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一部名為《鐵齒銅牙紀曉岚》的電視劇火遍大江南北,紀曉岚的才思靈活、幽默诙諧也深入身心,其與和珅鬥智鬥勇的對聯情節,也成了段子和梗,在網絡流傳。
紀曉岚的名字叫紀昀,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可以說是乾隆皇帝的禦用文人。其為人持才傲物,曾在順天府鄉試中得過第一名,解元,結果因為太驕傲在會試上落榜,和唐伯虎一般,忘乎是以,是以做人還是低調謙虛一點好。

其實曆史上的紀曉岚,并非與和珅那般水火不相容,而且他也沒有那麼大的能力,可以使和珅屢屢吃虧,不過他的诙諧到确有其事。
紀曉岚的幽默,前人多有記載,牛應之說他:“紀文達公昀,喜诙諧,朝士多遭侮弄”。紀文達就是紀曉岚了,因為嘉慶予其谥号“文達”,他喜歡開玩笑,同僚也經常被他拿來開涮。
《履園叢話》也說他“善諧谑,人人共知”,他的幽默,大家都知道,也不以為意。
《國朝漢學師承記》的評價則比較高了,說:
紀昀胸懷坦率、性好滑稽,然驟聞其語,近乎诙諧,過而思之,乃名言也。
意思是說紀曉岚性格很滑稽,為人也很坦率真誠,他的話聽起來,總覺得很搞笑,但過後仔細回味,卻發現十分有道理。這種喜劇效果,就像周星馳的電影一般,搞笑又令人深思,或許這就是低俗與幽默的界限所在。
有一次,紀曉岚聞見許多庸醫誤治病人之事,不僅心生感慨,旁人都是憤憤不平,而紀曉岚則将李商隐一句凄美的千古名句,與杜甫一句詩組成了一副對聯,不僅極大程度地諷刺了庸醫,還十分的幽默,讀着令人想發笑,且看此聯:
新鬼煩冤舊鬼哭,他生未蔔此生休
這上聯,是摘自于杜甫《兵車行》的最後一句“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是形容安史之亂所帶來的兵燹之禍,彼時的人命如草芥,一批批的好男兒,死于戰場,新鬼煩冤,舊鬼哭泣,許多的白發人送黑發人、許多的夫妻陰陽兩隔離,實在令人悲痛。
戰場如此形容,合乎情理,但是用來形容庸醫,讀來感覺有些好笑,因為實在太誇張了。首先醫生救治人的數量有限,誤治的數量也有限,而誤治至死的,其占比更小,但被紀曉岚這般形容,像是一個接一個的被庸醫誤治而死。
下聯則是摘自李商隐《馬嵬·其二》“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蔔此生休”,這是一首詠史詩,題材是馬嵬坡之變,全詩以唐玄宗、楊貴妃的愛情着手,從唐玄宗的無奈,襯托出了盛唐的衰敗,君王有情卻無力,佳人紅顔從此别,多麼凄美。
但是被紀曉岚用來形容容易,又是另一番味道了,仿佛是病人遇到庸醫而發出的歎息:下一輩子怎麼樣,我是不知道了,但是我知道,這輩子可能完了。這種诙諧的運用,猶如現在的段子一般令人發笑,感覺太誇張,但仔細想來,确實很有道理。
古人常說,醫雖小道,出入生死之間,不可不慎重。清代名醫葉天士曾叮囑自己的子嗣:
醫可為而不要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以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
他認為,學醫,不僅要天資聰穎,有悟性,還需遍讀經典,有了絕對的把握,才能去行醫,否則,很少有不誤治的,那麼救人的良藥,在他們手中,也就成了殺人的利器。
紀曉岚這集的對聯,或許誇張得令人想笑,但其中卻包含着對生命的重視、人文的關懷,以及對庸醫的怒斥,意義深刻,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