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赫魯曉夫最後一次訪華是哪年,他因何事而來,是否取得效果?

近現代以來,蘇聯建立蘇制體制後,蘇聯成為與美國對抗的一方“霸主”。蘇聯經過蘇德戰争,其戰略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蘇聯建立後華約組織,與美國的北約組織進行對抗。新中國成立後,當時我國與蘇聯體制一樣,在國家建設上不得否認蘇聯給予的很大幫助。但我國與蘇聯的關系自從赫魯曉夫執政後開始發生變化,直到中蘇交惡。

赫魯曉夫最後一次訪華是哪年,他因何事而來,是否取得效果?

在我國與蘇聯兩國交惡後,其中關鍵人物赫魯曉夫無法繞不開。也正是赫魯曉夫一氣之下與我國關系惡化,一直延續到1989年。但從曆史記載看,中蘇交惡的開端應該始于赫魯曉夫最後一次訪華。那麼此次訪華,赫魯曉夫為何而來,取得什麼效果?

性格

我們在探讨赫魯曉夫最後一次訪華目的前,我們要了解一下赫魯曉夫的性格。赫魯曉夫應該說是一個從底層一步步幹到蘇共核心上司的人。即使赫魯曉夫到了莫斯科,在面對前任約瑟夫,赫魯曉夫依舊不敢有所作為。

赫魯曉夫最後一次訪華是哪年,他因何事而來,是否取得效果?

從資料記載看,赫魯曉夫曾是一個不折不扣執行約瑟夫訓示的人,據說赫魯曉夫的長子在蘇德戰争之死與前任也有關,但赫魯曉夫依舊兢兢業業工作,從沒有表現出怨言。

在我們印像中,赫魯曉夫是一個很張揚的人,特别是他善于肢體語言表達一切。有人甚至把赫魯曉夫粗魯的動作進行了加工,認為他在聯合國開會時用鞋砸桌子。

其實赫魯曉夫執政後,他無論在國内,還是國際上,他都急需要别人尊重他,因為他是靠反對斯氏而起來的。雖然赫魯曉夫名義上不搞個人崇拜,實際上赫魯曉夫希望别人尊重他。

但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出來後,雖然赢得好評,但卻在蘇東陣營引起了反彈和内亂,赫魯曉夫把蘇東陣營的思想搞亂了,是以有些人就反對赫魯曉夫。

赫魯曉夫最後一次訪華是哪年,他因何事而來,是否取得效果?

曉魯曉夫對蘇東陣營不尊重他的人進行打壓,同樣對蘇聯體制内的國家上司人不尊重他也很反感。這其中就包括我國。

我國曾提醒赫魯曉夫不要全盤否定約瑟夫,要“三七開看”,不僅沒有引起赫魯曉夫重視,反而引起他的反感,也使我國與蘇聯的關系開始發生變化。

目的

赫魯曉夫在位時,曾經三次通路中國,1954年9月,赫魯曉夫上台不久就通路中國,此次通路赫魯曉夫歸還旅大港。1958年7月,赫魯曉夫第二次訪華,此次訪華中他提到了“長波電台”和“聯合艦隊”的事,當即被我國拒絕,從此赫魯曉夫對我國不聽他的話而不高興。

此後赫魯曉夫對我國開始打壓,1959年2月,赫魯曉夫以與美國談判核子試驗為由,停止對我核試驗的援助。

赫魯曉夫最後一次訪華是哪年,他因何事而來,是否取得效果?

1959年9月底,赫魯曉夫通路美國後不久,在九月底通路我國。這是赫魯曉夫第三次訪華,也是他最後訪華。其實此次赫魯曉夫訪華有别的目的,并非與我國絕交而來。

第一個目的,為了加強與我國友好交往,赫魯曉夫深知,如果與我國徹底交惡,作為最大的鄰國,不利于蘇聯的發展。是以,赫魯曉夫借助新中國成立10周年之際,想與我國和好。

第二個目的,解釋訪美之舉。赫魯曉夫訪美是他的國際外交政策之舉,當時我國對赫魯曉夫的訪美進行過批評,赫魯曉夫訪美後就到我國進行了解釋。赫魯曉夫想說服我國了解他訪美之舉。

以上是兩個主要目的,至于後來提到的印度侵略我邊境的事,據資料記載并不在赫魯曉夫目的之中,隻是在交談中提到這句話。而赫魯曉夫之前表明過中立的立場,是以,我方對蘇聯的表态很生氣。

赫魯曉夫最後一次訪華是哪年,他因何事而來,是否取得效果?

交鋒

赫魯曉夫此次訪華,在他看來我方能接受他的一些做法,但他沒有想到,等待他的将是一場辯論和交鋒。

赫魯曉夫曾在訪美前,就對我國做法不滿,認為我方做法沒有和他溝通,是破壞蘇美之間交往的一塊“絆腳石”,是以赫魯曉夫來了也沒帶着好氣,另外赫魯曉夫還以老大自居,認為蘇聯是“老大哥”,一些國家就應該尊重他。這種思維使他根本沒有端正解決問題的态度。

赫魯曉夫最後一次訪華是哪年,他因何事而來,是否取得效果?

當他與我國辯論時,認為自己受到了怠慢,但赫魯曉夫始終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别人,讓人很難接受。他認為自己做的都對,卻沒考慮對方感受,有一種讓人反感的大國“沙文主義”在裡面。特别是在第三國領土糾紛上,赫魯曉夫本身就向着印度,是以他的話從最開始就被我國予以反駁,但這種反駁是正常的。

赫魯曉夫最後一次訪華是哪年,他因何事而來,是否取得效果?

我國與赫魯曉夫之間有辯論早在之前就有了,赫魯曉夫第二次訪華時就有過這樣的辯論。赫魯曉夫沒想到我方會反駁他,是以對我國産生了反感。第三次訪華後再次辯論,赫魯曉夫認為自己受到“計劃”中的辯論,認為有意怠慢他。再加上老大思維,因為上台後,蘇東國家都尊重他,而我國卻對他不當回事,這就失落感和憤怒感,讓赫魯曉夫決定與我國徹底交惡。

赫魯曉夫認為蘇聯給予這麼多援助,而我方卻不聽他的建議,他感覺不了解。因為這種不了解在頭腦中早就形成。是以,赫魯曉夫最後一次訪華後,他是以而生氣了,決定不再向我國提供援助。

赫魯曉夫最後一次訪華是哪年,他因何事而來,是否取得效果?

由此可見,赫魯曉夫最後一次訪華并沒有預想到中蘇交惡的正式開始。而是帶着讓别人了解他的做法而來,但沒想到赫魯曉夫卻沒有收到預想的結果。因為從赫魯曉夫本身上台來看,他的地位無法與約瑟夫比,緻使一些蘇式國家對其産生疑慮。因為赫魯曉夫的做法不僅影響到蘇聯發展,同樣也影響同一陣營國家的發展思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