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件国宝被英国抢走,后来想还给中国,蒋介石说:不要了,没啥用

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入侵中国,直扑圆明园。

英法联军对大清大型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劫掠和焚烧。粗略统计,圆明园奇珍异宝被掠夺的数量约有150万件。

这件国宝被英国抢走,后来想还给中国,蒋介石说:不要了,没啥用

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组成的八国联军又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入侵京城后,所到之处,无恶不作、烧杀抢夺。紫禁城与颐和园被洗劫,八国联军偷窃和抢掠的珍宝不计其数。在空前的浩劫中,中国无数文化艺术瑰宝被侵略军洗劫一空,流失国外的珍宝多达数百万件。

大英博物馆是八国联军洗劫后存入中国流失珍宝最多的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数万件。在大英博物馆,有一件中国流失的顶级珍宝,曾经有机会回到中国,但却被蒋介石拒绝了。

这件国宝被英国抢走,后来想还给中国,蒋介石说:不要了,没啥用

这件顶级珍宝就是有名的人物画、插图画卷,旷世名作《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是一幅蚕丝底绢本画,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女史箴图》所画的内容,来自西晋大臣张华的一篇诗文女史箴,主要是告诫宫廷女子,如何尊崇妇德。

书法王羲之,绘画顾恺之,对于顾恺之的画,在《世说新语》中是这样评价的:顾恺之画,有苍生来所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女史箴图》是中国绘画的奠基之作,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该画笔法如春蚕吐丝、形神具备,画面典雅宁静又不乏明丽活泼。自创作以来就受到了帝王将相及士子名流的追捧。

但很可惜,原作早已消失,只有几幅临摹的留存下来,大英博物馆所收藏的《女史箴图》,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被公认为最接近顾恺之画风,是中国古代最珍贵的卷轴画之一。

这件国宝被英国抢走,后来想还给中国,蒋介石说:不要了,没啥用

《女史箴图》唐代摹本被历代文人推崇,更是各朝帝王的珍爱之物,各朝帝王在上面留下了大量的印章,最夸张的是乾隆,足足敲了37个章在这幅画里,还亲手画了一朵兰花。

清朝末年,《女史箴图》最初的藏所是紫禁城御书房,后被慈禧太后珍藏在颐和园。

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侵华,洗劫颐和园时,《女史箴图》这幅名画被一个英军上尉趁乱盗取了。

这个英军上尉丝毫不懂这幅画的价值,后来将画卖给了大英博物馆,价格是25英镑。

大英博物馆得到这幅画后,选择了日本屏风画的修复手法,将《女史箴图》硬生生地切割成了数块。没过多久,博物馆的研究者知道了,他们捡了一个天大的“漏”。

之后,《女史箴图》成为了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件国宝被英国抢走,后来想还给中国,蒋介石说:不要了,没啥用

抗战时期,中国曾有机会拿回国宝《女史箴图》,却因为蒋介石的一番话,导致白白错失良机。

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2年2月,日寇陆军四个师团突进缅甸。驻缅的英军第一师在日军的凶猛攻势下仓皇撤退。

英军第一师及战车营在师长斯高特的率领下向缅北仁安羌地区撤退时,被日寇三十三师团趁势紧逼。之后,日寇迅速占领了仁安羌油田区附近,断绝英军后路,将英缅军一师包围于仁安羌油田东北、拼墙河以南地区。

日寇的另一部兵力也渡过拼墙河,在北岸建立封锁线,切断了英军的全部供养线,并采取双线封锁,使原本已死伤惨重的英军,完全濒临崩溃的地步。

被围的英军共有七千多人,陷于绝境后,弹尽粮绝,再加上水源被断,形势危急。

这件国宝被英国抢走,后来想还给中国,蒋介石说:不要了,没啥用

4月15日深夜,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上将紧急请求中国军队中国远征军派兵驰援。

中国远征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表示愿意出兵仁安羌。

4月17日,孙立人命令刘放吾率113团(实际约800名将士)驰赴仁安羌。

4月18日,刘放吾采取正面攻击,侧翼迂回,偷袭包抄,阻击设伏。

经过三昼夜的激战,日寇损失惨重,仓皇撤退。

这一战,刘放吾以一个团的兵力抗击日军1万余人!不仅救出了英军7000多人,还救出了被日军俘去的美籍记者和传教士500余人。

这件国宝被英国抢走,后来想还给中国,蒋介石说:不要了,没啥用

之后,英国人为了感谢孙立人、刘放吾的救命之恩,就提出要把《女史箴图》送回中国,作为感谢中国的一份大礼。

不过,英国人也知道这是一幅无价之宝,有些舍不得,于是就对蒋介石说:“如果你们不要这幅画,那么我们也可以送一艘潜艇给你们。一艘潜艇和《女史箴图》之间任选其一。”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正是抗战时期,蒋介石觉得还是武器装备重要,潜艇重要,要一幅画有什么用?不要了,没啥用!于是,他就选择了潜艇。

这件国宝被英国抢走,后来想还给中国,蒋介石说:不要了,没啥用

如今,《女史箴图》这幅中国历史上的顶级名画,仍然陈列在大英博物馆。由于保管不善,画面出现皴裂,僵硬而脆弱,无法经受摆弄和延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