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瞻7萬雄兵以逸待勞,為何敵不過鄧艾長途跋涉的2000殘兵?

鄧艾偷渡陰平小路,奪了攻滅蜀漢政權的頭功,是件讓敵我雙方的劉禅、姜維、鐘會都很郁悶的事情。

劉禅做了亡國之君,劉備辛苦打拼、諸葛亮勤勉維持的蜀漢基業,轉眼間就丢在了劉禅手裡,從此他無可避免地被扣上了“扶不起的劉阿鬥”的帽子;

姜維把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閣關天險,将魏軍主力阻擋在漢中,還沒等他找尋時機發動反攻,後頭就傳來了劉禅投降的消息。氣得姜維手下的蜀軍拔出佩刀砍身旁的石頭,都能濺出火花;

還有一個窩火的是鐘會。自打起兵以來,帶領主力部隊正面戰場硬扛姜維的都是他鐘會,力氣花得最多,反倒讓鄧艾奪去了首功,在司馬昭跟前大大地露臉。

從劉禅、姜維、鐘會的态度反應來看,鄧艾由陰平小路偷襲成都的斬首行動,的确出乎敵我陣營大部分人的預料。

但諸葛瞻與鄧艾的軍隊數量差距,倒也沒諸葛瞻手握7萬雄兵,鄧艾隻有區區2000疲憊之師的懸殊地步。

諸葛瞻7萬雄兵以逸待勞,為何敵不過鄧艾長途跋涉的2000殘兵?

司馬昭部署魏滅蜀之戰,總計動用了18萬兵馬。其基本戰略,是從三個方向翻越隔絕漢中與關中兩大盆地的秦嶺山脈,然後彙聚于漢中全殲姜維手裡的蜀軍主力,為滅蜀清除障礙。

其中西路由鄧艾領兵3萬出狄道,從正面牽制正在沓中為讨伐魏國屯田積糧的姜維主力;中路諸葛緒的人馬也是3萬,由隴西經由祁山道進入漢中,配合鄧艾的正面戰場,從側背偷襲夾擊姜維;人數最多的鐘會12萬主力部隊,則分别從東邊的子午道、駱谷道、斜谷道進入漢中。

按照司馬昭的既定戰略,隻要鄧艾和諸葛緒咬住姜維的人馬,稍微拖一下時間等到鐘會的主力部隊到達沓中戰場,那麼用整整18萬的魏軍優勢兵力,去吞下姜維的部隊,基本也就沒什麼懸念了。

隻不過姜維也不是吃素的,一看魏軍三路兵馬泰山壓頂的勢頭,立馬果斷選擇儲存實力放棄漢中,退守到天險劍閣關,使魏軍聚殲蜀軍主力的計劃還沒開始就破了産。

姜維的打算是固守劍閣,居高臨下俯瞰整個漢中盆地。18萬魏軍來到漢中,後勤供應全都倚仗秦嶺“子午、駱谷、斜谷、陳倉、祁山”5條小路的轉運,來往十分不便,時間一久軍心必定産生變亂。那個時候,便是蜀軍最佳的反攻時機。

這樣一來,蜀魏雙方的漢中戰場,就陷入了對峙的僵局。

諸葛瞻7萬雄兵以逸待勞,為何敵不過鄧艾長途跋涉的2000殘兵?

而此時,姜維手頭上的兵馬有多少?蜀漢全國的兵力布置,又是一副怎樣的情形呢?

從劉禅投降後交出的戶口可知,蜀漢大體有11萬軍隊。這11萬人馬主要分布在四個方向:

東吳與蜀漢是盟友,這個方向放1萬來人就夠了;南方的孟獲,在諸葛亮時期已經通過武力和安撫趨于穩定,布置了1萬軍隊也差不多;成都是政權中心,再少也該放個2萬來人應對突發情況。

11萬減去4萬,還剩下7萬。姜維手中在劍閣關一線與18萬魏軍對峙的,估計撐死了也就是這7萬人馬。

但這支部隊曆經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和姜維的九伐中原,絕對是蜀軍中的精銳!是以盡管魏軍占據明顯的兵力優勢,可也無法突破蜀軍憑險固守的防線,鐘會隻能眼巴巴地看着成都平原的門戶,一天天對峙下去。

諸葛瞻7萬雄兵以逸待勞,為何敵不過鄧艾長途跋涉的2000殘兵?

為打破僵局,這時候鄧艾決定由陰平小路輕裝偷渡,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益州。

隻要偷渡成功,鄧艾便能獲得極大的行動自由,進可以猛攻快打直取成都滅掉蜀漢,退也能繞到姜維背後,與鐘會一起前後夾擊劍閣關的蜀軍主力,随後再彙集18萬魏軍拿下成都平原。

可這中間也有個問題,跟着鄧艾進入益州的人馬能有多少?

司馬昭給鄧艾的兵馬本來是3萬,陰平小路沿途的後勤供應要留下一半的人,再算上長途跋涉的非戰鬥減員,估計最後能到益州的也就是萬把來人。

而且陰平全都是崎岖難行小路,有些路段全靠魏軍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是以基本不可能攜帶有什麼攻城器械。可以确定這1萬來人除了手裡的環首刀和長矛,沒有其它任何裝備。

但他們的突然出現,卻給身在成都的蜀漢君臣帶來了巨大的恐慌!

諸葛瞻7萬雄兵以逸待勞,為何敵不過鄧艾長途跋涉的2000殘兵?

姜維的人馬被鐘會牽制在劍閣,能不能抽出人馬來馳援成都、撲滅鄧艾的軍隊還兩說,是以在一段時間内,隻能是由成都方向的蜀軍獨自抵擋鄧艾的魏軍。

劉禅把最後的希望,放在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身上。

上文中說到了,諸葛瞻帶出的成都人馬頂多是2萬,而且還隻是蜀漢的“内衛部隊”,缺乏實戰鍛煉的經驗,戰鬥力存疑。

與諸葛瞻對陣的,倒是跟姜維都交戰過好幾個回合的鄧艾,是魏國第一梯隊的名将。況且1萬魏軍長途跋涉深入蜀國境内,幾乎已經沒有了任何退路,是以打起仗來隻能赢不能輸,很有背水一戰的氣勢。

諸葛瞻7萬雄兵以逸待勞,為何敵不過鄧艾長途跋涉的2000殘兵?

偏偏此時的諸葛瞻,又在進攻和防守的問題上猶豫不決,結果耽誤的功夫就被鄧艾攻破江油關,進入了成都平原的開闊地帶。

諸葛瞻一路撤退,尋找險要的阻擊地形,最後退到成都的北部門戶綿竹,再也退無可退,于是隻能硬着頭皮展開與鄧艾的決戰。一戰下來,蜀軍全軍覆沒,就連諸葛瞻本人也沖入敵陣格鬥戰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