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網際網路教父級的大佬,雷軍肯定是其中一個,他有着巨大的影響力。在知天命的年紀,雷軍在焦慮和恐懼中進入汽車行業,小米汽車面臨三大難題,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 網際網路教父?
1969年出生的雷軍,跟随中國第一代程式員求伯君,29歲就擔任了金山總經理,帶領金山成功上市。其後,雷軍成為天使投資人,投資孵化了卓越網、UC優視、YY歡聚時代、拉卡拉、可牛等幾十家創新型企業。年屆四十,雷軍又創辦小米,在手機行業做到全球前三,影響着中國制造業的潮水方向。順勢而為、乘風飛起,雷軍踩着風口,在中國網際網路領域留下了一個又一個深深的印迹,堪稱“網際網路教父”級别的大佬。
2. 雷軍的焦慮?
即便貴為網際網路教父級的大佬,雷軍也有自己的焦慮。在小米十周年大會演講中,雷軍直言,建立小米其實很焦慮,幹砸了就晚節不保,不僅焦慮很多事情,而且對再次創業失敗有着深深的恐懼。十年後,已經過50歲的雷軍宣布造車,再一次面臨這種焦慮和恐懼。對此,雷軍曾經哽咽道:“這将是我人生中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我願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汽車行業是一個投入大、回報慢的重資産行業,造車比造手機難一萬倍。汽車行業高手林立,後來者小米汽車面臨殘酷的市場競争。新能源汽車領跑者特斯拉,扮演着“大魔王”的角色,一騎絕塵;比亞迪大踏步追趕,新能源年銷破百萬指日可待;“蔚小理”漸入佳境,産品矩陣日趨完善;大衆等傳統跨國車企,逐漸完成“大象轉身”;蘋果、華為等全球巨頭,紛紛下場入局。留給後來者小米汽車的時間很少,雷軍能不焦慮嗎?
3. 小米汽車三大難題?
小米汽車面臨的三大難題,可能會讓雷軍感到焦慮和恐懼。首先,天時。新能源汽車确實是風口,但是小米進來的時間太晚,留給雷軍的時間不多了。很多行業,當滲透率達到20%的時候,市場便進入行業洗牌階段。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預計在2025年的滲透率會達到20%,我國這兩年就會超20%。而小米汽車2024年才會量産,2025年實作傳遞,剛好處于行業殘酷競争的淘汰賽階段。小米汽車入場太晚,不具備天時。
其次,技術。即使新能源汽車時代,有電氣化平台的存在,新車研發時間有所提速,不過汽車行業核心技術驅動型邏輯還是不會改變。小米汽車雖然通過“買買買”等投資和入股方式,進行了造車、晶片、動力電池等汽車上下遊産業的布局,但是作為核心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技術,關系到小米汽車産品未來的競争力,很難通過單純買買買,就能立刻變為自己的。汽車核心技術,始終需要時間研發、儲備和沉澱,小米這方面很薄弱。
最後,資金。衆所周知,造車非常燒錢,而且燒錢周期很長。蔚來、小鵬成立六七年,都燒了近百億美元了,但依舊摸不到盈利的門檻。雷軍宣布造車的時候,表示未來10年計劃投入100億美元,首期投資100億人民币。比照同行業,這遠遠不夠。智能手機行業規模持續萎縮,小米手機業務位居全球前三,可拓展空間和發展潛力已然不大。沒有小米手機持續的資金“輸血”,造車就如同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