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種草”業被玩壞了!中介平台批量造假“素人”筆記嚴重誤導

“又‘踩雷’了!”近日,周女士在社交平台被部落客“種草”了一罐嬰幼兒輔食,沒想到拿到後發現配料裡竟然含有冰糖,根本不适合1歲以内寶寶食用。周女士意識到,誘惑自己下單的“種草”筆記根本不是基于真實消費體驗的分享。

近年來,各種“網紅探店”“美食好物種草”等分享内容在小紅書、抖音、快手、微網誌等APP上流行,成為深刻影響年輕人的“購物指南”。但巨大的商業利益誘惑下,代寫代發虛假“種草”筆記已形成完整的灰色産業鍊。業界呼籲,要通過全産業鍊整治來打擊虛假“種草”虛假營銷,這是維護公平競争的需要,更是保護消費者利益的需要。

“種草”業被玩壞了!中介平台批量造假“素人”筆記嚴重誤導

虛假分享屢禁不止

“種草”一詞源于美妝圈,指的是網絡上的意見領袖分享推薦某一商品,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随着“種草”文化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習慣在買東西之前,先搜搜别人的分享筆記做做功課。可近年來,部落客們的“種草分享”變了味。

“一開始是看粉絲過萬的大V或者達人分享,慢慢發現同一時間内會出現多個達人同時交口稱贊某項産品,營銷痕迹太厲害。後來就特意去找普通部落客的使用體驗。”周女士說,但這些“素人”的評價可信度依然不高。“連粉絲幾十的部落客都有可能收錢寫好評,想看真實的消費體驗不容易。”

面對網友們對“種草分享”注水嚴重的吐槽,2020年9月,小紅書處罰了7383個賬号和21.3萬篇筆記。2021年10月,快手公告稱,決定針對不正當營銷和釋出虛假宣傳資訊的行為進行專項治理,嚴重違規者将被封禁賬号。

為何虛假筆記屢禁不止?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主任薛軍表示,虛假“種草”并非簡單通過機器新增賬號進行刷量,而是通過尋找真實的普通部落客來生産内容,平台想要批量化鑒别,成本很高,“這類内容如同野草一般,打擊一輪後很快就卷土重來”。

“種草”業被玩壞了!中介平台批量造假“素人”筆記嚴重誤導

20餘家中介批量生産

一方面是使用者刻意躲避大V,青睐普通使用者分享的真實聲音;另一方面,卻是商家盯上了這一需求,雇傭大量“素人”寫手批量生産成千上萬造假筆記。1月6日,記者在百度貼吧、QQ群、閑魚等平台上,以“代寫”“種草筆記”“寫測評”等為關鍵詞,搜尋出了大量與代寫有關的賬号及招聘需求。

但這隻是冰山一角。記者發現,相比社交平台的撒網式招聘寫手,以“螃蟹通告”“紅通告”“微媒通告”等為代表的第三方接單中介平台才是這條造假筆記産業鍊的關鍵。

在“紅通告”小程式上,記者看到,從上萬元的醫美美容項目、輕奢包包,到幾塊錢的護手霜、清潔手套,近30個品類的衆多品牌都在招募部落客釋出筆記,要求的粉絲數量門檻也從100至100萬不等,并以産品贈送或現金獎勵的方式給出推廣回報。以某腰部按摩器為例,要求部落客粉絲數超過1000即可,不但會給部落客100元至300元的現金酬勞,還會贈送價值1499元的同款産品,而該通告下報名部落客已超過100人。

這樣的第三方中介平台目前市面上多達20餘家,依托“代寫代發”灰色産業生存。品牌商家填寫需求、預付10%的定金後,中介平台會招募配齊相應的素人賬号進行批量造假行動,并回報彙總投放資料。

這些批量制造虛假營銷内容的平台,輸出對象包括抖音、快手、小紅書、微網誌、大衆點評、哔哩哔哩等市面上主流的内容平台和消費點評平台。

“種草”業被玩壞了!中介平台批量造假“素人”筆記嚴重誤導

資料圖檔。

APP管理新規劍指虛假營銷

“虛假‘種草’鑽了平台監管履責的漏洞,也會導緻平台公信力的下降。”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當商品的銷量隻需要買“水軍”刷口碑就可實作,真正高品質的産品不做廣告宣傳反而無人問津,會對市場競争造成不利影響。

1月5日,國家網信辦就新修訂的《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資訊服務管理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明确表示應用程式提供者應當規範經營管理行為,不得通過虛假宣傳、捆綁下載下傳等行為,或者利用違法和不良資訊誘導使用者下載下傳,不得通過機器或人工方式刷榜、刷量、控評,營造虛假流量。

平台也開啟了新一輪治理,并将整治方向瞄準了虛假營銷内容的上遊——品牌商家。記者從小紅書方面獲悉,在首批封禁29個涉嫌違規營銷的品牌後,平台于1月5日進行第二批治理,39個涉嫌違規營銷的消費品牌、線下商戶和機構被封禁,包括可優比、潤百顔、窩小芽等品牌。

“種草”業被玩壞了!中介平台批量造假“素人”筆記嚴重誤導

薛軍認為,虛假“種草”的灰産治理必須從需求方、外部組織者、分散參與者三方面共同入手,覆寫灰産鍊上下遊。同時,對從事虛假營銷的商家及代營運平台可以建立“名單共享機制”,形成多平台關聯治理,遏制其釋出需求,并提供給執法、監管部門,進行重點監測及打擊。

來源:北京日報 | 記者 袁璐

編輯:王瓊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