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炯明:功臣還是罪人?這首歌三句詞,寫盡他的一生

五條人

寫了首歌,名字叫

《陳先生》

。歌長一分四十四秒,整首隻有三句歌詞:

1878年,伊生于海豐,1933年,佢死于香港,1934年,其葬與惠州。

陳炯明:功臣還是罪人?這首歌三句詞,寫盡他的一生

陳先生是誰?他生平有什麼事迹?五條人為什麼會為他寫歌?歌詞為什麼隻有短短三句?帶着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陳先生,重新回到那個

戰火紛飛的年代。

陳炯明控告惠州知府陳召棠

陳先生全名

陳炯明

,原名陳捷,字贊之,又字競存,粵系軍事将領,中華民國時期軍政代表人物之一,主張

“聯省自治”

,與孫中山“大一統”的政治綱領不合,被國共讨伐後避居香江,協助海外最大的華僑社團組織

“洪門緻公堂”轉型為“中國緻公黨”

,并首任該黨總理。

陳炯明:功臣還是罪人?這首歌三句詞,寫盡他的一生

1878年

生于廣東

海豐縣

。雖出生書香門第,家裡經濟上卻很困難,三歲時父親就去世了,但母親還是堅持供他讀書,在20歲時中了秀才,1906年去廣東讀法政學堂,兩年後以

優秀畢業生

的身份畢業。

廣東

是陳炯明一生不可不說的地方。在陳炯明就讀政法學堂期間發生了一件事,即領銜控告濫殺無辜的

惠州知府陳召棠

。陳召棠任惠州知府期間,

欺壓百姓,濫用私刑

,就連未成年孩童也照殺,引起當地百姓極大憤恨。當地一些士紳決定狀告陳太府,由

陳炯明搜集人證物證

。士紳不敢名列告狀第一名,因為第一名要出庭作證,如果誣告反而會落罪;陳炯明自發奮勇願名列第一名。是以士紳願意給陳炯明一千元以作鼓勵,陳炯明義正言辭地拒絕了。

陳炯明:功臣還是罪人?這首歌三句詞,寫盡他的一生

陳炯明自己也是個窮學生,面對如此多的錢财當真不心動嗎?當然不是,相反他

心中的正義勝過這錢财千百倍

,在大義面前錢财何須一提。那難道他不怕死嗎?也不是,就連一些士紳不敢做的事他敢做,一切都是因為心中有一義字。在庭審中,陳炯明據理力争,說得陳太府啞口無言,當場

被撤職逮捕

。經此一事,陳炯明聲名大震。

陳炯明實行改革

1909年,陳炯明任

廣東谘議局議員

,提出一系列社會改革措施。雖然陳炯明作為谘議局的議員,其實隻有

咨詢、商議

的權利。

但在當時封建帝國統治下,卻成為代表民意的媒介。他堅決反對陳召棠之流濫用私刑,直接就地正法的做法。在經濟方面,陳炯明受西方思想影響很大,他認為各地鹽務應該

由商人經營

,而非官辦。在教育方面,他

創辦平民教育

,設立女子學校。在司法方面,他建議

廢除衙役,以警察取代

。在社會風氣方面,

他禁煙、禁賭

,設立遊民教養院,相較于孫中山的三民思想,陳炯明的社會改革措施才算真正

為人民謀福利,保障人民生活

,這也為陳炯明和孫中山之間的沖突埋下了伏筆。

陳炯明:功臣還是罪人?這首歌三句詞,寫盡他的一生

新軍起義、黃花崗起義

谘議局

是康有為發起維新變法運動時,清廷做的妥協。當時陳炯明作為谘議局的議員,僅一年後,陳炯明就認識到依靠

維新變法

,國家性質依舊未改變,綿延兩千多年的皇權依然是壓在數萬萬窮苦百姓的一道枷鎖。

在即将請奏清廷召開國會前的谘議局會議中,陳炯明對會議持消極态度,且态度已然有所改變,

他開始積極地為改革做準備

1910年

廣州新軍起義

是南方同盟支部支援下的第一次武裝暴動,由

趙聲和倪映典

作為此次起義的發送者,并且取得了政法學堂朱執信的支援。起義計劃是由炮兵首先開炮發難,巡防新軍聞炮聲響應。谘議局選舉臨時

民政長官

,陳炯明任正副職。但由于新軍起義時,清政府已經有所發覺,甚至懷疑到陳炯明。幸好當時各議員的幫助,才擺脫嫌疑。

陳炯明:功臣還是罪人?這首歌三句詞,寫盡他的一生

新軍起義失敗後,陳炯明又着手下一次行動,即1911年

黃花崗起義

。起義前,衆人在南方設立了統籌部,

黃興為部長,陳炯明為編制課長

。由于經費不夠,統籌部向海外募集經費共計港币十八萬餘元。陳炯明作為谘議局議員,利用議員身份為革命打掩護。又召集百餘人到廣州組織先鋒隊,準備起義。

起義原定日期為4月13日,但溫生才單獨行動,4月8日打死廣州将軍孚琦,廣州全城戒嚴。是以統籌部又延期至4月26日,組800人敢死隊分十路進攻。當時軍火有一批未到,遂決定再次延期到27日,由于香江收到電報時已經是26日晚上,時間來不及。又決定延期至28日,衆人由香江趕到廣州時,已經錯過了起義時間。

最終在種種原因下,起義最終失敗。

陳炯明:功臣還是罪人?這首歌三句詞,寫盡他的一生

我們看這次行動不難分析出失敗原因。首先

廣州政府方面

對此次行動已經有所察覺,早已做好準備。其次,起義軍

缺乏上司人物

,導緻起義活動一而再再而三延期,打擊了各位革命黨人的信心。之後陳炯明回香江避難,同時等待機會準備下一次起義。也就是廣東惠州起義,在陳炯明上司下的這次起義的勝利引發了

廣東全省光複。

安其那主義與北伐

陳炯明治理事務時信奉安其那主義,

主張民主、自由、平等

。他在1918年率領粵軍進駐漳州時,便開始适用安其那主義。他主張聯省自治,

效仿美國的聯邦制建國

。他在漳州治理成績顯著,引起了外國人的注意,甚至

号稱漳州為東方的一顆新星

但由于陳炯明的主張與

孫中山在1926年發起的北伐

主張産生沖突,被孫中山斥為

軍閥

,孫中山撤了陳炯明廣東的職務。1925年,陳炯明逃到香江,

八年後在貧困交加中死去

。死後,陳炯明連棺木也要用其母親所備的棺木,不得不讓人唏噓,一個曾經顯赫一時的地方軍政長官,結局卻如此凄慘。

陳炯明:功臣還是罪人?這首歌三句詞,寫盡他的一生

在之後一百多年裡,曆史上都将陳炯明描繪為軍閥,背叛革命事業的叛徒。但其實是兩位當時領袖人物的政治主張不一緻,陳炯明認為北伐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當時的廣東百姓久經戰亂,生活貧苦,是以不同意北伐。

陳炯明是以背負了整整一百多年的罵名

,直到近年來,其子陳定炎不滿父親被污蔑,寫文為父親翻案,陳炯明的事迹才為人所知。在當時看來,陳炯明是不同意北伐的叛徒,但現在看來,陳炯明是為人民着想的英雄人物。

曆史上的是是非非誰又說得清,各人心中各有定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