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在文字裡行走

2021|在文字裡行走

文|蒙山樵夫

不知是誰給了時光這樣的翅膀,讓她如此飄去如飛。我隻能看到2021倏然而逝的背影。我凝眸這時刻,她總要逃離,像躲避我似的。2021,我愧對時光了麼?不,這樣一個偉大的歲月,我幾乎要捧在掌心了呀?2021因為有那麼多偉大的日子,讓我從年初就充滿憧憬,到年末還在夢裡。再美好的時刻,總要遠行,新的2022已然來臨,我做好準備了嗎?

開年之初,“齊魯壹點”首屆青未了散文獎,我以原創散文作品《冬意:落葉如蝶》參賽。古詩人筆下悲情的落葉,成了我少年時代飄飛的蝴蝶。如蝶的落葉形象在我心裡駐留了四十年。在冬日的嚴寒裡,在瑟瑟的夢裡讓我感受落葉陪伴的溫暖。這一篇作品通過網際網路傳播到祖國各地,故鄉的一枚落葉通過“齊魯壹點”飄飛于遙遠的地方。這是故鄉留給我們的共同的記憶,這一枚落葉送去故鄉的呼喚。我知道,那些身處他鄉的親友因落葉而倍生鄉愁。2021年5月28日,在美麗的泉城,我第一次站在省級賽事的領獎台上,聆聽專家們的講座,我的面前是美麗的原野,我有了耕耘的沖動。40年了,文學老青年,創作新寫手。“齊魯壹點”又一次把我的夢想喚醒。

2021|在文字裡行走

2021年,山東省作家協會向我投來了橄榄枝,捧着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證書,證書非常樸素,我分明感受到了這一紙會員證沉甸甸的責任,書寫偉大的時代,講述中國故事,讴歌偉大的人民,這是組織給予我的使命,這是時代的召喚。就在年末的時候,中國散文學會通過網絡将我接入學會的大門,散文是我一生的鐘愛,在那些美麗的篇章裡我流連忘返。今天,加入中國散文學會,這帶有“中國”字眼的學會,賦予我的是創作的責任,我能寫出如我那般不忍釋卷的作品麼?喜悅轉瞬而逝,重擔已然在肩。這2021之于我半百的人生,我又成為那個少年。“少年心事當拿雲。”我聽到了那遙遠時空的呼喚。

2021年,偉大的中國共産黨迎來百年華誕。踏進家鄉沂蒙山區這片紅色的沃土,尋訪是黨的武裝力量的堅強後方。一種曆史的責任和擔當,一種對先輩的崇敬和敬仰,我拿起筆來,講述這些普通人平凡的革命故事,展現普通共産黨人的初心與夢想。

最後一碗米,用來做軍糧;

最後一尺布,用來縫軍裝;

最後的老棉襖,蓋在擔架上;

最後的親骨肉,送他到戰場……

2021|在文字裡行走

這是在沂蒙山區傳唱已久的歌謠。唱着這首歌,一輛輛獨輪車車輪滾滾支援前線;唱着這首歌,一個個村莊婦救會兒童團成為革命的後方;唱着這首歌,年輕的沂蒙兒郎,奔赴戰場,以血肉之軀,抗擊日寇,獲得民族解放。沂蒙山人以自己對生養土地的熱愛,對共産黨的信仰,對侵略者的痛恨,勇赴戰場,參加到民族救亡圖存的偉大抗戰和國家解放的偉大鬥争。這首歌就是戰争年代沂蒙人民的真實寫照,在中國革命史留下彪炳千秋的一筆。

2021|在文字裡行走

帶着這樣的願望,我走進平邑縣地方鎮尋訪老功臣劉保山老人,劉老參加過孟良崮戰役,在淮海戰役中負傷,傷好組織安排他到蒙山縣糧庫工作,他自願回鄉當農民,帶領人民群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這位建國前的老黨員,97歲的老人靠自己的頑強獨立生活,不向組織伸手,不給兒女添麻煩。感動于老功臣的積極的生活态度,我原創散文《尋訪鄉村的抗戰老兵》刊于“齊魯壹點”。同時,我還尋訪了平邑縣獨臂英雄劉堂傑,原創散文《獨臂老英雄 紅色新教員》刊于“齊魯壹點”。

走進蘇家崮戰場遺址,蒼松肅穆。今天,昔日的烽火已化為歲月的煙塵;山下,花海燦爛、炊煙袅袅、犬吠雞鳴,這裡是一片祥和安甯。那紀念碑如利劍直插雲霄,镌刻抗日洪流中抗日軍民的曆史貢獻。我心潮起伏,原創散文《紅色尋訪:英雄蘇家崮 時代新鄉村》又一次刊發“齊魯壹點”。

2021|在文字裡行走

走進戰場遺址,尋訪村莊的英雄,内心難以平靜。沂蒙革命老區哪個村莊沒有烈士?共和國的每一寸土地上曾經滲透着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青山肅穆,英魂長存,這塊長眠無數先烈的土地,還有多少英雄被淹沒?還有多少英雄的故事待發掘?一時間,我倍感作為後代子孫的壓力和光榮!

2021|在文字裡行走

到鄉村去,到人民中去。鄉村是創作的源泉,人民是時代的主角。我走進了美麗的杏花島,來自山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劉東峰團隊,以藝術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教授團隊跟村民生活在一起,幹在一起,将論文寫在大地上。我的原創紀實散文《杏花島的“幸福筐”》一投放“壹點”,立馬就得到11萬的閱讀量。走進火熱的鄉村,感受鄉村振興的程序,我深入蒙山南麓的卞橋鎮采訪寫生,是美麗的杏花吸引我,是鄉村振興的步伐鼓舞我,原創散文《卞橋東嶺時家村 紅杏花開莺喚人》在“壹點”喚來了3.8萬讀者。走進生活,雙腳踏在萬物複蘇的大地,靈感随着春風而萌發,在美麗的大麥灘,我跟農民朋友們一起收獲,一篇原創散文《被櫻桃醉倒的大麥灘》就在山水臨澗大麥灘村櫻桃園裡寫成,照片就地拍成,通過“壹點”讓全國各地的朋友陶醉于這醉人的櫻桃裡。

2021|在文字裡行走

2021,是我跟“壹點”相識的第二個念頭,我知道“壹點”給我一片遼遠的天空,我放飛了我一篇篇文字。在熟悉的字句裡,我看到那些美麗的雙翼。“壹點”給了我舞台,讓我半百人生從頭開始。13歲,懵懵懂懂的時候,我第一次将我的文字寫進信封,投給遠方。我的文學夢就此開啟。40多年裡,在生活中沉浮,在奔波的路途裡,我背了太多的背囊,我解除安裝了文學,這是我此生的遺憾。是“壹點”重新燃起我文字的熱望,這幾十年前的種子又一次萌發。這一年,風和日麗,這一年我的文字在發芽,在拔節,我的夢想應時花開。

“要把自己的思想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為一體,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時代的脈搏、生命的光彩,為時代和人民放歌。”這是新時代的動員令,讓每一位文學工作者心潮澎湃。

時光飛逝,未來可期。2022,我們一起向未來。站在時光的門檻,展望這美好的日子。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裡,在我們這樣幸福的國家裡,文學必然有更為廣闊的舞台。我會用我的文字,為時代放歌,為人民放歌。

壹點号蒙山樵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