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情散文:神秘的了迷河斷橋

作者:億聰起名鄉土文學社
鄉情散文:神秘的了迷河斷橋

文:宋谟興

  貴定縣有一條迷人的河叫做了迷河,有一個渡口叫遼迷渡,有一座光緒年間修建的橋順天橋。遼迷渡河面寬廣,河水清澈見底,了迷河山水相依,樹木郁郁蔥蔥,來到了迷河就像是走進了一條美景的畫廊,一個個美麗的景色依次向你展開。斷橋、渡口、驿道、摩崖讓你目不暇接,還有那古樸的村寨、動聽的布依山歌,讓你體驗到鄉村民風的淳樸,那清澈的河水,灣灣的河灘,河邊那枝葉繁茂的古樹讓你忘記城市的喧嚣,忘記生活的煩惱,返璞歸真全身心的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河畔上還遺留有許許多多古驿道的文化,呈現出一種甯靜而神秘的美景。對于喜歡探索自然與曆史的遊客來說,了迷河斷橋風景區無疑是一個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今天我們幾個酷愛文史探索的老友再次來到遼迷渡,遼迷渡有一座古橋,名曰順天橋。此橋由李芳森承首,有近千名官紳和愛心人士

  捐資修建。順天橋始建于光緒丙戌年(公元1886年),落成于光緒庚寅年(公元1890年)。橋長達百米,寬7米,距離水面15米,原有五孔。1929年爆發百年難遇的暴雨,在上遊沖下的木頭的強烈撞擊下,沖垮了三孔,幸存兩孔一直儲存至今,故得名了迷河斷橋。

鄉情散文:神秘的了迷河斷橋

老船工将我們渡到河對岸,河岸上古驿站的房屋儲存還很完整。在驿站前豎立有七塊石碑,記錄了修建順天橋的原因和官紳、愛心人士捐資建橋的功德,為我們探索順天橋人文曆史文化提供了依據。在七塊石碑的後面有野人樂書的“老實糊塗”四個大字。這四個大字與驿站後的摩崖石刻糊塗埜人題寫的七絕:“不做公侯與大夫,權将八字喚迷途。歸來隐卧雲深處,免得君王問有無”遙遙相應,野人(埜人)是誰,他題寫的“老實糊塗”是何用意。這個隐士是誰,為何怕君王找到,留給人們一個難解的迷。我們來看看這七塊石碑的記載,是不是能解開這個迷。

鄉情散文:神秘的了迷河斷橋

《順天橋》碑文記載:“雲濤混混,熟誇滔滔之能;雪浪滔滔,疇情馮河之勇。玺方舟可駕,䧟溺恒憂;即一葦之能,抗沉淪足慮。”《順天橋記》碑文加載:“冬季涉水者尚可寒裳,每遇春間臨河幾經返駕”“汪洋不有山梁驅馬者何以悠悠而往,牽牛者何以源源而永乎”。可見當時了迷河給上黔滇、下閩廣的商賈行走和居民的出行帶來的極大的困難。

《千秋不朽》碑文記載官民共同捐助此橋,記錄有都勻府正堂、獨山州正堂、平越州正堂、平越州遊府以及百姓等172人捐資情況;

《官紳功德》碑文記載欽戴花翎即補清軍府聖正堂、晉封夫人诰封淑人署獨山州正堂、欽加同知銜督辦獨山釐局即補縣正堂等143名官紳同助修建此橋;

《欲廣福田》碑文記載鄉紳和百姓171人捐資情況;《萬古長存》碑文記載廣西俸滿慶遠府經政廳石、廣西慶遠府宜山縣正堂秦、廣西慶遠府思恩縣正堂李、特受貴陽府貴定縣正堂李榮傑、特受貴陽府貴定縣教谕王之珍、世襲大平伐正長官正堂宋廣順、前任江西大主考陳大人老夫人等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等地官員紳士、百姓等163人捐資修建此橋;

《節孝善果》碑文記載旌表節孝雷吳氏、旌表節孝劉莫氏、旌表節孝龍王氏等150名女性捐資情況,此碑不難看出清末女性參與公益事業建設,也說明了清末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極大的轉變;

《須馮心地》碑文記載132名百姓捐資的情況。

  由此,不難看出順天橋的修建,耗資巨大,參與捐資人巨多,還可以看出此橋對地方經濟的發展、文化的傳播、民族的交流等産生巨大的作用。

  【作者簡介】宋谟興,貴州貴定人,縣文史咨詢專家,縣作家協會會員,喜愛讀書習作、對文史研究有興趣。

鄉情散文:神秘的了迷河斷橋

  【投稿說明】歡迎文友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本号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随稿請附作者名,帶圖檔最好。鄉土文學公衆号已開通,歡迎您搜尋微信公衆号:xiangchouwenxue,關注我們。本文圖檔來源于網絡,若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