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6氪獨家|“閃電倉”完成數千萬元Pre-A2輪融資,半年内的第二筆

文|高雅

編輯|彭孝秋

36氪獨家獲悉,自動化倉配解決方案提供商「閃電倉」已于近日完成數千萬元Pre-A2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天安智慧物聯獨家投資,融資資金将主要用于研發提升和全國旗艦倉網拓展。這已經是「閃電倉」在半年時間内獲得的第二筆融資了,此前「閃電倉」也曾獲得過中集産業資本、星河金融控股、鼎興量子等多家機構青睐。

「閃電倉」的主要業務是基于“庫存算法系統+智能排程系統+精益營運 産”的數字智慧共享倉。具體來說,庫存算法系統目的在于提升高頻訂單和數百萬SKU級别庫存管理能力;智能排程系統可以将重複和程式化的勞動由系統驅動機器人來完成,實作了減少用勞工員、提升訂單效率并大幅度降低成本;精益營運生産則開創了碎片化工作方法,使缺乏職業能力的人靈活就業,用最少的人完成最高的訂單量。

36氪獨家|“閃電倉”完成數千萬元Pre-A2輪融資,半年内的第二筆

工作場景(一)

「閃電倉」創始人劉龍向36氪表示,實作上述業務的組合能力是「閃電倉」的突破,它能夠把服務鍊看做一個産品,以“最小顆粒度”拆解整個服務鍊中的節點,并逐個突破,這不僅減少了人工作業的場景,還可以降低對人力的主觀依賴,實作人工教育訓練成本、用工管理成本的減少。

自2015年起,倉儲物流行業規模就保持持續增長态勢,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2015-2020年的5年間,一體化供應鍊行業的規模從1.2萬億元提升至了2.0萬億元;按複合年增長率為9.5%的趨勢預測,2020-2025期間,行業規模将進一步增至人民币3.19萬億元。

倉儲物流市場的擴張有多重因素共同推動。整體趨勢上來看,B2C電商快遞包裹訂單量自2013年起就保持持續增長态勢,直到今天,線上購物的滲透率仍在持續提高。2020年電商全年訂單量已超過800億單,日均訂單量突破2億單,按趨勢預測2025年全年訂單量将達到1830億單。

另一促進因素則是疫情之後的社群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業态興起,使各種類似“雙11”的線上大促愈發常态化,抖音快手以及各電商平台短視訊直播豐富了商家營銷的形式,平台活動如雙11、雙12、三八節、618等促銷也變為商家的日常必備項目。

這意味着,商家面臨的波峰波谷頻率越來越頻繁,而傳統倉庫在應對波峰波谷的庫存能力、用工成本、訂單履約時效和錯誤率方面均存在巨大痛點。

劉龍告訴36氪,相比于物流其他細分領域“規模效應”是重要的競争壁壘,但電商倉配物流卻表現出典型的“規模不經濟”。

這是因為,随着傳統倉庫管理規模的擴大,往往需要花費更高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來提高營運效率。傳統倉庫99.99%都是勞動密集型的人工處理,人工需要承擔更多的工作,包括龐大的庫存量和複雜的SKU品類管理,以及每日動辄數千、數萬甚至數十萬單等分揀和播種複核打包的訂單處理。

但是招人變得越來越難了,2020年,56%的物流供應鍊企業将雇傭和留住合格員工評為極具挑戰性或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之一,73%的企業需要超過30天以上的時間才能填補一個職位空缺;同時,倉庫内的坪效具有随機性,這與包括管理人員的能力和作業人員的熟練程度精神狀态等主觀因素在内的原因都相關。

36氪獨家|“閃電倉”完成數千萬元Pre-A2輪融資,半年内的第二筆

工作場景(二)

是以,物流成為商家鍊條中越來越重的成本中心之一,通過數字化方式賦能倉儲物流是降本增效的不二之選,而新的問題則變為了“什麼才是物流數字化的正确方式”。

首先,無論是目前市場上的平台倉還是具有規模性營運的獨立三方倉,都沒有真正解決“單倉效率”的問題。

比如,一些頭部物流企業和電商大平台的自營倉配物流,大量堆積高端自動化裝置來處理訂單,仍要額外投入上千甚至上萬的人力。

這隻在表面上提高了倉内的自動化程度,劉龍向36氪表示,實際上大部分倉庫的自動化裝置處于擺設狀态,部分在跑的自動化裝置也因流量不足,導緻訂單履約成本非常高,較高的倉配成本卻隻能服務于平台自營訂單、高端品牌的商家,由此而帶來的巨額自動化成本投入後處理訂單流量不足導緻履約成本奇高,是以頭部電商平台的自營物流倉配成本也一直是拖累财報表現的重要原因;

同樣,第三方傳統倉主要服務于占市場主體的中小電商,倉内的資訊化、自動化分别找WMS軟體廠商和系統內建商來完成,但由于傳統WMS系統開發邏輯是營運圍繞系統而開發的,自動化內建基本是标準套件,是以最終的結果往往是“軟體也買了、裝置也投入了”,“單倉效率”卻依然沒有實質提升。

其次,目前我國物流和制造業仍處在各自為戰的狀态下,行業和業務場景的融合程度還有待提升。劉龍告訴36氪,目前行業正處于從前十年的分散化市場逐漸走向後十年的集中化、規模化場景的拐點階段。

此前,整個行業“單倉效率”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頂層設計思維”,沒有通過系統化方法找到“自動化更新”和“人力投入”之間的均衡點,是以需要基于場景的系統學習能力和智能排程算法系統,而這些是無法在沒有真實應用場景的研發單個環節自動化中推廣使用的,“因為從ROI的角度算不過來”,劉龍說,是以場景與數字化業務的融合将是必然走向。

事實上,整個電商綜合倉庫的智能化仍有很大提升空間。按照京東物流研究院統計,較為廣泛的倉儲管理領域滲透率已經高達近8成,但要求物流和生産深度融合的工位配送資訊化領域,目前滲透率僅為25%。

而倉儲物流數字化也正好能夠滿足降本增效需求,可以實作全流程自動化運轉和高效率管理的智能倉儲物流,可以減少約70%的倉儲占地面積及80%的人工成本。此外,劉龍告訴36氪,「閃電倉」面向的是更大的市場,這是因為從閃電倉“極緻”作業效率與成本優勢下打磨出來的智能系統與自動化解決方案,将更加适用于除電商以外的其他場景。

團隊方面,「閃電倉」創始人劉龍曾外派日本學習六西格瑪及精益生産管理、自動化工程,擁有16年世界500強物流/供應鍊管理及自動化倉庫經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