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逃荒路上,母親背着長子卻讓幼兒步行,一将軍見狀:其中定有蹊跷

端午佳節即将來臨,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最初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屈原而設立,而到了後來,人們更是有了各種各樣的習俗,比如說賽龍舟,以及吃粽子等等,文化多樣、豐富而且有趣。而到了唐朝以後,不少家中又有了挂艾草的習俗,這又是出自于什麼原因呢?實際上,它還涉及到過去的一個故事。

逃荒路上,母親背着長子卻讓幼兒步行,一将軍見狀:其中定有蹊跷

公元9世紀的唐朝,朝政松散腐敗,恰逢天下大旱,又面臨蝗災,老百姓們苦不堪言,“用兵不息,賦斂愈急”、“百姓流殍,無處控訴”。是以類似于王仙芝這樣的農民起義軍揭竿而起,其中最強大的勢力,自然要屬于黃巢,黃巢的家中,一直都是以販賣私鹽為業,家境富足,然而黃巢的遠不在此,他善于箭術,從小苦讀詩書,立志考取功名,然而黃巢成年後幾次應試,都是名落孫山,為此黃巢一氣之下,加入聲勢浩大的起義軍。

逃荒路上,母親背着長子卻讓幼兒步行,一将軍見狀:其中定有蹊跷

其實黃巢生活安逸,他根本無需為衣食住行而擔憂的,但是自認為有着兼濟天下重任的他,還是四散家财,召集隊伍,很多窮苦老百姓也加入了起義軍當中,一時之間隊伍達到了數萬人,黃巢帶着他們攻占郓州,奇襲沂州。

為此唐王朝十分驚恐,急忙派出大軍鎮壓,一面采取柔化的措施,招攬王仙芝投降,王仙芝幾次想要聽從,都因為黃巢的阻攔沒有實作,而到了878年,王仙芝為左散騎常侍曾元裕所圍,戰死于黃梅縣,黃巢成為了新的農民軍首領。

逃荒路上,母親背着長子卻讓幼兒步行,一将軍見狀:其中定有蹊跷

他的隊伍越來越大,黃巢自立為黃王,并且設官分職,驅河南、山南之民十馀萬劫掠淮南。唐朝政府很快就發現,黃巢之是以能這麼強大,是因為他們總是能夠吸收當地的老百姓,為自己所用,是以決定,放出風聲:“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向群眾編造叙說黃巢軍的暴行,讓他們離開家園,進而以此牽制住起義軍不斷擴大的态勢。

此時正值端午佳節,黃巢驅兵前進中原,卻發現所到之處,都成為了一處空城,并沒有像過去一樣,有老百姓箪食壺漿前來迎接。

逃荒路上,母親背着長子卻讓幼兒步行,一将軍見狀:其中定有蹊跷

眼看着部隊糧草即将用盡,深感不對勁的黃巢,派遣手底下的将軍,去前面的地界打探一下情報,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

等到将軍快馬加鞭的來下一座即将攻打的城池前,卻看到了一幅奇怪的景象,一個衣衫褴褛的婦人,帶着兩個幼兒匆匆忙忙的逃難,讓将軍感到蹊跷的是,母親将看上去比較大的兒子背在了身上,一手提着行禮,卻讓小兒子跟在後面不行,

逃荒路上,母親背着長子卻讓幼兒步行,一将軍見狀:其中定有蹊跷

喬裝打扮的将軍不由得感覺到好奇,便走上前去問道,“嫂嫂這是為何逃難?而且您為何不讓大兒子走路,而是要讓小兒子跟着自己步行呢?”婦人歎了口氣,如實相告,原來她家中的男人被朝廷征兵戰死了,家裡面隻有她和兩個孩子,其中,稍微大一些的這個,是她嫂子的遺孤,嫂子去世前交待她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孩子。

如今朝廷宣傳,黃巢沿路燒殺搶掠,是以大夥都逃跑了,而這個婦人因為拖家帶口,行進緩慢,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她才背着這個年歲較大的孩子,如果有什麼意外,就算将小的兒子舍棄,也要将兄嫂的骨血保留下來。

逃荒路上,母親背着長子卻讓幼兒步行,一将軍見狀:其中定有蹊跷

将軍聽到了這一番話,對婦女的忠義無比的感動,他也總算明白了,黃巢所到之處荒無人煙的真實原因,他并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而是對夫人說到:“你危難之中行忠義之事,已破黃巢之刀,黃巢已無法取你人頭,其實你隻需在家門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義之家,黃巢便無奈你何。”說罷飄然離去。婦人以為是仙人指點,是以回家按照此話照做。

随後将軍将自己的所見所聞報告給了黃巢,次日,黃巢沖破城池,對于婦人之家果然秋毫無犯,很快,這個消息便一傳十十傳百,逃難之人聽聞,插艾草可破黃巢之刀,挨家挨戶插上了艾草。

而黃巢率領的軍隊,攻入縣城之後,果然隻針對地主豪紳,并不幹涉那些插上艾草的人家,是以,官府“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謠言,也就不攻自破,因為這件事情發生在端午節,世人随即将這個習俗傳承了下來,成為如今端午節插艾草的風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