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此战极为惨烈,总司令罕见评价:这是我军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此战极为惨烈,总司令罕见评价:这是我军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抗日战争时期,在江苏省北部地区一个名叫“刘老庄”的村子里,新四军一个连队与二十倍兵力的日军展开了极为惨烈的战斗。由于寡不敌众,全连包括连长、指导员在内的82位勇士全部壮烈殉国。虽然从战斗本身来看,这并不是一次值得炫耀的胜利,但朱总司令却罕见地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这是我军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日军对苏北抗日根据地发动的大“扫荡”,是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程度最烈的一次,在苏北军民的沉重打击下,敌人“首尾不能相顾”,被迫于一九四三年三月中旬向淮北撤退。日军第十七师团所属部队退经淮海区,沿途继续“扫荡”,并集中兵力,合围六塘河一带的新四军机关,企图摧毁淮海抗日根据地。

此战极为惨烈,总司令罕见评价:这是我军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三月十八日拂晓,驻于淮阴东北刘老庄的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发现来自淮阴方面的敌情,为保证领导机关和群众的安全转移,阻滞敌人进攻,四连放弃及时撤出的选择,进入庄前田间的一条“抗日沟”,准备投入战斗。

四连面临的对手是近二十倍于我之敌,且配有骑兵、炮兵。首先敌骑兵与新四军交上了火。四连用排枪把冲在前面的几十个敌骑撂倒后,准备顺着壕沟撤出。不料这原是一条绝头沟,周围又是毫无遮挡的开阔地。转眼间,敌人的骑兵大队已冲到面前,强行突围失去可能,只有利用壕沟抵抗。

这时,四连已三面受敌。指导员李云鹏迅速作了战斗动员。不久,敌人以四五倍于我之兵力发起进攻,被四连突然而猛烈的火力打退。

此战极为惨烈,总司令罕见评价:这是我军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敌人接着以密集的火炮、机枪压向四连阵地,掩护步兵发起第二次进攻。四连沉着应战,待敌群靠近时轻重机枪一齐张嘴,顷刻阵前横尸一片。

敌人不甘心失败,连续发起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进攻,都以惨败告终。在激烈战斗中,连长白思才右臂被炸断,仍坚持一边指挥,一边战斗;指导员李云鹏几处负伤,像个血人,照样一面战斗,一面作战场鼓动。敌人觉得一时难以得手,即于午后停止了进攻,策划新的进攻战术。

四连指挥员趁此战斗间隙,召开干部会,进一步作战场动员。同时,他们不顾饥渴和疲劳,抓紧修补工事,挖造掩体,决心与敌血战到底,同阵地共存亡。

果然,敌使出新花招,集中所有火炮、掷弹筒,对新四军阵地进行连续四五个小时的猛烈轰击,企图“把阵地和人体统统炸个稀巴烂”。

此战极为惨烈,总司令罕见评价:这是我军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四连借以防御的是一条几百米的壕沟,在炮火下,他们几度挖开被炸塌的沟堑,几度修复被炸平的掩体,还得不时地互相包扎和自我包扎。

这时,四连已伤亡过半,只剩二十余人了。他们一整天地战斗下来,粒米未进,滴水未饮,且被硝烟和飞沙熏得、呛得眼睛红肿、鼻子出血、口干舌苦,声带嘶哑。但勇士们早已将这一切置之度外。

傍晚,敌人炮火的逐渐稀疏下来,这预示着一场短兵相搏即将发生。白连长果断下令,子弹集中使用,多余枪支全部拆毁,烧掉文件资料,一律安上刺刀。

接着,敌群向阵地蠢动。当敌挨近前沿时,四连射出最后一阵子弹,随之乘势跃出壕沟,冲进敌阵,一对二,二对三,一对十,刀光闪烁,杀声震天。刀弯了,用枪托砸,用牙齿咬……终因寡不敌众,八十二位勇士全部壮烈殉国。

此战极为惨烈,总司令罕见评价:这是我军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敌军在收拾战场时一无所获,只能带着他们的一百多具死尸和二百多名伤兵残将,懊丧而归。

战斗结束后,乡亲们用泥土和砖头垒起一座三丈高的公墓。

朱总司令曾在一篇文章中对这次战斗给予了高度评价:“淮北全连八十二人全部殉国的刘老庄战斗,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论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

一九五五年当地政府拨款重修公墓,并建陵园,一九六三年三月举行二十周年重大纪念活动。一九六四年扩园占地八十亩,四周筑起围墙。

一九九二年江苏省和淮阴市拨款三十多万再修陵园,并新建更高的纪念碑。老一辈革命家张爱萍亲笔题写了“八十二英烈纪念碑”八个大字。

继续阅读