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飲料當水喝患糖尿病,年輕人如何為健康兜底?

飲料當水喝患糖尿病,年輕人如何為健康兜底?

天天熬夜、吃甜食、把飲料當水喝……近日,26歲的小王在出租屋内突然昏倒,被房東發現後第一時間送往了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送到醫院時,小王意識模糊,血糖高達40mmol/L,經醫生診斷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也就是糖尿病急性并發症。經醫護人員積極搶救,目前小王已脫離危險,病情逐漸好轉。(1月9日 《揚子晚報》)

如今,因天天熬夜、過度攝入糖量等不良生活習慣,導緻疾病突發住院的并非隻有小王一個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面臨着患上糖尿病的風險。不僅僅是糖尿病,痛風、腦梗等疾病也“盯”上了年輕人,不良生活習慣成了潛在的“健康殺手”。健康是最基本的底線,面對不良生活習慣可能導緻的疾病深淵,年輕人自身是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提高健康意識,将意識化作行動,才能為健康兜好底。

個例的曝光和媒體的健康提示,提高了大衆對不良生活習慣可成為疾病誘因的認知程度。但除了有大量的社會宣傳,年輕人主動提高個人健康意識才是遠離不良生活習慣的關鍵一步。在已有的報道中,媒體常從警鐘效應的角度報道因飲食不健康、作息不規律而誘發的疾病,又輔以科普性質的健康資訊,目的在于讓更多的人重視健康問題。每當有反面案例出現在大衆視野中時,往往會有不少年輕人在評論區中與相應的症狀“對号入座”。一時的恐懼訴求隻能引起短時間的重視,而健康是關乎個人長遠發展的重要問題。年輕人隻有樹立起堅定的健康生活意識,才能從根本上審視自身的不良生活習慣、糾正誤區。

“碼了等于做了”“進我的收藏夾吃灰吧”……諸如此類的語錄在網際網路中頻現,側面反應出了健康意識的提高與付諸實際行動之間的距離還比較遠。提高健康意識是擁有健康生活狀态的第一步,付諸行動才能真正将健康意識落到實處。在手機螢幕的另一端,或許正有不少年輕人的生活狀态是邊擔心新聞裡的真實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邊熬夜,一邊吃着減脂餐又一邊喝着全糖奶茶。隻在健康意識上有所提高而不付出實際行動,隻會憑空增加焦慮感。将健康意識化作行動,告别不良生活習慣導緻的健康損耗行為,讓身與心都能得到全面健康發展,何樂而不為呢?

生活壓力大、需要一定的慰藉可以被了解,但過度熬夜、喝奶茶也隻能帶來短暫的快樂。年輕人需要意識到健康才是長久的幸福,提高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管住嘴邁開腿”,才能和潛在的疾病風險說拜拜。

文/吳秋穎 (廣西大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