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戰極為慘烈,總司令罕見評價:這是我軍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此戰極為慘烈,總司令罕見評價:這是我軍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抗日戰争時期,在江蘇省北部地區一個名叫“劉老莊”的村子裡,新四軍一個連隊與二十倍兵力的日軍展開了極為慘烈的戰鬥。由于寡不敵衆,全連包括連長、指導員在内的82位勇士全部壯烈殉國。雖然從戰鬥本身來看,這并不是一次值得炫耀的勝利,但朱總司令卻罕見地作出了這樣的評價:這是我軍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日軍對蘇北抗日根據地發動的大“掃蕩”,是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程度最烈的一次,在蘇北軍民的沉重打擊下,敵人“首尾不能相顧”,被迫于一九四三年三月中旬向淮北撤退。日軍第十七師團所屬部隊退經淮海區,沿途繼續“掃蕩”,并集中兵力,合圍六塘河一帶的新四軍機關,企圖摧毀淮海抗日根據地。

此戰極為慘烈,總司令罕見評價:這是我軍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三月十八日拂曉,駐于淮陰東北劉老莊的新四軍第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發現來自淮陰方面的敵情,為保證上司機關和群衆的安全轉移,阻滞敵人進攻,四連放棄及時撤出的選擇,進入莊前田間的一條“抗日溝”,準備投入戰鬥。

四連面臨的對手是近二十倍于我之敵,且配有騎兵、炮兵。首先敵騎兵與新四軍交上了火。四連用排槍把沖在前面的幾十個敵騎撂倒後,準備順着壕溝撤出。不料這原是一條絕頭溝,周圍又是毫無遮擋的開闊地。轉眼間,敵人的騎兵大隊已沖到面前,強行突圍失去可能,隻有利用壕溝抵抗。

這時,四連已三面受敵。指導員李雲鵬迅速作了戰鬥動員。不久,敵人以四五倍于我之兵力發起進攻,被四連突然而猛烈的火力打退。

此戰極為慘烈,總司令罕見評價:這是我軍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敵人接着以密集的火炮、機槍壓向四連陣地,掩護步兵發起第二次進攻。四連沉着應戰,待敵群靠近時輕重機槍一齊張嘴,頃刻陣前橫屍一片。

敵人不甘心失敗,連續發起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進攻,都以慘敗告終。在激烈戰鬥中,連長白思才右臂被炸斷,仍堅持一邊指揮,一邊戰鬥;指導員李雲鵬幾處負傷,像個血人,照樣一面戰鬥,一面作戰場鼓動。敵人覺得一時難以得手,即于午後停止了進攻,策劃新的進攻戰術。

四連指揮員趁此戰鬥間隙,召開幹部會,進一步作戰場動員。同時,他們不顧饑渴和疲勞,抓緊修補工事,挖造掩體,決心與敵血戰到底,同陣地共存亡。

果然,敵使出新花招,集中所有火炮、擲彈筒,對新四軍陣地進行連續四五個小時的猛烈轟擊,企圖“把陣地和人體統統炸個稀巴爛”。

此戰極為慘烈,總司令罕見評價:這是我軍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四連借以防禦的是一條幾百米的壕溝,在炮火下,他們幾度挖開被炸塌的溝塹,幾度修複被炸平的掩體,還得不時地互相包紮和自我包紮。

這時,四連已傷亡過半,隻剩二十餘人了。他們一整天地戰鬥下來,粒米未進,滴水未飲,且被硝煙和飛沙熏得、嗆得眼睛紅腫、鼻子出血、口幹舌苦,聲帶嘶啞。但勇士們早已将這一切置之度外。

傍晚,敵人炮火的逐漸稀疏下來,這預示着一場短兵相搏即将發生。白連長果斷下令,子彈集中使用,多餘槍支全部拆毀,燒掉檔案資料,一律安上刺刀。

接着,敵群向陣地蠢動。當敵挨近前沿時,四連射出最後一陣子彈,随之乘勢躍出壕溝,沖進敵陣,一對二,二對三,一對十,刀光閃爍,殺聲震天。刀彎了,用槍托砸,用牙齒咬……終因寡不敵衆,八十二位勇士全部壯烈殉國。

此戰極為慘烈,總司令罕見評價:這是我軍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敵軍在收拾戰場時一無所獲,隻能帶着他們的一百多具死屍和二百多名傷兵殘将,懊喪而歸。

戰鬥結束後,鄉親們用泥土和磚頭壘起一座三丈高的公墓。

朱總司令曾在一篇文章中對這次戰鬥給予了高度評價:“淮北全連八十二人全部殉國的劉老莊戰鬥,是我軍指戰員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論八路軍新四軍的英雄主義》)

一九五五年當地政府撥款重修公墓,并建陵園,一九六三年三月舉行二十周年重大紀念活動。一九六四年擴園占地八十畝,四周築起圍牆。

一九九二年江蘇省和淮陰市撥款三十多萬再修陵園,并建立更高的紀念碑。老一輩革命家張愛萍親筆題寫了“八十二英烈紀念碑”八個大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