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一民族,族名很有特色,善于打仗,曾讓沙俄最牛軍隊潰不成軍

在沙俄崛起和擴張的曆史上,哥薩克騎兵功不可沒。而哥薩克人和哥薩克騎兵的來源,還要從蒙古欽察汗國說起。

中國一民族,族名很有特色,善于打仗,曾讓沙俄最牛軍隊潰不成軍

欽察汗國又稱之為金帳汗國,是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公元1243年,由成吉思汗的長子術赤的次子拔都所建。欽察汗國鼎盛時期,管轄範圍包括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裡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而當時還未崛起的沙俄,就曾受欽察汗國的控制。

随着欽察汗國的建立,一些斯拉夫人為了逃避欽察汗國的統治,遷居到了頓河流域、第聶伯河下遊、伏爾加河流域等俄羅斯南部地區,他們這些生活在遼闊東歐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便被稱作為“哥薩克人”。

中國一民族,族名很有特色,善于打仗,曾讓沙俄最牛軍隊潰不成軍

和所有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一樣,由哥薩克人組成的哥薩克騎兵,以骁勇善戰而著稱于世,他們以長矛和馬刀為武器,縱橫歐亞大陸,當沙俄崛起後,哥薩克騎兵也成為了沙俄武力擴張最為依仗的一支輕騎兵,他們參與了從十八世紀到蘇聯二戰時期的所有大型戰役,敵人弱小時快速攻擊,敵人強大時果斷撤離,以減少傷亡,是以拿破侖就曾評價他們說:“如果我的部隊裡有哥薩克騎兵,我會用他們席卷整個世界。”

是以在對手面前的哥薩克騎兵,軍容整齊,大有“天下無敵”的不可一世氣概:“騎兵每行八人八騎,有的頭戴圓筒卷毛高帽,有的身披黑色大氅,他們背上斜挎步槍,腰間懸挂馬刀,在塵土中浩浩蕩蕩前進,數萬匹馬縱橫馳騁,數萬把刀交錯揮舞,這場景極其令人震撼,成為騎兵戰史上最壯烈的一幕。”這樣的描述,從側面反映出哥薩克騎兵的可怕。

中國一民族,族名很有特色,善于打仗,曾讓沙俄最牛軍隊潰不成軍

然而當十七世紀沙俄企圖染指我國東北時,縱橫歐亞的哥薩克騎兵,卻在這裡遇到了令他們頭疼的對手。如在1685到1688年的雅克薩之戰中,哥薩克騎兵被我國一少數民族打得落花流水,他們不得不感歎說:甘拜下風。能夠令哥薩克騎兵聞風喪膽的這支少數民族,就是清朝時期數百年鎮守我國邊境的索倫人。

索倫人的稱呼,是從明清時期開始的,索倫一詞的含義,指的是“射手”的意思。清朝時,稱呼鄂溫克族、達斡爾、鄂倫春等族為索倫部,隸屬八旗。他們多以打獵遊牧為生,生存的磨練,使得索倫青壯年無不精通騎射,悍不畏死,練就了一身好本領。

中國一民族,族名很有特色,善于打仗,曾讓沙俄最牛軍隊潰不成軍

索倫人強大的戰鬥力,也為清廷所倚重。尤其在清廷中後期,滿八旗的戰鬥力直線下降,成為了“遊手好閑”的存在,而索倫人卻依然保持着彪悍的戰鬥力,是以在雅克薩之戰中為了對付哥薩克騎兵,索倫騎兵發揮出了應有的作用,将敵人打得潰不成軍。

除此之外,乾隆時期平定大小金川、征讨尼泊爾等戰役,都少不了索倫人的身影,他們為維護國家的統一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