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記載:福謝:“前實失不谘請,如公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故辄還耳。乞複請蔣琬之後,誰可任者?”亮曰:“文偉可以繼之。”又問其次,亮不答。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劉禅于是派遣尚書仆射李福前去前線慰問,并詢問國家大事。李福來到前線後,和丞相諸葛亮聊了幾句,就回去了。沒過幾天,他又回到了前線,再次見到諸葛亮。原來他急匆匆地走了,忘了後主劉禅的囑托,詢問諸葛亮在百年之後,誰可以擔當重任。還沒等李福詢問,諸葛亮就說道:“我知道你傳回的意思,你想詢問的問題,答案就是蔣琬。”在蔣琬之後,諸葛亮又推薦了費祎,至于費祎以後的事,諸葛亮也不知道了。

諸葛亮臨終前,通過和劉禅使者李福的對答,發現後主劉禅沒有看起來的那麼簡單,他發現劉禅城府很深。
在諸葛亮的眼裡,這麼多年,劉禅是一個“長不大的阿鬥”
公元223年,劉備白帝城托孤時,對諸葛亮說了這幾句耐人尋味的話。這句話出自《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原話為“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這說明了一代枭雄劉備臨終前,對自己的兒子劉禅能否坐穩江山,能不能駕馭得了老臣諸葛亮是沒有自信的。當時跟随劉備打江山的老一輩文臣武将,有的戰死(如公關羽)、有的病死(如黃忠、馬超)、有的被殺(如張飛)、有的投敵(如黃權、糜芳)。總之,建立蜀漢的這些功臣宿将們大多不在了,無論是身份,還是官職,諸葛亮在蜀漢首屈一指,是領袖人物。
而劉禅呢,這一年僅僅17虛歲,還是一個未成年人。一個未成年人登基為帝,而輔政大臣掌握朝政大權,這是典型的“主少國疑”。劉備臨終前,動了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交給諸葛亮的想法,可知他對劉禅是沒有信心的。他知道“愚笨”的劉禅鬥不過“睿智”的諸葛亮,而權力更替是很殘酷的,說不定血流成河。古代因為權力之争,父子相殘、兄弟反目,比比皆是,而權臣對待被取代的皇帝,那就更加無情了。
劉備臨終前,擔憂的就是權臣諸葛亮萬一哪一天想過一把“皇帝”的瘾,對劉禅下起毒手。是以,他才對諸葛亮說出“取而代之”那樣無奈的話。随後,劉備又給兒子劉禅下诏“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其實,這份诏書不隻是給劉禅下的,還給諸葛亮看,讓諸葛亮像對待“兒子”一樣對待劉禅,别做出太出格的事。
劉禅即位後,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開府治事,不久又領益州牧。這時的諸葛亮在蜀漢真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掌握朝政大權。此後,諸葛亮工作兢兢業業,日夜為蜀漢操勞,在政事上“事無巨細”,在軍事上“凡事二十軍棍以上的事就得經過他的手”。他把後主劉禅看成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了,為其日夜操勞。
諸葛亮臨終前,才知道劉禅城府很深
劉禅,出生于赤壁之戰前一年(公元207年),是劉備小妾甘夫人所生。據傳甘夫人因夜夢仰吞北鬥而懷孕,是以劉禅的小名叫“阿鬥”。小阿鬥剛剛一周歲,就經曆了戰火紛飛。公元208年,劉琮投降曹操,劉備獨木難支,于是逃走,結果在長坂坡被曹純的五千虎豹騎追上了。劉備雖然有十餘萬軍民,可是面對精銳的虎豹騎,大敗而歸。
他僅僅帶着張飛、諸葛亮、趙雲等數十騎逃出,把老婆孩子都丢給了如“豺狼虎豹”般的曹軍。這時的阿鬥,還是一個嬰兒,在母親懷中,如果不是趙雲舍死忘生,将其救出,小阿鬥就可能被曹純擒獲。當時劉備和曹操兩軍交戰,如果劉備的寶貝兒子阿鬥落到曹操手裡,下場可想而知有多慘。
公元212年,如果不是趙雲和張飛在江邊攔着,6歲的小阿鬥就被繼母孫夫人帶到東吳了,成了人質了。從小就經曆戰亂的阿鬥,學會了怎麼保護自己,在不同的情況下,該怎麼辦,怎麼應對。在諸葛亮大權獨攬之時,劉禅很聰明,沒有和諸葛亮對着幹,而是大膽地将權力下放給諸葛亮,讓諸葛亮全權負責。
後主劉禅幾乎做到了“政由葛氏,祭則寡人”,也就是說劉禅當一個甩手掌櫃,将政務都交給了諸葛亮,而他自己隻需要逢年過節幹幹祭祀的事情即可。
表面上看,劉禅一直沒有“長大”,一直沒有“親政”。而現在,諸葛亮才明白,後主劉禅不是表面上的那樣子,是一個“深藏不漏,城府很深”的皇帝。而“城府很深”的劉禅才是她的真面目,曆史上真實的劉禅。後主劉禅在諸葛亮活着的時候,沒有幹預諸葛亮的決策,在他臨終前,才派出使者李福,前來摸諸葛亮的底,看看諸葛亮是怎麼打算的。劉禅怕諸葛亮臨終,還想把權勢交給自己的獨子諸葛瞻,等八歲的兒子諸葛瞻長大後,繼續把持朝政。
諸葛亮見到李福,也明白了劉禅的良苦用心,于是給劉禅推薦了賢臣蔣琬和費祎,絲毫不提怎麼優待自己的兒子,這是為了打消劉禅的顧慮。不久,諸葛亮又給劉禅上表,表明了自己的财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他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已知足了,自己的兒子也可以自給自足了。
在諸葛亮病逝後,劉禅的政治才能展現出來了。他先準确判斷出是大将魏延謀反,而不是長史楊儀反叛,支援楊儀除掉魏延。随後,劉禅又裁撤了丞相這一職務,自己大權獨攬,掌控了朝政。後主劉禅在位長達41年,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不是“扶不起的阿鬥”。
結語:
諸葛亮臨終前,和李福的對話,發現後主劉禅不是“長不大的阿鬥”,而是一個“城府很深”的帝王,這才是真實的劉禅。此時的劉禅,帝王之術已經不次于他的父親枭雄劉備了,已經長大了,諸葛亮感到很欣慰,對得起先主劉備的托付了,他死而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