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德戰争中,莫德爾為何從解職到元帥僅用4個月?德國版救火隊員

如果說蘇德戰場上蘇聯一方最出名的戰将是誰,那一定是朱可夫,他像“救火隊員”一樣奔波于各個城市,解除危機、化險為夷;如果說德國一方有誰也能堪當大任的,一定是莫德爾,尤其是戰争後期,他幾乎可以稱之為“東線司令官”了。

1943年7月,庫爾斯克會戰失敗後,莫德爾帶領部隊後撤200公裡,盡管給蘇軍造成47萬人的損失,但第9集團軍也損失了10萬人。此時面對蘇軍的淩厲攻勢,德軍的防線千瘡百孔,莫德爾隻得違令一退再退。

蘇德戰争中,莫德爾為何從解職到元帥僅用4個月?德國版救火隊員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一紙指令,他被解職了。

反觀這段曆史,莫德爾盡管一路撤退,但基本保證了防線平移後撤,沒有給蘇軍穿插、圍殲的機會,從戰術角度講,是合理、完美的。然而,德軍最高統帥部卻不這麼看,他們認為撤退是輕率的,甚至是違抗指令,自行其是,于是解他的職務,轉入預備役。

11月5日,莫德爾回到了德累斯頓的家,終于可以放松一下緊張的神經,和家人享受天倫之樂了。但他一直耿耿于懷的是,“預備役指揮官”在德軍傳統裡,意味着“已經退休了”,對于好戰的莫德爾,不能不說是一種折磨,整天度日如年。

蘇德戰争中,莫德爾為何從解職到元帥僅用4個月?德國版救火隊員

3個月的“假期”,讓賦閑在家的莫德爾極不适應,關注着東線戰局成為他每天的“必修課”,他渴望戰争。機會來了,蘇軍發動了解除列甯格勒圍困的戰役,北方集團軍群承受巨大壓力,部隊要求撤退,遭到德軍統帥部的拒絕,并由莫德爾接替指揮。

趕赴前線的莫德爾,依然是罵罵咧咧、粗話連篇,他指令禁止撤退,堅守防線。對于“新來乍到”的指揮官,北方集團軍群的将領們既不服氣,又在感情上不願接受他,但莫德爾似乎不在意這些,不斷地在各部隊奔走,并組織反沖鋒。

蘇德戰争中,莫德爾為何從解職到元帥僅用4個月?德國版救火隊員

在他的嚴令下,德軍的戰鬥素養被激發了出來,發瘋似地進行抵抗,将蘇軍的攻勢阻滞下來,形成僵持。但莫德爾十厘清楚,現在這一切都是暫時的,蘇軍更犀利的攻勢還在後面,如果提出撤退,他可能會被再次解除職務,該怎麼辦?

“狡猾的”莫德爾想到了“誘敵深入”的戰術。他解釋到,部隊後撤,與蘇軍脫離接觸,然後集中兵力突然反擊,不但可以恢複戰線,還能殲滅對手有生力量。這個想法得到最高統帥部的同意,并且很欣賞這種“進攻性的政策”。

蘇德戰争中,莫德爾為何從解職到元帥僅用4個月?德國版救火隊員

其實,這是莫德爾為撤退找的“托辭”。他的真正目的還是将“破損的”德軍帶到相對安全的地方,儲存僅有的力量。于是,20萬人的部隊開始後撤,為展現進攻,他多次指令主動出擊,盡管損失1萬人,但拯救了整個北方集團軍群。

莫德爾得到官兵們認可,晉升為陸軍元帥。

1944年3月,北方集團軍群從極端不利的戰局中擺脫出來,莫德爾功不可沒,他成為德軍中最年輕的陸軍元帥,達到了其軍事生涯的最高峰。從上校到元帥,莫德爾用了6年,盡管晉升時間不是最快的,但擷取元帥銜是順理成章的。

蘇德戰争中,莫德爾為何從解職到元帥僅用4個月?德國版救火隊員

北方剛剛“消停下來”,南方又出現了大的危機。蘇軍4個方面軍200多萬人的部隊,突破了烏克蘭的南方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的防線,2個集團軍群中66個師被擊潰,10個師被圍殲,被完全驅逐出蘇聯領土,德軍在東線面臨着全線崩潰。

德軍統帥部将失敗的責任歸咎于曼施坦因等人,變相解除了他的職務,并将兩個集團軍群分别改為南、北烏克蘭集團軍群,莫德爾接任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這樣的任命,預示着德國國防軍“容克軍團”徹底失寵。

蘇德戰争中,莫德爾為何從解職到元帥僅用4個月?德國版救火隊員

莫德爾到任後,立刻着手解救被蘇軍圍困的第1裝甲集團軍,經過14天的努力,20萬德軍沖出包圍圈,并與接應部隊互相配合,經過260公裡的長途行軍,脫離了危險。這件事成為朱可夫日後遭到批判的内容之一。

1944年6月,随着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成功,解放歐洲的戰役打響。在東線的蘇軍也在積蓄力量後,開始向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發起了反攻。此時的德軍可謂是江河日下,中央集團軍群隻有不到60萬人,卻要防守着長達1000多公裡的戰線。

蘇德戰争中,莫德爾為何從解職到元帥僅用4個月?德國版救火隊員

蘇軍24000門大炮進行了2小時的炮火準備,166個師分三路突擊,将7萬德軍圍了起來,原定8天完成的任務,提前了4天。德軍最高統帥部又訓示莫德爾接替中央集團軍群指揮,一個人指揮兩個集團軍群,這在德軍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然而,莫德爾的防禦戰術,在朱可夫面前不靈了。

作為一個實用主義者,莫德爾深知中央集團軍群很難大有作為,他要做的就是撤退,儲存實力,直至到達蘇軍補給的極限位置,并在撤退中,以“攻對攻”的戰術,遲緩蘇軍的追擊。當他曾經的老部隊第9集團軍被圍困時,莫德爾竭盡所能地派兵支援。

蘇德戰争中,莫德爾為何從解職到元帥僅用4個月?德國版救火隊員

但在蘇軍全方位的打擊下,增援部隊隻解救出1萬多官兵,也就是說第9集團軍已經不複存在了。面對蘇軍的進攻,莫德爾依然采取“彈性防禦”戰術,一旦有蘇軍突入,就會以攻對攻的反沖鋒,打亂對手追擊節奏,進而加強戰線防禦。

可是,經過多次交鋒,朱可夫已經吸取了經驗教訓,他不再進行戰術偵察,直接發起全面進攻,“彈性防禦”失去了“彈性”,并且對其身後的道路或者退路進行破壞性轟炸,遲滞德軍撤退的速度,進而完成包圍、殲滅的任務。

蘇德戰争中,莫德爾為何從解職到元帥僅用4個月?德國版救火隊員

現在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機動性比蘇軍差了很遠。莫德爾不得不面對一次次包圍、突圍、再包圍的局面,短短35天撤退700公裡,28個師被擊潰,傷亡54萬人。德軍最高統帥部指令進攻,莫德爾也不予理會,指揮部隊逐次撤退,縮短防線。

事後看,莫德爾的做法是正确的。中央集團軍群撤出蘇聯國土,在波蘭華沙附近建立了新防線。當然,蘇軍也到達了他們發起戰役的極限,急需後勤的補充。于是,雙方的搏殺暫時告一段落,都在為下一次進攻或防守而準備。

蘇德戰争中,莫德爾為何從解職到元帥僅用4個月?德國版救火隊員

8月17日,莫德爾被緊急調往法國擔任西線德軍總司令。原來自“7.20事件”後,一批參與謀反的德軍将領被解決,其中就包括原西線總司令。他雖然對這項任命毫無準備,但卻反映了德國高層對他信任。這讓莫德爾很受用,并且躍躍欲試。

從蘇德戰争後期來看,莫德爾總是出現在德軍最危急的時刻,他就像朱可夫一樣,成為“救火隊員”。盡管他粗話連篇、粗魯的毛病飽受德軍官兵們的争議,但有他在,混亂的局面能得到控制,活下去的希望更大,是人們不争的事實。

蘇德戰争中,莫德爾為何從解職到元帥僅用4個月?德國版救火隊員

大家認為呢?歡迎讨論和留言。

參考文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的救火隊員》

歡迎搜尋關注“白楊樹下談曆史”//學習曆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