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即位時已經25歲,并非幼主,雍正帝為何還要設立四大輔政大臣

輔政大臣,在中國曆史上并不鮮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可以追溯到周朝,如周公輔佐周成王。而作為前任帝王位為後繼者遺留下的政治遺産,其目的是輔政大臣在與幼主分權(或者說實際掌握大權)的同時,幫助幼主實作權力的安穩過度。

乾隆即位時已經25歲,并非幼主,雍正帝為何還要設立四大輔政大臣

但是大臣、皇帝之間的天然沖突,也常常使得輔政大臣、輔政大臣的設立變得處境尴尬。能夠留下好名聲的也不過周公、諸葛亮這般極具人格魅力的人。而在掌握了大權之後,輔政大臣也會為了權利進行争奪,進而導緻政局動蕩,而這也與設立輔政大臣的初衷相違背。曆史上造成此般結局的如西漢霍光,雖然霍光擁立了漢昭帝、漢宣帝,為西漢王朝的權力過度立下了大功,但霍光死後霍氏一族試圖謀逆,也正是得益于霍光作為輔政大臣之後,霍氏一族的權力增長;而三國并立時期,曹叡臨死前托孤以司馬懿和曹爽作為輔政大臣,輔佐幼主,但是最後盡管曹爽曾對司馬懿進行打擊,但到底曹魏江山還是為司馬氏所竊取。

乾隆即位時已經25歲,并非幼主,雍正帝為何還要設立四大輔政大臣

是以,輔政大臣的設立是存在着極大風險的。但是當曆史發展到大清王朝時,這種輔政大臣制度卻非但沒有消弭,反而比比皆是。12位清帝之中,幾乎都設立了輔政大臣。而順治帝、康熙帝由于登基之時年齡隻不過是6歲、8歲的孩童,設定情有可原。但乾隆帝即位時,已經是年滿25歲,早已經不是幼主,對于父親雍正帝的施政方略、方針等都有了解,為何雍正帝還是為他設定了由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和大學士張廷玉、原任大學士鄂爾泰四人組成的輔政大臣呢?

乾隆即位時已經25歲,并非幼主,雍正帝為何還要設立四大輔政大臣

首先,便是雍正朝末期的政局需要。作為經過康熙帝九子奪嫡的勝利者,關于雍正帝得位是否為正,一直存在着多種聲音,盡管雍正帝在上位後對八皇子胤禩、九皇子胤禟等人都進行了打壓,但即便如此以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弘晳為首,在當時的滿清皇室内是存在着很大的反對聲音的,而這種聲音也導緻乾隆四年時,弘晳逆案的發生,當然這自是後話。

乾隆即位時已經25歲,并非幼主,雍正帝為何還要設立四大輔政大臣

而且在雍正朝,雍正帝為了增加财政收入,整肅綱紀,進行了一些治理貪腐的舉措,而這也觸犯了如皇舅隆科多等人的利益,而在經濟上“火耗歸公”“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措施的實施,在增強了國家實力的同時,可謂是對士紳、官員團體利益進行了強有力打壓,這也導緻反對之聲比比皆是;而同樣是在雍正朝,民間更是爆發了曾靜案,而作為少數民族的統治者,是華還是夷?雍正更是為了能夠教化百姓,與曾靜本人進行了華夷之辯。

乾隆即位時已經25歲,并非幼主,雍正帝為何還要設立四大輔政大臣

事實上,作為父親,作為出色的政治家,雍正帝為兒子打下了政治局勢的基本盤,但這個基本盤實則是存在着不穩定因素,是以雍正帝也隻得将自己信任的重臣張廷玉、鄂爾泰以及兩位皇室親貴作為輔政大臣,輔佐乾隆帝實作政權的安穩過度,實作雍正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安穩延續。

乾隆即位時已經25歲,并非幼主,雍正帝為何還要設立四大輔政大臣

其次,便是對權利的再配置設定。在清軍入關後,八旗制度之下其實旗主都有着不可小觑的權利,而随着滿漢融合的加速,儒家文化的傳播,漢人士族的地位的上升,而樹立皇族、滿漢結合的輔政大臣,正如康熙帝朝以鳌拜、索尼、隆科多、蘇克薩哈為輔政大臣,既能夠為其所用,又可以一定程度上分而化之,避免權利獨掌。

而也正是在允祿、允禮、張廷玉、鄂爾泰的輔佐之下,乾隆帝才得以承襲父親遺志,而大清王朝也達到了頂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