喜歡,不太接受這樣的寫法。對于曆史寫作,究竟是應該筆觸冷峻,還是要帶有激情,不管是讀者還是作者好像都無法意見一緻。從選擇這樣一個題目,到确定全書架構,再到一節一節的寫作,我都有一種強烈的情感帶入,迷茫,失落,痛惜,憤懑,悲憫,感慨萬千。而這種“不刻闆,有真情”,恰恰是一些學者所反對的,認為是不嚴謹,不冷靜。即便是像錢穆先生這樣的大儒,其所提倡的對待祖國的曆史要有溫情,也被一些學院派嗤之以鼻。傅斯年倡導的“史學就是史料學”,至今仍有着很強的影響力,此語自有其學術價值,卻也有些自我窄化,有些偏執和粗暴。曆史書寫當然離不開史料,離不開史料的比較辨析,但也不可沒有推斷、演繹和想象。其也是《史記》的精華所在,是後世史書難以企及的高度。

庫頁島的喪失,主要在于俄日兩個鄰國的竊取攘奪,而清廷的責任既大且久。我近些年的研究較多在乾嘉兩朝,那是華夏曆史上又一個文化繁榮與學術勃興的時期。而就是在這個所謂的大清盛世,庫頁島基本被漠視,被忘懷,沒見有誰對這個大島的治理提出奏議,沒見有誰關注關心那裡的同胞,甚至沒有人會想到它、提起它,沒有人覺察到一夥強盜正繞着它轉悠,甚至已悄然潛入。

蔔鍵:庫頁島失去了……何以如此 ?

間宮林藏随庫頁島貢貂戶赴德楞行署返程中所見特林岬上永甯寺碑及周邊地形,載于《東鞑紀行》

談到曆史,會想到“道統”二字,其核心應是家國情懷、責任擔當,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其他皆落二義。庫頁島是一面鏡子,契诃夫也是一面鏡子,照見了那些個乾嘉大儒的固陋偏狹、瑣屑細碎。我開不出如何寫好曆史書的良方,但在寫作時常以之為鑒戒,較為投入和認真,也希望讀者能喜歡。

蔔鍵:庫頁島失去了……何以如此 ?

庫頁島往事

蔔鍵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1-11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