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馮玉祥與閻錫山同為大軍閥,為何在抗戰時期,兩人地位差距那麼大

說到馮玉祥與閻錫山兩位地方大軍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馮玉祥西北軍的首領,曾經擁兵40萬,人稱西北王。而閻錫山晉綏軍首領,傭兵20萬,人稱山西土皇帝(主政山西38年,成為民國史上執政時期最長的一位地方軍閥)。

其實,這兩位在此之前都是投靠北洋軍閥的,後來南方的革命軍聲勢浩大,取得了第一次北伐戰争的勝利,眼看北洋軍閥就要倒台了,于是這兩位登報發表願意支援南方革命軍,歸順孫中山先生。這才有了後來的第二次北伐戰争。

馮玉祥與閻錫山同為大軍閥,為何在抗戰時期,兩人地位差距那麼大

馮玉祥

第一次北伐戰争被北伐軍擁有八個軍,而第二次北伐戰争,蔣介石統領第一集團軍(擔任總司令),馮玉祥任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閻錫山第三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全軍總司令是蔣介石,參謀總長何應欽,全軍共40多個軍,約70餘萬人。不過在這期間,蔣介石為了鞏固自己,拉攏馮,閻二人,與這兩位當時大軍閥義結金蘭,成為異姓兄弟。可能了解曆史的都知道,蔣介石與他人結拜兄弟,也是他政治生涯中一種手段。凡是與他成為異姓兄弟的,結局好像都不太好。

就拿馮玉祥與閻錫山來說吧,兩人同為蔣介石的拜兄弟,又是地方大軍閥,但是在抗戰時期,兩人地位差距,可以說是相差甚遠。

馮玉祥與閻錫山同為大軍閥,為何在抗戰時期,兩人地位差距那麼大

閻錫山

在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蔣介石擔任南京統帥部委員長,而馮玉祥是副委員長。表面看上出,馮玉祥地位僅次于蔣介石,但是,馮玉祥并沒有什麼實權,可以說是個虛職。有蔣介石一手抓,還要副委員幹嘛?好比,在解放戰争時期,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除了總司令林總外,還有好幾位副司令,如周保中,呂正操,蕭勁光等人都是東北野戰軍副司令,實際上,指揮大權還是林總說了算。除非你擔任副職以外,還兼任其它職務。如解放戰争時期的兵團,除了兵團司令員之外,還有副兵團司令,這些副兵團司令員都會兼任某軍的軍長。如果光是擔任副司令員,估計也沒有什麼實權。

馮玉祥與閻錫山同為大軍閥,為何在抗戰時期,兩人地位差距那麼大

而馮玉祥這個副委員,算是表面風光,實際上并沒有太大的權力。當然了之後,馮玉祥還擔任過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但是都沒有過多久,被蔣介石撤了,第三戰區讓顧祝同擔任,第六戰區讓陳誠接任。這兩位都是他的心腹之人。被撤職的馮玉祥,又擔任過第三戰區督導長官、國防委員,還有陸海空軍撫恤委員會委員長等職。其實這些職位,都是沒有對部隊指揮權。

反而閻錫山的地位恰好與馮玉祥相反,他在抗戰初期,就擔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下轄第六,七集軍團,坐擁三省(山西,綏遠,察哈爾)的管理權,而且他是生活,軍事一把抓。是一位手上有真正的實權戰區司令長官,而且在整個抗戰時期,閻錫山都是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就憑這一點馮玉祥就比不了閻錫山。

馮玉祥與閻錫山同為大軍閥,為何在抗戰時期,兩人地位差距那麼大

蔣介石

那麼,為什麼馮玉祥與閻錫山同為蔣介石的拜兄弟,為何在抗戰時期,兩人地位差距咋那麼大?

雖說這三人是結拜兄弟,但是,都是為了各自利益走在一起,并沒有真正的兄弟之情。加上馮玉祥在中原大戰中失敗了,西北軍被蔣介石收編了,等到了抗戰時期馮玉祥手中是無兵無卒,成為光杆司令。好比是一個柿子,蔣介石想怎麼捏就怎麼捏。反而閻錫山則不一樣,抗戰時期的第六集團軍,第七集團軍全部是他的晉綏軍改編的。手上有兵,說話腰杆子就硬。這也是為何?馮玉祥與閻錫山同為大軍閥,在抗戰時期,兩人地位差距咋那麼大的重要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