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朝的藩鎮制度是如何出現的?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何不廢除它

我是狼君,一個愛讀曆史的工科小夥兒

安史之亂,是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和平盧軍兵馬使史思明聯合發動的一場反叛戰争。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毫不客氣的說,直接打折了大唐的“脊梁骨”,但就是這樣一個折了“脊梁骨”的“殘廢”,卻在安史之亂後又延續了140餘年,藩鎮制度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藩鎮制度的确導緻了唐朝中後期的國家動亂,但是割據叛亂黨的藩鎮隻占很小的一部分。從安史之亂之後,唐設藩鎮總計89個,參與過叛亂的藩鎮隻有11個,隻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藩鎮還是能夠聽命中央,安心治理地方的。

唐朝的藩鎮制度是如何出現的?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何不廢除它

唐朝藩鎮制度的形成

政治制度與藩鎮制度

唐朝建國,為了避免出現前朝因基層行政區域面積過大,地方長官權力過大的弊端,唐朝極力将地方行政區域縮小。秦漢全國郡國不足百個,而唐朝開元年間,郡的數量達到了328個,即使考慮唐朝版圖有所擴大,這個數量也遠超漢朝。

而地方行政機構的過小和過多,導緻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就會出現諸多問題,不得已唐朝在郡縣制兩級的基礎上,又加了一級“道”,将天下分為十道,原本隻是隻做監察之用。

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又發現地方政權權力過小,地方獨自發展經濟和防禦外敵的能力有限,是以在武德年間,設“道”之前,改總管府為都督府,後又對都督加使持節,稱為節度使,掌管地方軍事大權,節度使制度成形。

高祖受命之初,改郡為州,太守并稱刺史。其緣邊鎮守及襟帶之地,置總管府,以統軍戎。——《舊唐書》

随着後來的發展,節度使不再單單是掌管軍事的要員,唐王朝将政、軍、财、監大權全部集節度使一人,使得節度使俨然成為唐王朝的“諸侯”。安史之亂後,為穩定局勢,唐朝在内地也大設藩鎮,唐朝藩鎮制度基本成型。

唐朝的藩鎮制度是如何出現的?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何不廢除它

軍事制度與藩鎮制度

唐朝将府兵制作為軍事制度的主體,府兵制建立的基礎,就是唐初建立的均田制。這時的府兵,可以得到充足的土地,也就有着足夠的動力支撐他們為國而戰,在府兵基礎上建立的禁衛軍,承擔着“舉關中之衆,以臨四方”的重任。

若四方有事,則命将以出,事解辄罷,兵散于府,将歸于朝。故士不失業,而将帥無握兵之重,是以防微杜漸,絕禍亂之萌也。——《新唐書》

但随着國家的發展,封建制度下的土地兼并卷土重來,可配置設定給府兵的田地越來越少,府兵的素質和戰鬥力也随之下降。府兵制度瓦解,使得戍邊重任全部依仗各個藩鎮,藩鎮逐漸擁有了自主的軍事權,開始招募士兵。

于諸色征人及客戶中,招募丁壯,長充邊軍。——《資治通鑒》

府兵制瓦解,直接導緻戍衛京師的禁衛軍的迅速衰退;而藩鎮自募士兵,使得藩鎮手握雄兵,形成了“雄将精兵,皆聚于西、北”,中央弱而藩鎮強的局面,中央再無能力以府兵控制四方。

在最初,節度使還隻是臨時的官職,至唐玄宗時期,權力下放,一人可任一地節度使十數年之久,此後唐中後期的藩鎮制度基本确立。

唐朝的藩鎮制度是如何出現的?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何不廢除它

藩鎮在唐朝中後期的重要作用

安史之亂結束以後,地方藩鎮的弊端已經顯現出來,但唐朝依舊沒有廢止藩鎮制度,這裡有唐王朝本身權力有限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是藩鎮制度在唐朝的重要地位,藩鎮制度已經成為唐王朝統治的根本,在諸多方面顯示其重要作用。

藩鎮對唐王朝在監察地方的作用

藩鎮最初的形成,就是為了監察地方,即使在唐朝中後期,藩鎮的這一職能依舊沒有改變,簡言之,藩鎮就是起到唐王朝“耳目”的作用,而且在經過安史之亂後,朝廷困頓,為減輕朝廷負擔,唐中期以後,就将監察權交給了藩鎮。

必令郎官禦史,分命巡察,則乘驿蹔往,難於委知,諒無益於澄清,反有增於勞擾。其天下縣令,各仰本州府長官審加詳察。——《全唐文》

在監察百官上,藩鎮在中央與地方呈現出紐帶的作用,在減小壓力的同時,還加強了中央對地方吏治管控和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使得藩鎮與維護唐王朝的統治息息相關。

唐朝的藩鎮制度是如何出現的?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何不廢除它

藩鎮對唐王朝軍事鞏固的作用

藩鎮制度雖然是安史之亂與唐朝末期藩鎮割據的根源,但是在唐朝的絕大多數時期,藩鎮制度依舊是唐王朝保證軍事力量的最根本手段,即使在安史之亂時,藩鎮也是唐王朝賴以平叛的主要力量。

被譽為“再造王室,勳高一代”的郭子儀、李光旭,都是安史之亂中保衛唐王朝的藩鎮勢力,在安史之亂,以及後來的“建中之亂”、“元和削藩”,所仰仗的軍事力量都是各個藩鎮的力量。

在整個中晚唐時期,藩鎮雖然發生過一些叛亂,但從全國百十個藩鎮來說,隻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對于這寫叛亂藩鎮的評判,所依仗依舊是其他藩鎮的軍事力量,在軍事方面,唐王朝就是“神經中樞”,統轄着各個藩鎮各司其職。

唐朝的藩鎮制度是如何出現的?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何不廢除它

藩鎮對唐王朝邊疆穩定的作用

唐朝藩鎮的設定,最初的目的就是統籌邊疆各州縣,發展集結軍事力量戍衛邊疆,隻不過在安史之亂中,為了平息叛亂,在内地開始增設藩鎮。這些藩鎮在平時戍邊,與戰時支援邊疆作戰,也具有相當大的作用。

長于應變,所曆四鎮,皆控邊陲。屬雜虜寇邊,國之移授,所至撫禦,邊鄙晏然。——《舊唐書》

唐朝在西南、西北等各個邊陲重地,都設有藩鎮,而且對于節度使的任用“非上将、賢相、殊勳,鮮有出鎮者”,足見唐王朝時藩鎮對于邊疆穩定的重要影響,而且在藩鎮的管轄上,中央王朝仍具有任免權,藩鎮隻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唐朝的藩鎮制度是如何出現的?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何不廢除它

藩鎮對唐王朝國家秩序的作用

安史之亂過後,唐王朝經濟崩潰,人口數量銳減曾經的開元盛世,成為了人們心中永遠的回憶,恢複國家秩序,發展生産,穩定社會經濟是唐王朝面對的重中之重,藩鎮又成為了恢複國家秩序、發展生産的執行者。

滑州瘡痍未複,城邑為墟,(滑州節度使令狐彰)彰以身勵下,一志農戰,内檢軍戎,外牧黎庶,法令嚴酷,人不敢犯。數年間,田疇大辟,庫藏充積,歲奉王稅及修貢獻,未嘗暫阙。——《舊唐書》

唐王朝各地的藩鎮在中央王朝的授權下,全力恢複社會生産,開墾荒地,安置流民,社會秩序得到迅速的恢複,藩鎮在這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藩鎮的運作也是在維護唐王朝中央集權的前提下展開的。

唐朝的藩鎮制度是如何出現的?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何不廢除它

藩鎮對唐王朝安撫安史餘黨的作用

經過八年的平亂,安史之亂基本上被剿滅,在平叛安史之亂的過程中,有大量的叛将是通過招撫安定下來的,而不是通過軍事絞殺平定的叛亂。此時的安史餘黨,依舊擁有十分強大的實力。

對于剛剛結束戰亂的唐王朝來說,百廢待興,對于這些叛将能安撫就安撫,輕易不言動武。将權力下放,使各個節度使之間抗衡,達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進而維護唐帝國的存在,這樣一來,這些叛将自身安全受到了保障 ,又有其他藩鎮制衡,也就降低了叛亂的可能。

結語

安史之亂過後的唐王朝,藩鎮在地方依舊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唐王朝統治地方,加強中央集權的一個重要制度,雖然在唐末的藩鎮割據,以及在唐朝的滅亡上,藩鎮制度顯示出了極大的弊端,但是其在安史之亂過後維護唐王朝140餘年的統治上,發揮出了巨大的積極作用。

唐朝的藩鎮制度是如何出現的?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何不廢除它

以上為狼君個人見解,如果您有不一樣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讨論。

我是狼君,喜歡狼君的觀點歡迎評論、點贊,轉發加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