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攝政王載沣,差點将明清兩朝的大内密檔付之一炬,幸虧此人攔下!

據當事人回憶,1908年,載沣被任命為攝政王的時候,照例要舉行一個就職儀式。可是滿清二百多年間,隻有一個多爾衮做過攝政王,沒有别的先例可以參照。

于是載沣就下令部下到大内查找當時的資料,可是大内的檔案庫裡文檔堆積如山,不僅有滿清時期的,還有明朝的文檔。檔案室的官員也沒有進行過專業的教育訓練,沒有科學分類管理。亂堆亂放,可以說是雜亂無章,根本就沒有什麼規矩。在這樣的文檔裡找到當年多爾衮就職的資料,比大海撈針都難,官員們一看頭就大了。

攝政王載沣,差點将明清兩朝的大内密檔付之一炬,幸虧此人攔下!

秘檔是國家檔案,是曆史的縮影。曆史是史官記載的,史官是皇帝豢養的,什麼都隻能按照皇帝的意思去寫,他們寫出的曆史,已經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了。是以,人們很難在曆代王朝史官編纂的《起居錄》或者大事記裡看到曆史的真相。

國家檔案就不同了,它包括大臣奏章、中央檔案、皇帝批示和朝廷跟各國往來外交公函等等。它是了解曆史的視窗,具有很高的文史價值。

載沣等了幾日,部下來禀報,找不到需要的東西,因為庫房裡資料太多,說白了,是給自己推卸保管不利的責任,順帶跟載沣說,有些陳年檔案,尤其是前明的,實屬無用,要不要燒掉處理一些?

載沣沒把這個建議當回事,就回答沒問題。

攝政王載沣,差點将明清兩朝的大内密檔付之一炬,幸虧此人攔下!

但這麼重要的東西,載沣為什麼漫不經心,以至于要叫人燒掉呢?

回答這個問題,就不能不說說載沣這個人。

如果我們不去人雲亦雲,真實的載沣不是那麼愚蠢、也不是那麼頑固,而是一個非常平庸,還有點底線的人。

我們不妨截取載沣人生幾個片段,來看看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有骨氣的載沣。

庚子之亂,義和團殺死了德國公使克林德,其夫人要求慈禧償命,慈禧是最高上司人,怎麼會償命呢?慈禧把責任推給了部下,于是清廷處置了12個替罪羊來頂缸:莊親王載勳賜令自盡;端郡王載漪、輔國公載瀾流放新疆,永遠監禁;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剛毅,斬立決。這還不算,滿清還必須要到德國道歉。

1901年,載沣代表皇帝光緒、代表大清就庚子之亂德國公使被殺一事當面向德皇道歉。

攝政王載沣,差點将明清兩朝的大内密檔付之一炬,幸虧此人攔下!

當時德國皇帝認為滿清是戰敗國,想羞辱一下載下傳沣,就命他行跪拜禮。

但載沣不卑不亢、據理力争說:我是代表我哥哥光緒來給你賠禮的,我們是平級,我怎麼能給你跪拜。

德皇一聽這個中國小夥子說的有理,自己理屈詞窮,不得不放棄跪拜要求。

與時俱進的載沣。

載沣是個平易近人和比較開通的人,在朝廷各種勢力的明争暗鬥中,一直保持着相對超然的态度,表現出謙抑退讓的性格,博得不少人的好感。

在晚清朝廷中,載沣也是一位思想開明和新潮的人物。他經常閱讀西方的報刊,喜歡西方的自然科學。據溥儀在《我的前半生》回憶,父親載沣是滿清王公中最先穿起西服的,他還在家裡裝起了電話,用上了汽車。

1910年,載沣的弟弟載濤從海外回來建議在全國實行剪辮子,掌握滿清大權的載沣對剪辮子采取了默許的态度。

攝政王載沣,差點将明清兩朝的大内密檔付之一炬,幸虧此人攔下!

因為清廷的暧昧态度,當時滿清的官員和警察、學生以及士兵中絕大多數人已經剪掉辮子。

接受失敗,拒絕複辟。

載沣作為當時大清的實際統治者,在滿清王朝的末日到來前,一定是做過垂死掙紮,這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在滿清退出曆史舞台後,他很快接受了這個事實,不再逆流而動,非常難得。

1912年元月2月12日,隆裕太後以皇帝的名義頒發了退位诏書,宣統小皇帝退位。

載沣如釋重負,他從宮裡回到家中,非常輕松地說:''這下好了,我能回家抱孩子了。''

載沣在很短的時間裡,完成了從帝國權力的巅峰到一個平民的過渡,心态釋然,确實了不起。

1912年9月,孫中山曾會見過載沣,對他的急流勇退,順應大局表示肯定。在會見中,孫文題照相贈予他,載沣回答說:''我擁護民國,大勢所趨,感謝民國政府對我們的照顧。''

載沣的回答不是客套話,而是他确實放下了。

攝政王載沣,差點将明清兩朝的大内密檔付之一炬,幸虧此人攔下!

1917年,辮帥張勳逆流而動,上演了一幕複辟醜劇,載沣表現得非常超脫,自始至終都沒有摻和。對于張勳的複辟,他隻是淡淡地給出了兩個字的評語——''胡鬧''。

後來溥儀潛往東北,載沣獨認''兇多吉少'',持反對态度。

溥儀到東北受日本人操縱,當了兒皇帝,建立了僞滿洲國。

溥儀曾多次要父親載沣舉家到東北去,日方也派代表頻頻給載沣接觸,而載沣非常冷靜,沒有随波逐流。不但自己不會去,還把最小的兒子溥任,女兒韫娛、韫歡都留在自己身邊不放。

是以說,載沣這個人,你說他老實也好,無能也罷,但他沒有慈禧那麼頑固,也沒有主張複辟的宗社黨那麼戀棧權力,總體來說是個非常平庸的人。

這麼一個平庸的人,對大内秘檔不管不問、放任自流是非常正常的。在晚清那個多事之秋,每個處于權力中心的人,都心神不定,人心惶惶,載沣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攝政王載沣,差點将明清兩朝的大内密檔付之一炬,幸虧此人攔下!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載沣并沒有處心積慮要燒毀那些檔案。如果那樣,檔案還會保留下來?

檔案之是以大部分得以流傳,得虧學部參事羅振玉,他想方設法,把這些看似無用的檔案轉移到了國子監,遂得以保全。後來大清滅亡之後,這些明清檔案被民間商人紛紛買走,他也想盡辦法從回收商那裡搶救下來一批,免得它們被重新打成紙漿造紙的命運,雖然老羅後來跟溥儀到東北,在僞滿洲國任職,當過一段漢奸,但一碼歸一碼,功是功過是過,過不掩功嘛,值得大家稱頌。

攝政王載沣,差點将明清兩朝的大内密檔付之一炬,幸虧此人攔下!

也許正因為載沣的糊塗和無能,那麼多國家瑰寶才得以儲存下來,流傳于世,給後人研究明清曆史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