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件國寶被英國搶走,後來想還給中國,蔣介石說:不要了,沒啥用

1860年,英法聯軍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争,入侵中國,直撲圓明園。

英法聯軍對大清大型皇家園林圓明園進行了野蠻的劫掠和焚燒。粗略統計,圓明園奇珍異寶被掠奪的數量約有150萬件。

這件國寶被英國搶走,後來想還給中國,蔣介石說:不要了,沒啥用

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奧組成的八國聯軍又悍然發動侵華戰争。

八國聯軍入侵京城後,所到之處,無惡不作、燒殺搶奪。紫禁城與頤和園被洗劫,八國聯軍偷竊和搶掠的珍寶不計其數。在空前的浩劫中,中國無數文化藝術瑰寶被侵略軍洗劫一空,流失國外的珍寶多達數百萬件。

大英博物館是八國聯軍洗劫後存入中國流失珍寶最多的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數萬件。在大英博物館,有一件中國流失的頂級珍寶,曾經有機會回到中國,但卻被蔣介石拒絕了。

這件國寶被英國搶走,後來想還給中國,蔣介石說:不要了,沒啥用

這件頂級珍寶就是有名的人物畫、插圖畫卷,曠世名作《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是一幅蠶絲底絹本畫,是東晉著名畫家顧恺之的作品。《女史箴圖》所畫的内容,來自西晉大臣張華的一篇詩文女史箴,主要是告誡宮廷女子,如何尊崇婦德。

書法王羲之,繪畫顧恺之,對于顧恺之的畫,在《世說新語》中是這樣評價的:顧恺之畫,有蒼生來所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女史箴圖》是中國繪畫的奠基之作,被譽為中國美術史的“開卷之圖”。該畫筆法如春蠶吐絲、形神具備,畫面典雅甯靜又不乏明麗活潑。自創作以來就受到了帝王将相及士子名流的追捧。

但很可惜,原作早已消失,隻有幾幅臨摹的留存下來,大英博物館所收藏的《女史箴圖》,多數學者認為這是東晉顧恺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被公認為最接近顧恺之畫風,是中國古代最珍貴的卷軸畫之一。

這件國寶被英國搶走,後來想還給中國,蔣介石說:不要了,沒啥用

《女史箴圖》唐代摹本被曆代文人推崇,更是各朝帝王的珍愛之物,各朝帝王在上面留下了大量的印章,最誇張的是乾隆,足足敲了37個章在這幅畫裡,還親手畫了一朵蘭花。

清朝末年,《女史箴圖》最初的藏所是紫禁城禦書房,後被慈禧太後珍藏在頤和園。

一九零零年,八國聯軍侵華,洗劫頤和園時,《女史箴圖》這幅名畫被一個英軍上尉趁亂盜取了。

這個英軍上尉絲毫不懂這幅畫的價值,後來将畫賣給了大英博物館,價格是25英鎊。

大英博物館得到這幅畫後,選擇了日本屏風畫的修複手法,将《女史箴圖》硬生生地切割成了數塊。沒過多久,博物館的研究者知道了,他們撿了一個天大的“漏”。

之後,《女史箴圖》成為了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這件國寶被英國搶走,後來想還給中國,蔣介石說:不要了,沒啥用

抗戰時期,中國曾有機會拿回國寶《女史箴圖》,卻因為蔣介石的一番話,導緻白白錯失良機。

抗戰時期,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

1942年2月,日寇陸軍四個師團突進緬甸。駐緬的英軍第一師在日軍的兇猛攻勢下倉皇撤退。

英軍第一師及戰車營在師長斯高特的率領下向緬北仁安羌地區撤退時,被日寇三十三師團趁勢緊逼。之後,日寇迅速占領了仁安羌油田區附近,斷絕英軍後路,将英緬軍一師包圍于仁安羌油田東北、拼牆河以南地區。

日寇的另一部兵力也渡過拼牆河,在北岸建立封鎖線,切斷了英軍的全部供養線,并采取雙線封鎖,使原本已死傷慘重的英軍,完全瀕臨崩潰的地步。

被圍的英軍共有七千多人,陷于絕境後,彈盡糧絕,再加上水源被斷,形勢危急。

這件國寶被英國搶走,後來想還給中國,蔣介石說:不要了,沒啥用

4月15日深夜,英緬軍總司令亞曆山大上将緊急請求中國軍隊中國遠征軍派兵馳援。

中國遠征軍新38師師長孫立人表示願意出兵仁安羌。

4月17日,孫立人指令劉放吾率113團(實際約800名将士)馳赴仁安羌。

4月18日,劉放吾采取正面攻擊,側翼迂回,偷襲包抄,阻擊設伏。

經過三晝夜的激戰,日寇損失慘重,倉皇撤退。

這一戰,劉放吾以一個團的兵力抗擊日軍1萬餘人!不僅救出了英軍7000多人,還救出了被日軍俘去的美籍記者和傳教士500餘人。

這件國寶被英國搶走,後來想還給中國,蔣介石說:不要了,沒啥用

之後,英國人為了感謝孫立人、劉放吾的救命之恩,就提出要把《女史箴圖》送回中國,作為感謝中國的一份大禮。

不過,英國人也知道這是一幅無價之寶,有些舍不得,于是就對蔣介石說:“如果你們不要這幅畫,那麼我們也可以送一艘潛艇給你們。一艘潛艇和《女史箴圖》之間任選其一。”

盛世古董,亂世黃金。正是抗戰時期,蔣介石覺得還是武器裝備重要,潛艇重要,要一幅畫有什麼用?不要了,沒啥用!于是,他就選擇了潛艇。

這件國寶被英國搶走,後來想還給中國,蔣介石說:不要了,沒啥用

如今,《女史箴圖》這幅中國曆史上的頂級名畫,仍然陳列在大英博物館。由于保管不善,畫面出現皴裂,僵硬而脆弱,無法經受擺弄和延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